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专题 > 正文

记神舟六号飞船总指挥尚志:举目方知宇宙宽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5日16:36 中国航天报
记神舟六号飞船总指挥尚志:举目方知宇宙宽

神舟六号飞船总指挥尚志(图片来源:解放军报)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主人公小传:尚志,1963年7月1日出生于黑龙江安达市,1982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1986年分配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工作,2000年12月获哈尔滨工业大学系统管理专业硕士学位。1995年担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飞船处副处长、1997年担任飞船处处长, 2000年7月担任飞船系统副总指挥,2004年2月担任飞船总指挥。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载人航天功臣称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等。2000年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

  在神舟五号顺利入轨的那一刻,作为飞船副总指挥的他,眼含热泪,用对讲机向待命在应急着陆场的战友们传递着飞船升空的消息。

  在神舟五号安全返回的那一刻,他和战友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从不抽烟的他,欣然接过张柏楠副总设计师递上的一支雪茄,分享着成功的喜悦。

  尚志,从飞船调度到飞船副总指挥再到总指挥,他迈着坚实的脚步,在中华民族的飞天征程中,和战友们一起竭尽全力地拉起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纤绳。

  他说,他离不开航天。因为宇宙太大,探索无穷,挑战无穷。

  校训成为座右铭

  “功夫到家,规格严谨”,这是哈工大的校训,更是尚志的座右铭。

  功夫到家,每件事都要做深做细做实做到位,这是尚志对飞船队伍的要求,也是他自我要求的真实写照。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在十多年的载人飞船研制中,无论是当初干调度,还是干副总指挥、总指挥,尚志事必躬亲地实践着这句让他铭记在心的校训。

  1993年,在神舟飞船研制试验阶段,尚志被调到了指挥调度部门,面对如此庞大复杂,如此多的协作单位和层出不穷的新问题,他常在心里问自己,我干什么,我需要干什么?他觉得首先不能乱,如果指挥调度乱了阵脚,全系统就会瘫痪。必须快刀斩乱麻,明确调度的工作范围、职责和工作形式,一份《型号调度职责》在他手中很快出台了。

  明确了管理办法后,他和其他同志又根据专业特点将飞船的研制管理梳理出几条线,明确职责,各把一个关口,蹲在研制一线解决问题:结构生产图纸有问题,他及时请来设计者修订;总装设备装配不协调,他请来主管设计师协调;试验时出现问题,他就现场组织召开调度会,研究解决……

  “神舟一号”发射时,尚志作为总调度随飞船进入发射场。飞船第一次发射,产品新、队伍新、协作单位多,飞船系统和其它大系统接口关系不明确,协调量非常大。

  随着发射日期的一天天临近,一些参加过卫星发射的老同志提醒他,该贴“大字报”了,把发射前一天的工作安排张贴出来。尚志觉得这样安排工作太粗,容易漏人、漏项,也不能反映人员、车辆在某个时间段的变化,必须有一份规范性的文件。

  他立即带领调度组连夜编制发射工作程序、安排好发射前每项工作,编制出《神舟一号发射场-8小时工作程序》,使各级领导及工作人员对飞船试验队每个人、每辆车、每项工作内容及保障条件,在每个时间剖面里的位置、要求都一目了然,从而确保了发射场各项工作井然有序,为发射成功奠定了基础。这份-8小时工作流程也成为此后卫星、飞船发射现场组织的基础和范本。

  实践使他体会到,干工作没有标准不行,对项目没有管理计划不行,对产品没有质量要求不行,这正是他对规格严谨的灵活运用。十余年来,他主持和参与编定了《发射场管理要求》、《发射场放行准则》、《某型号质量管理要求》等一大批系统管理文件,形成了“神舟”飞船特有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造就了飞船队伍特有的文化。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进入发射场后,他组织编制出了包括324份技术文件的《神舟六号出厂评审文件体系表》,以及《神舟六号项目管理计划》,并将在发射场工作的全套文件汇编成册,400余份文件逐一审查。

