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闻观察]“无障碍”的潜台词是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1日18:34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据近日湖南一家媒体报道,湖南郴州将与相邻的广东韶关强化旅游合作,通过协商逐步实现“两地无障碍旅游”。几天后的《潇湘晨报》也刊发一则“无障碍”报道,称长沙、南宁两市将统一人才评估标准,互认相关职称证书、地方行业技术资格证书,实现“人才无障碍交流”。

  旅游也好,人才交流也好,无非都是人的熙来攘往,不同的只是一个出门花钱享乐
,一个出门赚钱谋生———怎么看,都不像有谁会突然冒出来作梗。然而,“无障碍”被处理成新闻的题材,则暗示着生活中诸如此类的“障碍”始终或明或暗地存在。

  拿“无障碍旅游”来说,最近两个月中,还有不少城市像郴州、韶关一样,以逐步解决“深层次障碍”为目标,发起、扩张如两广、东北、长三角、大西南等区域性“无障碍旅游区”。这种地方之间“无障碍”沟通的约定,像基于双方达成友谊之后而作出的互不设卡的承诺。尽管一系列的“框架协议”措辞有细微差别,但表明的都是要“彻底打破旅游地方保护主义”。

  据报道,相关城市或省份在约定“资源共享、市场共享、基础设施共享、品牌共享和信息共享”之余,便是相互承诺力争做到“在区域内发生的异地旅游投诉,均可在问题发生地得到及时有效解决或迅速转回原地处理”。另外,还有如“允许旅行社异地设立分支机构”,“研究逐步取消导游地陪制度和取消外地车限制”等内容。

  解读类似的“框架协议”,常常让人备感无奈。人们指望轻轻松松来去游玩的事,仿佛一直受制于相关方面的掌控或某些“强制性规定”。以“框架协议”的逻辑来推理,如果一个人不经意间游离出了“无障碍旅游区”,那么,其旅游投诉便可能无法得到“及时有效解决或迅速转回原地处理”,随时可能面临许多不可预料的限制。而这又与一些地方大打“旅游牌”、到处推介本地旅游景点以招徕游客的初衷相悖。正如郴州和韶关,肯定希望有两地“框架”之外更多的游客前往,巴不得自家的门槛被各方游客踏破。

  我们注意到,这个那个“无障碍旅游区”往往与一些区域性经济协作关系的构建伴生。从这个角度考虑,似乎还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身处同一国度,为什么在某个区域内旅游“无障碍”,而到别的地方就产生“障碍”了呢?“无障碍旅游区”的形成,反衬出不少地方的旅游环境尚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同样道理,在以市场优化和配置资源的今天,人才或许是最需要“无障碍”流动的活跃因素。而直到现在,不少地方人才交流依然存在“障碍”,令人徒唤无奈。有意思的是,全国那么多城市都以为修很宽的马路、盖很高的楼房、建无数的市场,即能建成“现代都市”或者“区域性中心城市”,可为什么到了对人才的评估上,又生出千差万别的标准呢?

  依我推测,也许因为“障碍”太多,始作俑者才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无障碍”的联想,可谓用心良苦———而我依然期待,不远的将来,类似的“无障碍”新闻会逐渐销声匿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