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农村成不卫生食品“大本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6日09:33 江南晚报

  标注知名品牌的奶粉售价只有几元钱,馒头店、挂面坊等换来的面粉很多用化肥袋包装,过期火腿、糕点随处可见……

  记者近期在河北、海南一些农村采访时了解到,不卫生食品依然在威胁着广大农民兄弟的健康。

  在邢台市威县的一个村里,记者随机走进一家小卖部。虽然只有一间房,但其货品却很多,货架上、柜台里、地上摆的到处都是。店主告诉记者,别看东西不少,可价钱不贵,全部货物只要不到两千元的本金,主要经营老百姓的日常用品。

  记者看到,店里的许多商品都蒙上了一层尘垢,摆在地上的几个显眼的酱油、醋塑料桶尤其如此。店主说,这一带的酱油、醋都是散卖的,一斤卖5毛钱,尽管他不能保证这种酱油、醋是否卫生,但能保证自己没往里掺水。据他所知,很多小卖店的酱油、醋都是掺水卖的,都生了白毛。在别的村里,也有卖袋装酱油、醋的,但厂家不正规,1元就能买3袋,更不能吃。

  在很多农村的小卖店,记者发现,绝大多数店主采购食品时都没有按照规定查看“三证”,即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和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而且,这些小店销售的米、面、油等目前列入市场准入的15类食品中,几乎没有加贴QS的市场准入标志的食品。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最新调查显示,全省近1.2万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中,50人以下的企业有1.13万家左右,10人以下的小作坊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大面积存在,而他们加工出来的食品多数销往农村。有关部门在河北省武强县检查时曾发现,一些食品厂不仅没有“三证”,而且用次面粉、滑石粉和糖精做日本豆,产品包装上也没有生产日期、保质期和厂名厂址。而在号称“糖果之乡”的巨鹿县一些乡村,其生产的奶糖根本没有牛奶,而是用方便面下脚料、滑石粉和糖精生产的,吃起来也香甜可口,但没有任何营养。

  “我自己也不知道保质期是什么时候,只知道长了毛就卖不出去了,村里人没那么多讲究。”在河北省南宫市一家乡村小卖部里,店主这样回答记者关于食品是否卫生的疑问。

  在河北许多农村甚至县城的一些商店里,记者发现有一种方便面,包装设计和“康师傅”方便面几乎一模一样,连名字也有神似之处,叫做“唐师傅”,价格却低得惊人,一包面只卖5毛钱,而这种方便面的批发价格才3毛钱。另一种石家庄市某县生产的桃汁饮料,零售价才1元。店主说,这些饮料之所以价格低,是因为其成本低,在水里兑点色素什么的就行了。

  在海南省陵水县一个村子里,一位正在地里干活的村民告诉记者,现在农民收入不多,买东西吃东西图的就是个便宜,就算明知是假的我们也买。庄户人家吃东西也不在乎有什么营养,能吃饱就行,更别说讲究什么干净不干净了。一名三十多岁的妇女对记者说,村里小卖部卖的小零食很便宜,小孩嘴馋,大人被磨不过就给买点。价格低就能多买几次,要是价格高,就买不起了。至于吃多了会不会对孩子健康有害,这位妇女说,有害无害怎么样,她也知道电视广告里演的那些食品好,但价钱不是他们能承受的。便宜的东西也许质量不好,但农村孩子结实,吃这点东西出不了问题。

  在分析农村缘何成为不卫生食品“大本营”的原因时,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科副科长李永忠认为,这主要是农民的习惯性心理,不太重视饮食卫生。同时许多村民缺乏辨别能力,不了解科学进食的有关知识。另外,政府部门服务也不到位,对农民的安全食品知识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对不卫生食物流入集贸市场把关不严。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专家建议,治理农村食品卫生隐患,要多管齐下,严密防控食品小作坊。可以探索建立信誉担保制度。

  由食品小作坊企业向所在地的村委会主任、街道办主任进行信誉承诺,并由村委会主任、街道办主任和主管乡长进行信誉担保。(新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