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腐败与血煤共生共存 “官煤勾结”娄底曝光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3日17:52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9月23日消息 9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针对“官煤勾结”发出“最后通牒”的截止日。在此之前,主动撤出入股煤矿投资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有企业负责人将可免予处罚。22日上午,新华网记者在湖南省重点产煤区娄底市了解到,负责收集全市范围内主动申报撤出入股煤矿投资情况的市纪委、监察局,仍未收到一起主动撤资的反馈信息。

  也就在22日当天,娄底市纪委和娄底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办案人员正进一步会商新化县“官煤勾结”大案。在这起案件中,共查出32名党政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投资入股煤矿,共涉及入股金额200多万元。

  鲜明的对比带来的是隐忧。在娄底、湖南乃至全国,究竟还有多少“官煤勾结”尚未曝光?“官煤勾结”,何时才能真正解开这个结?

  

腐败与血煤共生共存“官煤勾结”娄底曝光

  停产的新化县温塘镇支华煤矿一角

  举报信牵出32名“官员股东”

  2004年底,一封举报信引起了娄底市委几位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信中反映娄底市下辖的新化县温塘镇支华、雄兴两煤矿销毁盈利账目,大股东吃小股东,党政干部入股等问题,而这两个矿的老板康建国既是镇经管站职工,还是县人大代表、省劳动模范,并获得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按照市领导指示,娄底市公安局经侦支队秘密成立专案组。由于案情涉及党政干部参股分红,娄底市纪委也派员与公安部门联手行动。在近半年时间内,专案组展开了大量细致隐秘的调查,案情逐渐清晰。

  2005年5月19日,专案组迅速控制了包括康建国在内的9名大股东,随后支华、雄兴两煤矿的问题逐步浮出水面。两矿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销毁与隐匿会计资料、偷税、职务侵占、党政干部入股参与营利活动等违法违规违纪问题。

  

腐败与血煤共生共存“官煤勾结”娄底曝光

  停产的新化县温塘镇支华煤矿留守人员

  据查,支华、雄兴两煤矿共销毁的会计资料涉及金额2000多万元,隐瞒收入达900万元。此外,康建国等人涉嫌职务侵占私分煤矿利润600多万元,其中康建国个人得126万元。2004年-2005年,康建国还与财务人员用煤矿公款送礼达10余万元。更令办案人员震惊的是,案中同时发现有32名党政干部、国家公职人员在煤矿入股,涉案金额200多万元。

  记者从娄底市纪委、监察局了解到,由娄底市纪委、监察局直接查处的20名党政领导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涉及入股总金额175.8万元,分红89.005万元,收受红包礼金20.72万元;由娄底市纪委、监察局移交新化县纪委、监察局查处的12人共涉及入股金额32万元。其中32名入股干部中,个人入股金额最高的达30多万元。这些入股人员涉及新化县政府、矿管、安监、煤炭、地税、国税、法院、总工会以及当地镇党委、政府等众多部门和单位。32人中包括2名处级干部和21名正副科级干部。

  目前,在煤矿参与营利活动、收受红包礼金的32名党政干部、国家公职人员已立案4人,其余人员的处分决定正在研究之中。

  腐败与血煤的“共生共荣”

  9月22日,记者来到已经停产的支华、雄兴煤矿,几个守矿人员向记者叫冤:“就我们倒霉,现在哪个矿没有干部的股份?干部不入股,到上面去办事人都找不到1

  5月19日,经过缜密部署,专案组突袭康建国家,搜查出了干部入股名册和红利发放表,“官煤勾结”一案取得重大突破。原本打算拒不交代干部入股一事的康建国在事实面前终于低下了头。

  康建国,男,中共党员,现年41岁。这个仅有初中文化的当地“名人”靠着煤炭生产经营的高额利润迅速发家,与此同时,也是这个关键人物造就了这起“官煤勾结”大案中腐败与血煤的“共生共荣”。

  

腐败与血煤共生共存“官煤勾结”娄底曝光

  康建国曾在外地旅游时留下的生活照

  “之所以有‘官煤勾结’之事,主要是为了两个煤矿的生存,为了在上面好办事,也为了给自己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被“双规”后,康建国面对娄底市纪委办案人员也觉得自己挺“冤”。他表示,煤矿偷税、干部入股煤矿是煤炭行业很普遍的现象,只不过是自己树大招风才被别人举报。

  据公安部门侦查,1993年,温塘镇支华村部分村民自筹资金兴办了支华煤矿。1998年8月,康建国以年上交利润21万元承包了该矿。承包后,康建国吸收股金59.7万元共同经营该矿。2002年底,康建国中止承包,重组支华煤矿股份,吸纳了支华村部分村民、社会人员及党政干部股金604万元,以合伙企业形式生产和经营。

