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紧紧抓住生物产业革命的重要战略机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7日14:16 光明网

  编者按:本刊关于“生物经济强国战略”的讨论开展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肯定,参与讨论的作者中,既有理论工作者,也有政府部门、企业界的有识之士,甚至远在大洋彼岸学习和工作的中国学者也来稿表达自己的主张。今日刊发的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周喜安博士的文章,对本刊的系列讨论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认为,把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重大机遇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结合起来,这是近年来我国经济理论的一大创新;同时认为,《光明日报》近两年来开展的两次关联讨论,具有战略性、前瞻
性和全球视野,为探索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准备,同时对实现跨越式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另据最新消息,由科技部联合国家发改委等8部门及联合国粮农组织等6个国际组织共同主办的首届国际生物经济高层论坛今天在京拉开帷幕。为期四天的论坛将在一个主会场和10个分会场举行。这是我国生物技术领域规模大、涉及学科面广、组织层次高的一次会议,也是国际上首届生物经济的高层论坛。据有关部门介绍,参加本次论坛的国内外代表3000余人,来自近20个国家。论坛还邀请了部分诺贝尔奖获得者到会发表演讲。我们正密切关注相关动态,同时将进一步组织好本刊的相关讨论,敬请关注和赐稿。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面对着一系列新形势,承担着一系列新任务,许多事物都在激烈变化当中,过去不曾遇到过的新问题层出不穷。也许我们不曾意识到,这种变化正酝酿着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在广度和深度上远远超过人类经历过的以往任何一个世纪。党的十六大报告全面分析了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国际政治经济科技局势,深入研究和把握世界发展的大格局、大趋势,高瞻远瞩地提出“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科学的战略判断,对于我们基本实现工业化,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但如何认识战略机遇期的时代内涵,如何才能紧紧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重大课题。读了近两年《光明日报》先后发表的“第六次产业革命和新兴产业问题”的部分讨论文章,和正在进行的“积极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的系列文章,很受启发,这里谈几点个人看法。

  把新一轮产业革命和重要战略机遇期结合起来讨论,是近年来我国经济理论的一大创新

  对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理解,此前的研究和讨论,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国际局势有利。经过努力,我国可以赢得较长时期的国际和平环境,方兴未艾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使各大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共同利益增多。二是国内条件较好。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阶段,也是经济结构的调整期、经济体制的完善期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最初适应期,极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不断完善的体制环境,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矗三是机遇、矛盾交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历史阶段,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时期,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时期,机不可失,不进则退。上述认识虽然对科技革命的作用也有所提及,但大多只提信息技术革命,对生物技术革命、新能源革命的重要突破认识不够,提升到产业革命高度的不多。张其佐教授首次提出的“在未来将要爆发的第六次产业革命中,最有可能成为该周期主导产业的将是与延长人类生命周期密切相关的生物产业和基因产业”(简称“生物产业革命”,参见光明日报2003年1月28日《第六次产业革命是否已曙光初现》),并把新的产业革命和重要战略机遇期结合起来,这是近年来我国经济理论的一大创新。

  《光明日报》开展的两次相关的学术讨论,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全球视野,对于准确认识国际国内经济与科技发展新趋势和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制定好“十一五”规划,尤其是对我国抓住和用好重大战略机遇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为探索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准备。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技术革命、产业革命与重要战略机遇期关系的理解,拓宽了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思路。

  对我国这样正处于跨越式发展和经济赶超的大国来讲产业革命是最大的战略机遇。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必然是一个加快自主创新、推进产业革命的进程。也正是由此掀起的理论氛围,不仅在理论上滋呼唤社会各个方面越来越认识到抓住新一轮产业革命重大机遇的紧迫性,同时在实践上也大大促进了我国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去年年底所强调指出的,加快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对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我国应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挑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全面认识和科学把握新一轮产业革命可能带来的重要战略机遇,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的过程,而产业结构的根本转型和质的提升,必须依赖于新的产业革命。诚如光明日报此前的讨论中学者们达成的共识那样,新的科技革命和由此引发的产业革命是落后国家后来居上的历史契机,将给发展中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带来重大战略机遇,如果抓不好这个难得的机遇,就会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陷入被动,加重困难。自张其佐教授提出第六次产业革命论以来,经过《光明日报》长达两年多的学术研讨,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生物产业极有可能成为世界经济中继信息产业之后又一个新的主导产业(尽管有人尚不同意六次产业革命的划分)。

  为了更好地迎接新的产业革命机遇,加快发展新的主导产业,我认为,有必要明确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如何判断新的主导产业。不同的国家以及同一国家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结构之所以有所差异,最根本的是对该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主导产业。产业经济学对新主导产业的选择,提出了一套指标,是可以参考的。结合形势发展的要求,这里特别需要强调四点:

  1、技术革命。主导产业的形成和壮大是产业革命的集中表现。产业革命的背后是技术革命,技术革命又以科技创新为基矗没有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就不可能出现新的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不会形成具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新兴主导产业。只有革命性的技术进步才能推动工业结构的实质性提升。这一点,张其佐教授已特别强调,不再赘述。

  2、市场需求。产业革命最主要的动力来自市场需求,正是这种潜力巨大的需求带来了产业孕育和发展的空间,才能规模化为“革命”和“产业”。因此,技术创新并不必然会演变为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技术创新和技术革命也不必然表现为一个自然的连续的过程。市场需求的不连续性正是人类社会发展有别于自然界发展的一个特点,由此带来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的断裂,带来经济周期性的波动。

