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第八届“南京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今日启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6日16:27 龙虎网

  

第八届“南京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今日启幕

  【龙虎网讯】9月26日,第八届“南京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在我市拉开帷幕。此次评选活动由共青团南京市委、中共南京市委组织部、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警备区政治部、南京市青年联合会主办,并会同南京日报报业集团和南京广电集团等单位联合组成评选活动组委会,市委副书记杨植同志出任评选活动组委会主任。

  “南京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每二年举行一次,迄今为止已经成功进行了七届,一批在我市三个文明建设中取得突出成就的优秀青年典型在活动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市广大青少年学习的典型,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反响。此次开展第八届“南京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大力开发青年人力资源,挖掘、选树和宣传一批在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青年,激励全市广大青少年勤奋学习、开拓创新,积极投身和谐南京的构建,为推进“富民强市”,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今年我市“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的产生主要依据组织推荐和社会推荐两种形式,其中社会推荐包含10人以上联名推荐。推荐的候选人条件为:1、年龄为18至35周岁(1970年7月1日到1987年7月1日期间出生),特别突出的可放宽到40周岁(1965年7月1日以后出生),在南京工作、生活、学习的青年。其中包括在南京居注工作两年以上的海外归国

留学生、海外华侨及其他外地、外籍青年;在驻宁部队、军事院校工作和学习的青年;在外地工作,但是由南京地区所在单位派出,户口、组织关系在南京的青年;2、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3、在南京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断进娶开拓创新、自觉奉献,做出突出业绩和重大贡献,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得到社会公认;4、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格魅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综合素质良好5、曾当寻南京十大杰出青年”者不再参评。

  据出席新闻通气会的主办单位代表、团市委副书记邢正军同志介绍,今年评选活动与以往历届活动最明显的区别,也是最大的特点就是“开放”,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工作年限的不同,以往历届都强调对于海外归国留学生、海外华侨及其他外地、外籍青年必须在南京居注工作要在三年以上方可参评,而本届缩短为二年以上,以进一步体现南京兼容并蓄的对外开放度;二是投票方式的不同,今年除了在报纸上刊登选票,接受社会投票外,主办方还开通了短信和网络投票平台,届时广大市民可通过手机或上网的方式对候选人进行投票;三是在最后现场考评这一环节上,借鉴了我市公选干部的方式,除了将进行现场演讲、答辩外,还将社会投票、评委会投票和现场观众投票加权,以决定候选人的排序,也就是确定“第八届南京十大杰出青年”最终当选者。同时今年宣传和表彰的青年典型更加侧重具有创业精神、热心公益事业、群众认同度高和积极推动我市开放度的青年。推荐截止时间之所以延至10月底,也是考虑到南京籍的运动员如果在

十运会上取得突出成绩,也可及时推荐。市民既可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积极参与讨论,也可通过南京团市委网站(www.njyouth.org.cn)或者龙虎网网站(www.longhoo.net)了解“南京十大杰出青年”评选的有关信息,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市民可在指定地点获取或通过网络下载《第八届“南京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申报表》和《第八届“南京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候选人推报材料》。

  据悉,第八届“南京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将按照推报人选阶段、确定候选人阶段、向社会公开征异阶段、投票及评选阶段和宣传表彰阶段分步骤进行。在11月上旬,组委会根据上报人选的事迹材料和考核情况,最终确定正式候选人(原则上20名,视具体情况名额可适当放宽),并通过新闻媒体将正式候选人及其事迹简介向社会公布,同时在《南京日报》等有关媒体上刊登选票。12月上旬,组委会参照社会投票、评选委员会投票及现场观众投票的结果,将最终确定第八届“南京十大杰出青年”当选者。12月中下旬,组委会将举办揭晓和颁奖大会,授予当选者“南京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对进入正式候选行列未当选者,团市委将授予“南京市新长征突击手”称号。此后,团市委还将继续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学习和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