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六年光阴六艘飞船六次突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3日10:49 云南日报

  新华社北京10月12日电 新华社记者黄明

  10月12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

  “这次神舟六号的发射成功,使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说,“像前5次飞行一样,神舟六号也具有考核各系统、发现问题从
而进一步完善工程性能的作用,要为神舟七号的发射打好基础。”

  此前,法新社报道,住在柏林的布赖恩·哈维编写过一部有关中国太空事业的专著,他在评价中国的载人航天时说:“这是非常典型的中国式太空计划。他们每次向前迈进一大步,很少重复飞行。”

  发射一次,前进一步。这就是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

  回顾短暂而又辉煌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如同那白色飞船里的两张黄色面孔一样,分明烙着两个深深的印迹:中国。

  1992年,载人航天工程列入国家计划。在全国各有关部门和科技人员的大力协同下,航天科技人员仅用7年的时间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三大技术难题,即研制成功了可靠性很高的大推力火箭,掌握了载人飞船的安全返回技术,建造了载人太空飞行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

  “我们的飞船要体现技术进步,不能照抄,要迎头赶上。”王永志说。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实现了天地往返的重大突破!

  短短的七八年的时间,中国航天人走完了发达国家三四十年所走过的路。

  在此后3年的时间里,中国又连续成功发射神舟二号至四号3艘无人飞船,每次都有技术突破。实验证明,中国的神舟号飞船和俄罗斯现役的联盟TM号飞船总体性能相当,某些方面还优于后者。

  2003年10月15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伴随着神舟五号的太空之旅,一个新的词汇诞生了。在以英文、德文、丹麦语、荷兰语、瑞典语、挪威语等语言采写的新闻中,各国记者用新词汇“taikonaut”来称呼中国航天员,以表示与其他国家的宇航员“astronaut”不同;而在西班牙文、法文、葡萄牙文、意大利文乃至罗马尼亚文等拉丁语言的新闻中,中国航天员被称为“taikonauta”。中国特色,在太空之旅中走向世界。

  “神舟一号到五号飞行都发射成功了,但成功并不意味着成熟,”王永志说,“我们每次发射都要进一步优化,每一次飞行都有所完善改进,工程总体及其七大系统就是这样逐渐实现性能优化的。”

  不断完善,不断优化,这就是成功的基础。

  2005年10月12日,中国再次成功发射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并首次进行多人多天太空飞行试验。“神舟六号是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的第一次飞行实验,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要解决的问题是载人航天工程的整个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王永志说,“我们的每一步都要有用,实用。我们的计划,每次发射都有空间试验,边研制边试验,这样就会从每次飞行中得到新的东西。”

  例如,神舟一号至三号无人飞行试验中发现的有害气体超标等问题,在神舟四号飞船上得到了彻底解决,神舟五号飞行中发现的火箭上升段震动较大的问题,又成为第六艘飞船的一个主要改进点。

  “我们航天工程的总要求,就是在确保安全可靠的基础上,体现中国特色的技术进步。” 王永志说。

  从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到第二艘载人飞船,六年光阴,六艘飞船,六次突破。

  中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着人类对科学的热爱和对太空的执著。这,就是中国特色。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