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10万人潮齐涌开幕式 1600多名交警上路组织交通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3日10:35 龙虎网

  【龙虎网讯】昨天晚上8点,十运会开幕式准时在奥体中心拉开帷幕,7万多名市民观看了演出,加上两万人的演职人员,人流总量达到了10万之多,车辆总数大约在7000辆左右,对南京交通无疑是一次巨大考验。为了使开幕式期间的交通安全有序,交管部门采用放假、单双号通行、外地小客车禁行等措施,全城的车流总量消解50%,而1600多名交警在中午2点全部上路组织交通,奥体中心周边的道路非常畅通。昨天下午4点,记者随车见证了奥体中心周边严格的交通管制情况。

  管制区车辆进入必查

  昨天下午4点,记者随车来到集庆门大街和江东中路的十字路口时,绿岛旁赫然竖立着一块蓝底的指示牌,上面写有“交通分流区,请您绕行”的字样。据交警介绍,这是前往奥体中心最大的一个分流点。在江东中路北口,很多出租车、私家车、社会车辆以及有通行证的车辆已经排起了一条条整齐的“长龙”,7名交警正分布在各个路口对欲前行的车辆进行分流。据介绍,进入分流区的车辆主要是沿线居民的车辆、拥有十运会通行证的车辆、持票的出租车和社会车辆(包括私家车)共四类,其他车辆一律往水西门大街分流。

  记者随着拥有专用通行证的警车继续沿江东中路前行,来到应天大街路口的时候,民警毫不留情地把警车拦下来,看清楚驾驶台前方的专用通行证以后才放行。

  控制区进入须凭票证

  在奥体中心周边的交通控制区域,没有专用通行证的车辆根本进不去。下午5点左右,记者来到奥体中心的北大门正对着的燕山路,进入奥体中心的半幅路面已经排满了椎桶,无关车辆禁止通行。

  如果有车闯关怎么办呢?记者问正在执勤的交警,回答很干脆“很简单,有3道关卡将其制服”。第一道防线是站在路口的交警,第二道防线是“埋伏”在离路口约400米的破胎器,半分钟之内就可以把轮胎扎破,10米之内轮胎里的气就漏完;第三道防线是前方的装甲车,分秒之内就可以把闯关车辆“擒获”。

  到了晚上7点左右,民警在人行道上竖立了一块提示牌,上面“无票人员和无关车辆请勿入”。凡是进入管制区的市民和车辆必须凭票证进入。

  停车场泊位只用四成

  为保证开车前往看开幕式的市民停车,交管部门在奥体中心的东、南、北三个方向的道路上划了2500个小车停车常而昨天在现场看到,停车泊位只用了一半。松花江西街的停车场是离奥体中心最近的,主要是停放有组织的观众的大巴车,该条路上基本上停满了,大约有200辆左右。在北边停车场,月安街的停车容量较大,主要是停放来自城北的观众车辆,数量不是很多,该条路上大约停放了100辆左右。而停放非机动车的黄山路上,也只停放了100辆车子。

  在所有的停车场中,停放最多的主要是兴隆大街,大约有400辆左右,从车牌号来看,以双号牌私家车为主。最少的恐怕要算河西大街地下停车场了,总共只有2辆私家车停在下面。据悉,在交管部门准备的2500多个社会停车泊位中,大约只用了四成。

  据介绍,由于开幕式期间的车流总量削减50%,到了奥体中心周边更是车流稀少。所以载客出租车可以进入管制区,但必须在控制区下客,观众进入奥体中心步行的时间在10分钟左右。

  单行线设置五条干道

  按照交通组织方案,本来从下午4点开始就要对江东中路采取由北向南单行的交通方式,由于车流量比较分散,现有的通行能力完全可以保证通行,交管部门只是加强了对车辆的疏导和指挥,车辆进场的没有采取单行措施。

  晚上10点左右,开幕式结束,嘉宾和观众纷纷离开。从这个时候开始,车辆开始从奥体中心出来,纷纷沿着燕山路、奥体大街、梦都大街、兴隆大街和江东中路这5条单行线往主城区分散。由于观众出场需要步行一段时间才能上路,所以散场高峰出现在晚上10:20—10:50。

  此时,奥体中心周边的5条主干道全部变成了单行线,所有的车辆全部往一个方向快速流动,就像一个流动的停车场,场面非常壮观。

  新装备引导观众散场

  交管部门首次启用了交通安全宣传工作车。这辆价值60余万元的宣传车设备精良,不仅可以现场编制节目,发送传真、图像,而且还拥有处置应急事件的扩音设备、LED显示屏等。

  另外,车顶还装有很多秘密武器,比方说照明,可以将灯杆竖立在车顶4米高处,100平方米范围内可以看清楚报纸上的字。

  昨天晚上,首次使用的宣传车就停放在奥体中心的西便门处,主要是通过广播提醒广大观众出行,如地铁流量、各条公交临时线路的地理位置、客流情况等,引导观众散常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