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德阳:职业教育的春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4日05:55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本报记者夏如秋牛霄2005年是德阳经济社会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上半年,全市城乡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工业经济主要指标、财政收入和GDP均居全省第二位。省委书记张学忠对德阳提出要争当“德老二”的要求成为现实。

  9月上旬,记者在德阳采访,市委书记李成云为德阳的发展“解密”:“如果没有各类职业院校培养的成千上万的技能型人才,德阳的工业经济特别是重装基地建设不可能取得这么
快的发展。”

  职业教育,是德阳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助推器。

  政府推动:职教普教平分秋色

  9月1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司徒渝透露:该院将于近期与德阳教育学院合并。德阳市教育局证实,合并后的工程职业学院是中国西部综合实力最强的高职学院。在政府支持下,投资3600万元的市图书馆将建在校内。

  到目前为止,德阳市共有30所中高等职教院校,在校学生8万多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首次超过普通高中,实现历史性突破。

  在中国职教学会年会作典型发言归来的德阳市市长方小方认为:“在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充分的现阶段,政府推动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

  全市8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加上企业改制后产业结构调整出现的大量下岗职工,一个尖锐的矛盾摆在面前:一方面是大量劳动力需要就业,另一方面是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奇缺。书记、市长跑遍全市所有职业学校,形成共识:“抓经济必须抓职教,抓职教就是抓经济。”2002年以后,德阳围绕重装基地建设和农村城市化目标,对全市职教规划资源和政策加强统筹,完善各级职教网络,全面实施“职教兴市”工程。2004年8月,德阳市作出《关于建设中国西部职业教育基地的决定》,把职业教育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确定五大重点工程和十大重点项目。职业教育要地给地,要钱给钱。市政府设立的职教专项经费5年增长10倍,去年全市职教经费总额达2.3亿元。

  市场导向:职教品牌声誉鹊起

  企业面向市场,职业教育也需要面向市常

  各职业院校注重市场调查,市场需要什么专业就设置什么专业,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近年来,全市“订单式”培养的学生高达80%以上,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德阳市每年举行的职业院校学生技能节和农民工技能大赛,是全市各类职业学校学生大显身手的舞台。市领导亲自给优胜者颁发中高级技工证书,并授予“技术能手”称号。他们中很多人被闻讯赶来的企业现场录用。

  在职业学校由供给驱动向需求驱动的转变过程中,“德阳技工”、“德阳旅游”、“中江民工”、“绵竹保安”等职教品牌逐渐形成,并在同行业内声誉鹊起。

  职教品牌的形成,反过来促进职业学校的招生。全市每年各类职业培训达50万人次,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而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成都、北京、上海、广州……

  产业支撑:职教促进经济腾飞

  德阳拥有独具特色的工业体系,是我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包括中国二重、东方电机、东方汽轮机在内的机械制造业固定资产达170亿元。与之配套建设的一批职业技术学校,奠定了全市职业教育的良好基矗整合资源,该市克服隶属关系、行业门类所有制等体制性障碍,促进企业技校与地方职教资源的优化组合,并向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方向发展,形成特色鲜明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每年为与东汽、东电、二重三大企业相配套的20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上万名熟练技术工人。

  农业产业化和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急需大量技能型人才,农村劳动力转移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罗江是一个仅有24万人口的丘陵小县,却是一个职教大县。全县职业学校学生超过6000人,是普通高中的2倍。发达的职业教育方便了企业用工,一批台资企业在此安家落户,带动了全县经济快速发展。

  产业支撑拉动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反过来促进产业的兴旺———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魅力尽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