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广东援藏十年:十年援助 林芝再造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2日14:33 金羊网-羊城晚报

  本报记者傅汉荣邓勃构建和谐社会广东援藏十年·成就篇林芝很远,与广东遥隔万里。林芝也很近。近十年来,广东人和这片青藏高原上的热土心心相印,123名援藏干部、350个援藏项目、9.67亿元援藏资金,老广们的足迹遍及林芝地区11.7万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留下了一桩桩感动高原的真情故事。十年援藏,使广东和林芝结下了不解之缘,两地人的心前所未有地贴近。珠江水,高原情。时逢广东援藏工作十周年,记者奔赴“西藏江南”———林芝,记录四代广东援藏干部在林芝的功绩和故事。从今天起,羊城晚报推出《广东援藏十
年》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广东四代援藏干部前赴后继

  从“输血”到“造血”擦亮高原明珠

  “早晨!你昨晚困(睡)得好唔(不)好啊?”上午9时,林芝宾馆大堂,藏族小伙尼玛用半生不熟的粤语笑脸相迎,令记者不禁莞尔。晚上9时,漫步林芝地区首府———八一镇的街头,最宽最长的马路是深圳大道,最大最靓的广场是广东文化会展中心,最繁华时尚的街道是香港路步行街。穿梭而过的公务车、农用车,车身上漆着醒目的“广东援赠”标志;从街边商店里飘出的歌曲,除了藏歌《卓玛,草原上的仙女》,粤语金曲强劲的节拍也不时可闻……林芝人有着浓浓的“广东情结”,林芝人对老广就像对待自己熟悉的老友。在八一街头,任何一位的士司机,几乎都能随口说出街上的哪一处建筑是由广东援建的、建于哪一年,每一批广东援藏队领队叫什么名字,他在这主要抓了哪些工作。在林芝艺术团,藏族姑娘们一听说记者从广东来,竟熟练地反问:“你们来自于广东哪一个城市?广州?深圳?还是佛山?”因为,她们曾到过广东演出,喜欢广东的大海以及广东城市里金碧辉煌的剧院!据省援藏援疆办统计,自1995年广东向西藏林芝地区派出第一批援藏工作队以来,十年间,先后奔赴林芝工作的广东援藏干部已达到4批123人;投入援藏的资金达到9.67亿元,援建项目达到350个。无论在援藏投资额、力度和成效各个方面,广东均在全国各省市中首屈一指。“没有广东的无私援助,就没有林芝的今天!”林芝地委副书记旺杰说。旺杰书记的话并非溢美之词。十年来,一代又一代老广登上西藏,洒汗林芝,一批又一批援建项目在林芝大地落地、开花、结果。广东的倾力相援,使林芝的城乡面貌翻天覆地,助林芝插上了追赶时代的双翼。林芝,原名“古如邦卡”,藏语意为“狼群出没的地方”。上世纪60年代,林芝还是一个乱石遍地、野兽出没、只有两座小庙和几十户人家的荒凉河滩。1995年,第一代广东援藏干部来到林芝,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面积仅5平方公里的高原木屋群落,全城没有一座超过三层的楼房。道路不平,电灯不明,电话不灵,居民喝不上自来水。工作队领队杨维感叹:“林芝至少落后广东50年!”从修路筑桥、办水厂电厂,到建学校、医院、发展现代通信;从无偿援建楼堂馆所、输入人财物力,到引进市场机制、发展招商引资;从大办“民心工程”、“输血工程”,到致力于开发“造血工程”、培育当地自我发展能力……四代广东援藏干部前赴后继,一门心思扑在高原,埋头苦干。弹指十年。当第四代广东援藏干部第一次走进林芝时,八一镇已出落成为一座面积11平方公里、5万多人口的现代化藏区名城,被誉为“高原明珠”。漫步林芝街头,三季有花、四季长青,整齐的楼房、宽阔的街道、繁华的市区、时尚的行人……总使人产生身处沿海繁华城镇的错觉。“十年来,广东援藏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今年8月份,广东省委副书记、省援藏援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刘玉浦率省党政代表团考察广东省援藏工作时,作这样的评价。据统计,林芝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已连续10年保持15%以上的增长速度,在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人均粮食占有量、人均储蓄额、人均住房面积、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民营企业纳税、小城镇建设、小康村建设10个方面均居西藏全区之首。2004年,林芝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2.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亿元大关,创造了林芝地区历史上发展最快、变化最大、进步最明显、农牧民得到实惠最多、民族更加团结、社会局势更加稳定的大好局面。(紫/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