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方周末:中国返回式卫星首征太空揭秘(2)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6日17:15 南方周末

  发射试验临时党委副书记张怀忠略微犹豫了一下,点点头道:

  “有人反映这次发射失败是人为破坏的。”

  张志勇大吃一惊,“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发射时,七机部有两位同志就在安全指挥控制站现场,亲眼看到基地安全指挥员下令按下了控制电钮,将正在飞行的火箭炸毁了。”

  本来张志勇就几天没合眼十分疲劳,夜深人静又得到这样一个要命的消息,似乎脑袋也要像火箭一样轰然爆炸了。他急忙赶到一部,找来一部部长石荣屺和副部长韩可友。

  “你们立即组织力量,连夜把无线电外测、遥测和光测的所有测量结果搞出来,作出结论。必须在天亮之前搞完!”

  随后,张志勇又找来基地第一试验部安全指挥控制站的安全指挥员黄启华。

  本来心地坦然的黄启华见张副司令亲自来询问此事,感到事情非同一般,神情顿时紧张起来。

  “炸毁指令是我发出的,”黄启华很实在地承认了这一点,“但我是在观察到

火箭左右大幅度摇摆后才下令炸毁的,这完全是按预定方案进行的。”

  由于航天产品的高风险性,为了防止一旦出现故障而造成更严重的损失,运载火箭和卫星上都分别装有爆炸器和姿态自毁系统。飞行中,火箭如果发生了起火、坠落、折断、翻滚、垂直飞行或反向飞行的异常现象时,产品中的安全自毁系统便会自动发生作用,将自身炸毁。而当这一自毁系统也出现故障不起作用时,地面安全指挥员就有责任按下地面安全设备的控制电钮,通过遥控接通火箭上的爆炸装置,将火箭炸毁。这些都是发射预案所规定好了的。

  “七机部有两个同志当时在你们安全控制室现场,他们说亲眼看到你按下了安全控制电钮,将正在飞行中的运载火箭炸毁了,是不是这样的情况?”

  黄启华的脸立刻刷的一下变白了,身体不由自主地微微晃动了一下。

  “点火后,导弹起飞离开发射架时就不稳了,横偏摆动得非常明显,从我们控制站这里看去,就像要掉在自己头顶上一样……至于试验队的那两个人,当时就吓得拔腿跑了,他们说的情况不真实。”

  这时,发射场已经到处流传着“这次试验失败完全是人为破坏”,“是阶级斗争的新动向”,“要揪出阶级敌人”等议论。张志勇坐卧不安。运载火箭和卫星爆炸的问题压倒了一切,他想得最多的还是,地面安全指挥员在发出指令将火箭炸毁时,火箭是否正在正常飞行?按爆炸按钮是在火箭自行爆炸前还是在其后?黄启华和七机部两个人到底谁说的是真实的?

  石荣屺和杨桓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连夜对测量结果进行判读、分析。幸运的是,在运载火箭从点火起飞到凌空爆炸的20多秒钟里,发射场区的光测、遥测、单脉冲雷达、测速测距连续波雷达和卫星跟踪系统的双频测速仪,均进行了正常的跟踪测量,20多台光学设备都进行了连续30多秒的跟踪拍照,如实记录了运载火箭起飞后姿态失稳和自毁坠落的全部实况,几套遥测设备也记录下了所有数据,为事后分析故障原因提供了客观依据。

  从13台光学电影经纬仪记录胶片判明,火箭起飞正常,飞离发射台后仅6秒运载火箭便出现明显摇晃,最后在飞行到20多秒时失稳爆炸自毁。

  胶片上记录得清清楚楚在爆炸前运载火箭发动机系统参数正常,控制系统也一直在进行稳定性控制,却唯独没有速率陀螺信号。由于运载火箭起飞后姿态发生大幅度俯仰摇摆,已超出稳定系统的规定值,使陀螺平台外环触碰到档钉,接通了运载火箭内部的安全自毁装置发生爆炸。

  而地面安全指挥员按照要求所发出的安全爆炸指令,比运载火箭自身作出的炸毁指令晚了0.4秒。

  0.4秒,证明了火箭爆炸的原因不是人为的。最为惊恐的黄启华得到了解脱,基地上上下下松了一大口气。

  为了进一步弄清爆炸原因,技术人员根据测量结果和对火箭残骸所作的解剖分析,最后发现,是运载火箭控制系统俯仰速率陀螺通道的一根导线有暗伤,因为点火起飞后受到振动而造成短路,运载火箭稳定系统未接到该通道的输出信号,导致火箭失稳自爆。

  这时已经是凌晨5点多了。

  爆炸事故分析结果报到北京后,其时周恩来病重,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叶剑英向毛泽东报告了发射失败的经过。在汇报时,秘书人员看到,当毛主席听了这一消息后,神色凝重,一句话也没说。

  实际上,这两年几次发射任务在发射场进行测试检查时,每次都发现了上百个之多的生产生产质量问题,有时甚至完全不能实施发射,只好再千里迢迢,拉回生产厂家重新检修,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损失。此次发射失败,仅由于一根导线的暗伤而损失了运载火箭和卫星,使中国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上天时间被迫推迟了一年。

  这一惨痛教训再次从反面证明,废弛规章制度和试验秩序,必然得到教训。

  第一次有去有回的成功发射

  1975年11月26日11时30分,载着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准时点火,轰鸣着离开发射台升空。从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到第一颗返回式卫星进入太空,是中国航天跨越式发展的一个意义重大的里程碑。

  第一次发射失利后,叶帅立即代表中央专门委员会表态说:

  “失败是成功之母,不要颓丧,要继续奋斗,再接再励,一定要达到目的!”

