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花香里,刷新一个产业——花农们在花博会上的感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5日03:45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杨晓是崇州市西江乡道明村地道的花农。4日一大早,虽然天飘着细雨,杨晓依然像前几日一样早早来到花博会。自9月28日花博会开幕以来,她一天也没拉下过。

  花博会交易区主馆。东瞅瞅,西瞧瞧,逛了一圈下来,杨晓手中的资料已是厚厚一摞。见到记者,她兴奋不已:“品种太多了,看都看不过来!”

  花博会作为新品种、新技术的展示交流平台,引来了美国、泰国、荷兰、加拿大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专家。别人的东西用好了也是自己的。“来看看人家种的花有什么不一样,比我种得好的,我就学!”杨晓说得干脆。花博会上,像她这样逛会的花农不少。

  槟榔树、夏威夷等品种若是放在几年前,可是珍稀品种,价位高,还不容易买到。如今,在杨晓30多亩花棚里,这些品种可不新鲜,仅夏威夷就好几万株。“洋花”品种本土化,“土花”品种高档化———这就是杨晓的“花经”。

  花博会的举办,不光给杨晓,更给成都乃至全省的花卉产业带来了一次全面“刷新”的机会。会期不仅有花卉贸易洽谈会、企业新产品发布会等,更有现代月季栽培讲座等科技信息带给花农。通过花博会这个平台,有助于调整花卉结构、提升交易档次、更新理念技术……

  花卉产业是个高投入、高技术行业,仅靠花农的慢慢积累,市场不等人不说,产业更难以做大。花博会开幕短短几天,杨晓已与云南江川金兰园艺公司等好几家参展企业签下了大单。

  参展的昆明维生种苗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花博会开幕以来,每天来要资料的花农至少在四五十人以上。因担心“水土不服”,许多花农对引种十分谨慎。但杨晓却另有算盘,“先签下销售订单打开成都市场,如果市场前景好,再引种进行规模种植!”

  举办花博会,花农是实实在在的受益者。杨晓高兴地告诉记者:“花博会为我们开阔了视野,创造了商机。”来自花博会资料组统计,截至10月2日,已累计实现花木销售收入867.9万元,其中紫薇、广玉兰、红运玉兰、桂花、天竺桂、小叶榕、银杏盆景等品种交易活跃。

  花博会带来的变化远不止这些。颇多感触的杨晓说:“我打算再承包十多亩地,再建几个棚发展花卉盆景。”借鉴花博会上大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杨晓正盘算着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管理水平,引进适销品种,办起自己的花卉企业。

  ■本报记者夏先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