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内蒙古第一县”还戴贫困帽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5日09:18 扬子晚报

  据新华社电 号称“内蒙古第一县”的准格尔旗,其财政实力甚至超过一个下辖数个旗县的盟或市,但是至今仍戴着“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帽子”,享受着各种扶贫优惠政策和扶贫资金的支持。经济强县该不该戴“贫困帽”,“贫困帽”是否“终身制”的议论由此引发。

  日进斗金的“国贫县”

  准格尔旗隶属鄂尔多斯市,人口27万,因盛产煤炭而著名。自1996年该旗财政收入突破1亿元大关以后,便从此突飞猛进,到2004年,全旗GDP达95.01亿元,年财政收入完成12.5亿元,在全自治区101个旗县区中名列第一;今年1月到5月,财政收入已完成9亿多元。当地预计,今年全年GDP可超180亿元,财政收入将达到23亿元。

  然而,一个奇怪的现象是,这个可以用“日进斗金”来形容的旗,至今仍戴着“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帽子”。据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办介绍,1993年内蒙古共确定了准格尔旗等31个国家级贫困县,经过国家和自治区多年的扶持,有一部分旗县已经进入了自治区的经济强县,但该摘的贫困帽一直没摘。

  摘贫困帽竟成“罪人”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国贫县”的帽子在一些贫困县里,并不是经济发展缓慢的体现,而是个炙手可热、可带来种种实惠的宝贝称号。

  按照规定,由国家确定的贫困县,国家给予扶贫贷款、以工代赈资金、财政扶贫资金等专项扶贫资金。除国家的扶贫专项资金外,各垂直管理部门可直接向其上级主管部门争取资金支持,这部分资金更是可观。其次,每个“国贫县”都有中央国家机关、大中型企业定点帮扶,以及发达地区对贫困地区的对口帮扶。

  除了这些有形的帮扶政策外,“国贫县”还有许多看不见的优势。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一个旗几年前去北京某单位谈一项目,在所有细节都谈妥后,对方发现该县不是“国贫县”,已谈妥的项目竟“无疾而终”。

  因为有了这么多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好处,对诸多“国贫县”来说,摘掉“贫困帽”是傻子、罪人,保住“贫困帽”反而是政绩。记者听到这么一个故事: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一个旗,旗委书记是当地人,2000年该旗摘掉了贫困县帽子,旗委书记被提升为副市长。然而,副市长从此每次回老家都只好悄悄地来,悄悄地去,原因就是当地人骂他“为升官而摘了‘贫困帽’”。

  贫困帽岂能“终身制”

  据了解,国家评定“贫困县”的依据主要是贫困人口数量占乡村人口比例、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GDP以及人均地方财政收入等多项指标。2001年评定的时候,是取各县从1997年到1999年3年各项指标的平均值进行比较的。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的评定原则是:国家确定各省名额总量,具体县由各省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确定。

  在各省区确定本地的“国贫县”时,事实上产生了一种县级政府“争戴贫困帽,戴上就不摘”的现象。尽管在“八七扶贫攻坚”时期国家花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帮贫困县脱贫,但令人奇怪的是,十多年来,尽管脱贫人口成千上万,但“国贫县”的面孔依旧。

  这种现象说明,我们扶贫制度中存在贫困动态监测、评估调整机制滞后等方面的“终身制”纰漏,是到了该弥补的时候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