  从2002年元月开始,康建国召集当时的煤矿管理人员开会,决定每月共同对财务盘底一次,作账时少做收入和支出,然后将未做账的收入和支出凭证销毁,并对此事形成了“攻守同盟”书面协议,约定不准泄露做假帐和烧帐的事,如造成了法律后果,由管理成员共同承担。支华煤矿重组之后,康建国又故伎重演做假账和毁账。2003年7月,康建国以每年上交135万元承包经营新化县温塘镇雄兴煤矿。在该矿,康建国同样采取类似方式销毁、隐匿会计资料。

  

腐败与血煤共生共存“官煤勾结”娄底曝光

  停产的新化县温塘镇雄兴煤矿一角

  而据专案组调查了解,支华矿一直没有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而雄兴矿连煤炭生产许可证都没拿到。同时,记者从娄底市煤炭局了解到,从2001年-2004年,这两个矿共发生6起安全生产事故,死亡7人。

  非法获取暴利必然要寻求政府监管部门的庇护,腐败与血煤之间也迅速媾合。除了康建国主动邀请一些政府监管部门的“要害人物”入股煤矿分红外,一些自恃“位高权重”的党政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也主动提出入股要求。据办案人员介绍,在康建国的两个煤矿增资扩股时,新化县原矿管局局长和矿管局资源股长利用职权要求每人入2万元原始股,入股后2万元马上变成了4万元。而原温塘镇一位党委书记则要求为自己的亲友入股31.5万元。

  大量“权势人物”入股后,康建国谋取个人利益和荣誉之途一路绿灯。这个仅有初中文化的普通农民被招工为镇经管站职工,随后还当选为县人大代表、省劳动模范甚至戴上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记者在新化县有关部门找到了2004年康建国参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多份推荐材料,上面写道:“该同志任支华煤矿安全检查员七年,该矿从未发生过大小安全事故;康建国有功于社会,有功于人民……”。而据有关部门调查,这些推荐材料上的不少事实是虚假和捏造的。

  遏制“官煤勾结”路有多长?

  “案件涉及的关系网如此复杂、庞大令我们始料不及。办案过程中为康建国说情的电话几乎把我们的手机打爆。”新化县“官煤勾结”大案专案组一位主要办案人员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专案组人员也坦言,如果没有接到举报,如果办案过程中没有搜查到记载有官员入股的小本子,入股煤矿的党政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恐怕还很难浮出水面。据了解,娄底市委、市政府早在几年前就已出台文件,严禁党政领导干部、国家公职人员以及亲属投资入股煤矿,近年来也先后查处了一大批顶风违纪人员,但对遏制“官煤勾结”顽症仍显杯水车薪。

  

腐败与血煤共生共存“官煤勾结”娄底曝光

  娄底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办案人员在网上查找有关案情资料

  “康建国在当地以仗义、大方而获得很好口碑,所以投资入股煤矿的党政干部、国家公职人员对他比较放心、信任,总认为不会出问题。”据专案组人员介绍,参与新化两煤矿投资入股的一些党政干部、国家公职人员存有这样的侥幸心理。那么像这样受利益驱动、抱有侥幸等各种心理的党政干部、国家公职人员究竟还有多少?这也是娄底市一些主管领导和办案人员颇为担忧的事。

  “9月22日是国务院办公厅针对‘官煤勾结’发出‘最后通牒’的截止日,目前我们还没有接到一起主动撤资的反馈信息,这并不能说明‘官煤勾结’之事已经绝迹。” 娄底市纪委、监察局执法监督室主任罗一鸣分析认为,那些参与投资入股煤矿的党政干部、国家公职人员可能存在三种心态。一是观望,看看上面查处此事是否动真格再说;二是比较,“官煤勾结”现象普遍,都在等着别人先主动;三是侥幸,总认为自己投资入股方式隐蔽,难以被发现,即使被发现了,股本金也不会被没收,而且也不会追究刑事责任。

  娄底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副支队长李雄告诉记者,对“官煤勾结”现象重拳出击,不失为当前可操作的一个有效方式,但同时这也是一柄“双刃剑”,在有效震慑的同时,“官煤勾结”将会更加隐蔽,以后的查处难度会越来越大。李雄表示,通过办理新化一案发现,如果国家出台政策法规明文规定,煤矿的生产经营运作仿照上市公司运作办法,将股东名单、股权分布以及生产、经营方面的重大信息都向社会公布,增加透明度,将有利于遏制和查处“官煤勾结”现象。

  记者从娄底市了解到,当地党委、政府正着手研究建立防治“官煤勾结”长效机制等深层次问题,如建立健全责任分解制度、投资人和矿长登记制度、举报奖励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检查监督制度等。

  “遏制‘官煤勾结’,路还很长很艰难。”娄底当地一些熟悉煤炭行业的人士认为,如何加强对煤炭行业监管者的监管,已成为遏制“官煤勾结”的一个亟待解答的课题。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