  3、消除瓶颈。新主导产业的形成往往伴随着对前一阶段经济发展主要瓶颈制约的消除,有的是直接大幅度地提高短缺要素的供给能力,有的则是通过替代或提高要素利用效率和节约予以克服。资源约束、生态环境压力是科技和产业变革的契机。不能有效克服和消除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就不能开辟新阶段发展的广阔空间,经济运行也难以步入坦途,产业革命就不成为产业革命了。

  4、产业关联。主导产业之所以与其他产业不同,最根本的是其对经济发展具有突破性的带动作用,在产业关系上表现为与其他产业高度的关联,并具有较长的消费链,进而带动和改造相关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产业群。在这一产业群中,主导产业作为领头雁,与相关产业形成雁队阵型,共同推动经济增长。

  第二,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在新的产业革命浪潮中,生物技术产业无疑占据重要地位,而此前领军的信息技术产业是否会被替代,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是否将逐步降低?这里,要区分开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两个概念。主导产业是先导产业,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新生力量,但在现实生活中却不体现为较高的经济比重,而表现为较快的行业成长和较高的经济增长贡献。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是一个替代的过程,随着原有的支柱产业退出历史舞台,主导产业就会替代它成为新时期的支柱产业。与支柱产业相伴随的生产技术一旦进入后成熟期,低成本生产者不断进入,就会带来供求关系的根本变化。随着供求严重失衡周期性的阶段性转变,而没有新的主导产业及时跟进,将会引发经济增长的停滞和衰退。上世纪末世界性的通货紧缩正是主要发达国家信息技术产业泡沫破灭的结果,而处于成本竞争阶段的信息技术产业不可能再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样有力地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加之劳动密集型产品全球性过剩,使通货紧缩的阴霾挥之不去。因此,积极推进新的产业革命,大力发展新的主导产业,并不意味着放弃信息技术产业。相反,信息技术产业还处在成本竞争阶段,仍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支柱产业,必须把工业化和信息化有机结合起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正如张其佐教授所指出的,我们要顺应产业革命具有的扩散、辐射、示范、加速效应的规律,抓住IT产业国际分工重组的重大机遇。

  第三,新形势下主导产业的集群特点。伴随着科技革命的深入,技术创新从过去的一个点或者局部领域逐渐向多点、多领域甚至跨领域扩展,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主导产业也越来越突破过去单一产业的界定而表现出群落特征。过去纺织工业、汽车工业支撑一个长周期经济发展的现象很难继续。实际上,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第五次产业革命发轫之初,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都正孕育着重大突破,信息技术只是走在了前面。综合分析,我国新时期的主导产业很可能是生物技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的集合。关于新一轮产业革命的主导产业可能是新能源产业,《光明日报》(2004年3月16日)发表的方行明同志的文章已有了具体阐发,不再赘述。生物能源是生物技术产业的一部分(无疑生物能源应该是新能源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但新能源的内涵要比生物能源大得多。新能源革命将克服能源这个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阿喀琉斯脚踵”,有力地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精心呵护,积极培育,让新的产业革命之花绚丽多彩

  从某种意义上说,科技创新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就像是花卉植物的小苗,能否演进为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也就是这棵小苗能否茁壮成长,能否如期开花结蕾,则靠的是制度创新。正如张其佐教授指出的,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向产业革命转变的根本途径。一方面,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尊重企业在加快技术创新和推动产业革命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另一方面,要认真借鉴发达国家推进产业革命的经验和做法,从发展中大国的实际出发,着眼国际竞争,履行好政府在推进产业革命方面的职责,切实把加速“世界工厂”的形成同积极推进新的产业革命结合起来,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当前,为了更好地迎接新的产业革命战略机遇,我认为,应着力抓好以下方面:

  一是统筹协调,完善规划。加快研究制订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统筹部署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发展,统筹使用各种资源,克服部门分割的弊端,明确目标,合理布局,优化结构,整合资源,提高效益。规划制定要充分听取和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增强科学性、可操作性,通过的规划要作为摆布项目、调整结构的基本依据。

  二是构建平台,加快转化。从发现、发明到产业化生产,工程科学是桥梁。我国科技产业化链条中最大的瓶颈就在工程化环节。我国生物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上已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科技产业化链条,特别是缺乏“中试、放大、集成”的工程化环节。必须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化平台的建设,同时根据产业群落发展的需要,建设与之相适应的重要研究开发基地、工程研究中心,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三是完善政策,积极扶持。主导产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主导产业,虽然具有强劲的发展潜力,但也带有很多的幼稚产业特征。要研究制定促进主导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一方面,着眼于刺激投资,增加供给,按照推进新产业革命的要求,继续组织实施和新设立一批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加快发展一批特色高技术产业基地。完善支持主导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对利用自有资金或利润进行科研、技术改造的项目,给予贷款贴息和税收减免。对发展主导产业必需的设备进口,应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继续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发展,完善代表行业水平的创新能力建设。另一方面,要发挥政府对市场的导向作用,努力扩大主导产业产品消费,为主导产业初期发展创造必要的市场空间。及时研究修订和完善产业政策,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大力推广公益性主导产业产品包括节能、节水、节材和环保产品,加大政府采购力度。完善主导产业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制定新能源电力并网、燃料销售、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办法。(作者系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博士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