环球时报:李敖感慨终于回北京(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3日09:42 环球时报 | |||||||||
九月十九日,李敖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召开记者会。 写下“休戚与共”四个字 在初秋的凉意中,古稀之年的李敖身着一件深蓝色风衣,手拿好友陈文茜送的黑色拐杖,步履矫健地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他仔细欣赏了天安门的雕梁画栋,并饶有兴致地聆听了有关天安门历史的介绍。当他走到毛主席当年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地方时,赶紧和家人及朋友合影留念,最后还在留言簿上提笔写下“休戚与共”四个字。在天安门城楼停留
9月20日下午,李敖重回母校新鲜胡同小学,并探望分别了50多年的班主任鲁荣坤老师。据鲁老师的女儿介绍,李敖“神州文化之旅”活动的主办方本想安排他在北大及清华演讲之后再看望班主任,但他坚持要先看望老师,于是调整了行程。 在三大名校的演讲是重头戏 李敖一行是在9月19日启程的。在离开台北前一周,他举行了盛大的记者会。他说,大陆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也是中国的一部分,去大陆没有任何回乡的愁绪,“不是近乡,没有情怯……不是林黛玉,没有眼泪”。19日傍晚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后,李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终于回来了,而且是活着回来”。当有记者问他回北京最想吃什么时,他冲口而出“豆汁”,浓浓的乡情显露无遗。 李敖此行被定位为“神州文化之旅”,在名校的演讲理所当然成了重头戏。据了解,李敖的行程安排相当紧凑,21日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22日接受媒体专访并与小学同学在钓鱼台国宾馆叙旧,23日在清华大学演讲,24日与网友视频聊天,25日飞抵上海,26日在复旦大学演讲,27日举行记者见面会,28日前往香港并召开记者会,30日返回台北。对此,李敖曾经笑言,这次访问大陆不是还乡、不是怀旧、不是伤逝,也不是游山玩水,而是“三场演讲的猛龙过江之旅”。不过究竟要讲什么,他却一直在卖关子,只是说任凭大家猜想。据香港《大公报》报道,李敖行前几日都在闭门读书,并开出长长的书籍和资料清单,托友人代为收集,其中主要是历史、政治类书籍,胡锦涛主席的讲话也列在其中。 即将到来的演讲在北大、清华学子中掀起了热潮,许多学生跃跃欲试,想和家学渊源、嬉笑怒骂的“李大师”过招,还有很多学生带着娱乐的眼光看待李敖的来访,准备“去听他的单口相声”。据悉,两校将各有500名学生有幸聆听李敖的演讲。由于人数有限,如何获得演讲会的门票,已经成了两校BBS上的热门话题。据学生介绍,分配到院系的票数量很少,差不多只有1%的中签率,如果有幸抽到简直相当于中了彩票。为此,北大台湾研究会推出了“网络竞问赢取门票”活动,学生可以在BBS上提出自己最关心的问题,由网友投票选出支持率最高的前20个,提问者将获得入场券。据初步统计,提问内容五花八门,其中学生最关心的是李敖的自我定位、性格特点、情感与内心世界等。演讲过后,学校将邀请李敖到图书馆查阅部分古籍善本,以表示对一个文化人的礼遇。 兼具学者和作家身份的李敖,在踏上回乡路时带来了300多本著作,共100多公斤,有的是他从自己的百余本著作中精选出来准备作为馈赠朋友的礼物。大陆的出版商也借这个机会,推出了一系列“李敖图书”,随后还将出版《李敖大陆行纪实》等一批图书。 评论认为,浓烈的家国情怀使李敖回到大陆 李敖访问大陆,被看做今年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一环,加上李敖本身的超人气,港台媒体自然十分关注他的“神州文化之旅”。9月19日李敖刚一进入台北中正机场出境大厅,就立刻被蜂拥而来的记者围了个水泄不通。进入航空公司贵宾室,不少民众赶去要求签名合影,李敖来者不拒。由于李敖的右腿有些不适,航空公司还特意安排一位空姐在飞机上照顾他。 连日来,围绕李敖的“神州文化之旅”,港台地区的电子媒体以及报章杂志都进行了大量报道。台湾TVBS电视台记者见缝插针,在飞机上对李敖进行了专访,询问他为什么回到大陆不用“回家”这个字眼以及心中的感受等。《联合报》详细介绍了李敖与北京的渊源,包括他童年的初恋、位于东城区的故居、母校新鲜胡同小学以及北京法源寺的情况等。文章指出,“北京不仅曾是李敖笔下描写的主题之一,也是他情感上牵挂的地方”。其实早在李敖公布具体行程后,台湾媒体在北京的驻点记者就迅速行动起来,采访李敖当年的同学、老师,并专访了他的女儿李文。当然,岛内媒体最关心的还是李敖在北大、清华和复旦的3场演讲的内容。李敖早就宣传说“肯定不会逊于克林顿”,吊足了人们的胃口。为了让岛内民众同步聆听这位著名学者的演讲,台湾各个有线电视台竭尽全力争取转播,部分电视台已经付出每场5000美元的转播费。当然,岛内也有一些人对此感到酸溜溜的,说“李敖过去在台湾,只有2000万的听众和观众,转战大陆有13亿的潜在看客,前途广阔,真要恭喜他了”。 新加坡《联合早报》对李敖大陆行进行了深刻分析,认为他和台湾著名音乐人罗大佑一样,有着浓烈的家国情怀。文章说,他们两个人都是引领潮流的人物,一个是公开支持“一国两制”、反对“台独”的旗帜性人物,一个是一身黑衣唱响台湾的“歌坛教父”。罗大佑20世纪90年代去了香港,但那里并没有成为他的最终归宿。到了北京后,他被其深厚的文化与历史底蕴所吸引。李敖作为学者,对历史的认识自然非常深刻。评论认为,这两个人容易从自己的历史看清大历史的趋势,并最终走上了相似的道路,拥抱家国情怀。 《环球时报》 (2005年09月21日 第十三版) 作者:本报特约记者孟甲本报记者江雪 相关专题:李敖神州文化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