  逐渐平静下来的科技人员分析查找了失败原因,举一反三,着手进行运载火箭的改进。同时,对原先总装完成的第二产品全部分解,返回各生产厂家重新进行严格的质量复查。1975年7月改进后的第二发火箭开始总装。官复原职的副参谋长兼国防科委主任张爱萍亲临现场督战。

  10月16日,产品专列到达东风场区。在现场主持试验工作的是国防科委副主任马捷,发射场成立了由基地和七机部13人组成的试验临时党委,负责试验发射的统一指挥。 1970年5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接见研制和发射东方红1号卫星的人员代表。东方红一号是中国第一颗送上天的卫星。

  测试工作紧张而严格,操作人员从难从严,对发现的上百个问题,都作了认真分析,通过试验严格按照科学规律处理。此外,发射场还对产品进行了多次地面试验。在对产品进行千锤百炼的测试检查工作的同时,各有关系统也都展开了扎扎实实的准备工作,诸如发射程序的拟制,气象条件的拟定和天气预报的准备发射窗口的选择根据卫星轨道和技术要求这次发射卫星的最佳时段只有10分钟等等,使各个系统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11月15日,在技术阵地完成了总装测试后的卫星和火箭转到发射阵地,发射部队经过10个昼夜的连续工作,顺利完成了星箭对接和发射前的各项检查测试工作。11月24日,试验领导小组负责人徐明、任新民、石荣屺、吴鹏联合签署了发射任务书,经批准,开始加注推进剂。

  1975年11月26日11时30分,载着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准时点火,轰鸣着离开发射台升空。火箭在空中完成了一级关机、二级点火、星箭分离等程序动作后,卫星进入了近地点高度173公里、远地点高度483公里,轨道倾角63度的预定轨道。

  从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到第一颗返回式卫星进入太空,是中国航天跨越式发展的一个意义重大的里程碑。

  下一个难题就是:3天后卫星的回收。

  在卫星测控网中,除了需要技术指标很高的相关设施设备,并保持高精度的测控及安全可靠的回收系统,还必须具备合适的回收区域。而合适的回收区的确定工作,在这次成功发射之前6年,就开始进行了。

  1969年4月六部副部长王恕带领一支队伍,对四川、云南、贵州和湖南等地进行了两个多月的勘察。有一次,勘察组从贵州安顺乘三辆车前往织金县,路经珠藏时,一群造反派把他们截住了。

  “你们是干什么的?为什么到这里来?”一个头头模样的人蛮横地问道。

  “我们是解放军,来这一带执行任务。”王恕和言悦色地回答。

  “我知道你是解放军。我们这里又不打仗,你们能执行什么任务?肯定是另一派的人!”

  为了保密,勘察组只能解释是执行特殊任务,但这却更引起了这伙人的怀疑。

  “特殊任务?别想蒙混过关,我看你们像是省军区的!你们支持坏人,打击我们革命派,站错了立场,今天要是说不清楚,你们就别想走!”

  这时,勘察队伍早已是人困马乏,现在又遇到了这样的胡搅蛮缠,许多人被激怒了。王恕只好转头做自己人的工作,命令就地休息待命。天色渐晚,勘察组被扣留了4个多小时最后还是当地驻军的一位领导赶来做工作,造反派才将他们放行。

   卫星回收区原先是定在昆明与安顺之间的。勘察组反复比较后,认为这里的回收条件不太好,如果卫星返回时略有超前,便会落到国外,而且这里的北盘江一带地形复杂,山高沟深,多有不便。四川遂宁地区属于低丘地带,机动范围大,交通也相对便利,并能满足卫星在返回前的一圈运行中飞经中国上空的条件,勘察组最后确定就将这一带作为返回式卫星回收场区。

  “能落在中国大地上就是胜利”

  全国103条通信线路全部集中在卫星返回的所有信息上,数十万民兵在南方广阔的地域内时刻注视着天空。中午时分贵州六枝盘公社一家煤矿上的4名矿工正坐在井口闲聊,突然看到一个圆乎乎的大家伙从天空飞落下来。

  11月29日,卫星在轨道上按计划运行了3天,完成了对预定地区的遥感任务后,最后决战的时刻终于来到了。

  上午10时许,在渭南测控中心指挥大厅内,已经坚守了3天3夜的测控人员格外忙碌,调度指挥员下达出一连串的控制命令,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十几个测控站,开动数百套测控设备,牢牢跟踪着卫星,紧张地测定了大量数据,并向卫星下达着各种控制指令。

  在卫星返回前的一圈飞经长春和胶东两个测控站时,测控中心即根据实测到的卫星轨道数据,准确计算并预报了卫星调姿指令和两舱分离指令的时间。当卫星运行到第47圈,从苏联上空进入中国上空时,设立在新疆奇台的前置活动站准时发出了卫星返回调姿遥控指令。这时,地面遥测参数表明卫星调姿正常,卫星已经驯服地按顺时针方向转动了100度头部朝向地面,做好了脱离运行轨道的准备。

  配置在东风基地的活动测量站发出了两舱解锁的遥控指令,分离火箭点火,将仪器舱和返回舱成功分离。返回系统的程序时间控制器准确启动,舱体起旋,制动火箭点火工作,使返回舱进入返回轨道。在测控中心的控制室里,可以从函数记录仪上描绘出来的曲线上看到,返回舱正离开运行轨道,沿着缓缓向下倾斜的轨道向地面下降。

  在最后考验的紧急时刻,一个更大的险情猝不及防地呈现在了大家眼前。

  眼看就要到应该发出卫星开伞控制指令之际,测控中心的主副两台计算机却出现了互相矛盾的异常显示:一台显示要发出时间音叉指令,另一台却显示要切断这个指令。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