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校花嫁给摩梭人首领 摩梭女王飞抵瓯江畔(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8日10:01 温州新闻网

   她是地道的汉族女子,她曾是才貌双全的校花;她嫁给了摩梭人首领,成了“女儿国”里的女王,她的名字叫此尔直玛———

  

校花嫁给摩梭人首领摩梭女王飞抵瓯江畔(图)

  昨天,来自云南泸沽湖的“摩梭女王”此尔直玛一行抵达温州永强机场

  “湖上海藻花,风吹阵阵香,我的思念在远方,在远方。难忘那一夜,歌舞篝火旁,眼睛说了多少话,我俩相亲情意长……”

  ——摩梭民歌《千里送花香》

  相传很久以前,一位格姆女神和她的阿夏男神瓦如卡幽会,被日神处罚。瓦如卡被化为一座山,他的神马踏下了一个深深的马蹄窝,女神伤心的眼泪注满了马蹄窝,成了今天的泸沽湖,而女神则化成了守护着湖的格姆女神山。被誉为“东方女儿国”的摩梭母系氏族,就世代居住在这样一个童话般的地方。摩梭母系氏族是世界上最后一个保存完整的母系氏族,国际学术界视其为“人类母系氏族的活化石”。

  昨天中午,摩梭母系氏族的最后一位女王、备受中外学者关注的“女儿国”标志人物———此尔直玛乘飞机抵温。

   从校花到女王

  黑色的棉布缠成圈圈头饰,重重地压在她依然昂直的头上;饱经沧桑的脸上,每条皱纹都细述她经历过的沧桑岁月;5米来长的红色毛线织腰带层层裹住她的腰。穿着摩梭人特有的金边衣服和百褶长裙,年愈古稀的女王依然耳不背眼不花,思路明晰,悠雅谈吐中透着古意……

  此尔直玛原是地地道道的汉族女子,原名肖淑明,1927 年出生在成都一个军人家庭。

  比当时一般女孩幸运,此尔直玛能够上学,这让她接触了很多知识,包括进步思想。正值豆蔻年华的她,风采照人,才艺俱佳,一手毛笔字更是写得遒劲潇洒,是公认的才女和校花。除了才貌外,此尔直玛更是有着少有的勇气。她曾经约了3个女同学一起离家去东三省参加抗日,途中被家人追到才作罢。

  1943 年,此尔直玛被泸沽湖摩梭人首领、左所大土司喇宝臣看中。当时的西康省主席兼原国民政府二十四军军长刘文辉采用“和亲政策”,将16岁的此尔直玛当作现代的“王昭君”,嫁到了泸沽湖。

  “当然不愿意。不过没办法,父母之命。而且还有为了民族团结奉献的意思在里面。”此尔直玛笑说,自己当时封建思想还比较深,所以尽管百般不愿意,她还是嫁给了比她大16岁的土司,成了摩梭女王。

   人生磨难已成往事

  初到泸沽湖,此尔直玛很不习惯。她说,光是每天早上起来穿衣服,都让她十分恼火。摩梭人传统服饰中,女子必须穿百褶长裙,整条裙子用9米长的布折起,两公斤多的重量,拎在手里都觉得有点吃不消,更不用说要穿在身上,再在上面绑上5米来长的粗腰带。“都得女仆帮我穿,而且穿好后,热得不得了。”此尔直玛到现在自己一个人还不会穿衣服。

  此尔直玛这个名字在摩梭语中的意思是“聪明健康”,倔强的此尔直玛也很快适应了泸沽湖的生活,学会了摩梭语和各种摩梭的习俗,包括“走婚”这一让摩梭人闻名于世的传统。此尔直玛说自己刚开始不太能理解,但慢慢才发觉,这种形式讲求感情的绝对忠诚。

  “感情好就一直走到老,分开的话也没有任何纠纷。很真诚坦白。”

  年长的丈夫对此尔直玛很是宠爱信任,把土司大印都交给了她,此尔直玛管理起摩梭内务也是有条不紊。年轻的此尔直玛在泸沽湖度过了一段潇洒的生活:抽烟、喝酒、吟诗、歌舞、书法、狩猎、打仗、平定叛匪,她样样拿得起放得下,很快赢得了摩梭人的尊敬。“那时候最高兴的事情就是挎枪骑马去打野鸭1老人讲得兴起,激动地两手不停地比划。“我左边插毛瑟枪,右边插左轮枪,还背着一支卡宾枪,打野鸭,百发百中!还能一枪三中呢1

  解放后,土司制度被废止,此尔直玛也因此成为摩梭母系氏族的最后一位女王。随后,她经历了一次次运动的冲击。1959 年,她被定为“不法地主”、“历史反革命”,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当时她的大女儿13岁,小儿子才5岁。1967 年,她刑满释放时,又赶上“文革”。当时劳改管理所一位好心的所长担心她出去后会再次受到冲击,好心地劝她留下来干活。这样,她才奇迹般地躲过了“文革”的灾难。直到1973 年,此尔直玛才出狱。此后没几年,一直分居两地的丈夫也因痨病客死他乡,此尔直玛连他最后一面也没有见上。1987 年,她终于摘掉了“不法地主”和“历史反革命”的帽子,恢复了公民权利。随后,她又被选为凉山州的政协委员。

  “都过去了,记不太清楚了。”对那段难以想象的磨难,此尔直玛选择了遗忘。

   盼着泸沽湖早点富裕

  此尔直玛这次来温州是应温州东方女子医院的邀请,担任“2005东方女性健康文化节”的文化大使,但老人也有“私心”。

  “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泸沽湖、关心泸沽湖,帮助摩梭人早日摆脱贫穷。”此尔直玛说,在泸沽湖生活了60多年,她曾执掌土司大印,管理摩梭内务,平息土匪叛乱,历经了繁华富贵和艰难坎坷,现在她心里最牵挂的仍然是摩梭人和摩梭文化。“一定要多学文化,有知识才能有出路。”当年嫁到泸沽湖时,此尔直玛从家乡带来了50套小学课本和一架脚踏风琴,她教的第一个学生就是她的丈夫。后来,她又建成了摩梭人的第一所学校,她招的第一批学生共有45人,都是7岁至12岁的孩子。

  不过命运也跟她开了个不小的玩笑,此尔直玛虽然自己能文善武,但她的子女却因为她的入狱而一个字也不识。所以,从孙子辈开始,她坚持要求孩子们起码念到初中毕业。3年前,此尔直玛二女儿的儿子考上了西南民族大学,这是家族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孩子。但难题也随之而来,孙子每年好几千的学费哪里来?因为穷,其他的孙子孙女念完初中就不再上学了,该不该让孙子去念大学?“孩子既然考得上,无论如何得让他去念1此尔直玛卖掉了家里所有的牛羊,发动在外打工的子孙寄钱回来。今年开学时,如今实在没什么东西好卖了,此尔直玛坚持让孩子的父亲去银行贷款2000 元,给孩子交上了学费。

  如今,79岁的此尔直玛已经是4个子女、17个孙子辈、22个重孙辈的“老祖宗”了,原该享福的她现在还一直闲不下来,四处奔波为泸沽湖的美景和特产吆喝。昨天刚到温州,她已经在念叨,一定要赶在国庆前回到泸沽湖,因为国庆游客很多,她得赶回去给他们讲女儿国的故事呢。(记者 朱奕 建凡)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