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医疗调价时间为何一波三折 到底哪天调价啊?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7日10:00 龙虎网

  【龙虎网讯】备受市民关注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时间,昨天在南京的媒体上出现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版本,读者们犯起了迷糊:到底该信谁的好?昨天,记者从物价部门得到证实,原定于本月26日调整的南京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已经延期调整,省物价局有关负责人称,按照全省统一要求医疗服务价格9月30日前必须调整到位。对此,有关专家认为,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通过正规渠道发布信息,以免市民猜测。

  【市民】到底哪天调价糊涂了

  昨天一大早,晨报热线就响个不停,一位好不容易打进热线的陈女士疑惑地问:“晨报今天说医疗服务价格会延迟5天调整,但是南京另外两家报纸却说今天医疗服务价格已经调整了,到底哪个说法才是正确的?”另一位自称姓李的男士毫不客气地说:“同样的事情不同的报纸报道的时间却不同,这简直是对读者的不负责任。”面对读者的质疑,记者只能尽量做好解释工作。

  另外在医院,记者采访发现,已有患者冲着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而去,但结局却是:价格根本没变。昨天兴冲冲到南京某市级医院做妇科B超检查的刘女士接受记者采访时很郁闷,她说:“前段时间就听说南京的医疗服务价格9月26日起调整,到时B超检查将便宜一半左右,所以当时一直拖着没做。可是今天到医院却发现,价格根本没有变,我这不是白跑了吗?要是调价时间有变,有关部门为什么不早告诉我们?”

  【物价】调价时间大限是9月30日

  据省物价局收费处丁处长介绍,此次医疗服务价格调整面广量大,几乎涵盖了所有医疗服务项目,医院的计费系统调整要做大量的工作,比如鼓楼医院工作人员正在加班加点调整计费系统。全省各大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时间大限是9月30日,少数医院由于计费系统调整来不及,最迟到10月1日,必须调整到位。目前物价部门在忙于给医院更换新的收费许可证。调整后的医疗服务价格将原来7000多项归并为3916项,手术、麻醉类、护理类和经血管介入诊疗类价格标准将大幅度提高,从而充分体现医护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而磁共振扫描、CT、彩超等23项大型检查项目将降价49%,同时,此次改革首次引入医院等级收费制度,大医院的医疗服务价格将远远高于小医院。物价部门要求,新的医疗服务价格正式执行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须进一步完善医疗价格公示及门诊、住院病人的结算清单制度。省物价局将于11月左右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大检查,对各医疗机构改革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昨天,记者联系南京某医院的财务处相关负责人时,他说:“调价时间又提前了一天。”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他昨天上午10:00多又接到南京市卫生局电话通知,新的医疗服务价格将于9月30日开始实施,也就是说9月29日,医院就要与南京市医保中心进行价格对接,使得9月30日零点起患者能用上新的医疗服务价格,昨天中午11:00多,该负责人又在南京市医保中心得到确认:价格调整提前一天。

  【医院】技术通得过观望态度多

  有消息说,不少医院对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持观望的态度,并且正在努力向有关部门申请,希望能将价格调整的幅度有所减少。这种心态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调价的延期。一家省级医院认为,物价局这次的调价对医院“打击”太大,许多价格降得太多,让他们连成本都无法收回。所以物价局给出调价的最后期限后,大家都在观望,其实调价对于电脑系统的调整难度并不大,但对医院未来的收入影响实在太大,谁也不愿意抢这个先,都互相看着,期待也许会有转机。事实上,多家医院暗地里也在行动着,他们将新价格发给各科室主任,让他们核算一个“能够收回成本”的价格,然后由医院再向物价部门提出申请报告,希望能少降些价。

  对此,省物价局有关官员明确指出,到目前为止,没有接到过哪家医院的相关申请报告。

  【专家】调价时间信息该透明

  对于原定于本月26日调整的南京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延期,到目前为止,没有官方机构发布医疗服务价格延期的正式消息,对此不少市民致电晨报,他们认为相关部门将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时间不及时发布的做法很不妥。对此,精通法律的蔡卫博士称,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延期,对于百姓来说,是重要的生活信息,相关部门应该及时告知百姓。调价时间不透明,就可能侵害百姓利益,如百姓选择不同的时间看病,费用就可能不一样。百姓如知道明确的调价时间,就可能少花冤枉钱。目前,我国对于政务公开问题还没有专门法规,政务信息公开法在起草之中。该法一旦颁布,行政机关在没有理由的情况下,如果拒绝向媒体和大众透露行政行为信息则要承担责任。

  省委党校一位教授认为,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是千家万户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如果调整时间要改变,相关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应该通过媒体这个很好的渠道作出解释,让市民清楚地了解到延期的原因。但是现在,因为政府相关部门没有对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时间的改变通过正规渠道进行发布,以致有的媒体在报道上有差错,让读者摸不着头脑,这反而会引起市民的猜测和对政府部门的不信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