  他审查文件非常严、非常细,不管哪个部门哪个人,只要文件有一处差错、有一段漏项,他都会让你推倒重来。

  头等大事抓质量管理

  神舟飞船系统复杂,构形复杂,仅电缆网节点就有8万余个,各类元器件十万余支,计算机软件语句达几十万条。一个焊点、一根导线、一支元件、一行语句出了错,就会影响飞船升空、就可能酿成大祸。

  尚志无论是负责指挥调度,还是当飞控试验队队长;无论是干飞船副总指挥,还是任飞船总指挥,都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把严把质量关做为头等大事来抓。

  每逢船内工作和复查,他都要求工作人员把仪表板各种开关设置、处于什么位置,各种插件联接如何确认等列出一个详细的明细表。在制定各类质量管理文件时,如果他看到“基本符合要求,基本可行”这类带有歧义性和含糊不确定的语句,他很难让你通过。

  2003年3月份,在沈阳做抛底锁点火试验的事曾让尚志终生难忘。在“神舟三号”和“神舟四号”飞行试验中,发现抛底锁点火时向舱内泄露有害气体,对航天员会产生影响,在神舟五号就安排对抛底锁进行改进试验,当时采取的办法是靠“堵”,是一种加强密封的思路,可试验结果仍是出现泄露。

  尚志接到通知后,当天晚上就要赶到沈阳。可沈阳突降下大雪,原计划晚上九点的飞机到了十一点多才起飞,到沈阳已经是凌晨一点多了。他和时任副总师张柏楠直奔现场,和技术人员连夜分析所有的X光片和关键工序的尺寸分析,寻找问题的症结,得出了光靠堵解决不了问题,还得采取“泄”的办法。凌晨五点他们又飞回到北京,向领导汇报解决方案。这个相当于重新设计、重新生产,周期相当紧张的方案,为神舟五号圆满成功起到了关键作用。

  “神舟”飞船研制过程中,每到关键阶段、关键项目,尚志都要组织专家进行严格的评审,请专家发现问题,进一步拓展解决问题的办法。

  和神舟五号相比,神舟六号飞船技术状态有七个方面发生变化。面对神舟六号飞船技术状态变化带来的新要求,他更是把质量管理放在了首位。

  作为总指挥,他和总师加强了技术状态改进的控制,使得每项技术状态的改进都能够论证充分,各方认可,审批完备,验证正确,落实到位。并推行质量工作前移思想,强化了质量管理工作,特别是在研制队伍中推行过程控制,在发射场试验任务期间,号召大家严格遵守规范,质量和安全责任细化分解为质量安全控制点。

  为确保发射场工作的顺利开展,尚志主张各项工作提前调度,提前策划,提前组织总体和各分系统集中进行发射场“双想”工作,为发射场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

  科学管理带过硬队伍

  早在他负责调度工作时,尚志就深知飞船管理与一般航天器的管理不同,技术复杂、难度大,质量要求高,进度要求紧,仅靠人盯人的管理模式是远不能适应工程的要求,要从改革管理办法和运行体系入手,打造出一支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的飞船队伍。

  首先他在调度工作中建立了联络网,明确了各单位的联络人,使每项工作都能找到责任人,同时,还定期召开调度会、研讨会,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协调解决各类问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工程实践中他逐渐悟出一个道理,一支队伍的良好作风,是靠严格的管理培养出来的。每次任务一来,就像要发起一场战役一样,松懈的队伍是打不了胜仗的。从副总指挥到总指挥,他不断完善对队伍的管理。

  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圆满完成后,飞船队伍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都作了较大层面的调整。一些老同志退居二线,一些管理骨干走向了领导岗位,一些技术骨干输送到了其它型号。神舟五号成熟的经验能不能继承下来,能不能迎接新的挑战打赢这场攻坚战,飞船队伍形成的特有的“神舟文化”队伍能不能认同能不能接受?

  2004年1月,接到飞船总指挥任命的那一刻,尚志就深深地思考着这此问题。

  他说,带队伍一要靠严,更要靠科学管理,靠文化凝聚。

  神舟六号研制工作全面铺开以来,他几乎是现场跟班作业,从工作决策到计划调度,尚志总是盯在现场,哪里出现了短线,他就及时靠上去,教方法传经验甚至是手把手地帮带;哪里有了难题,他帮着出主意想办法。一个总指挥,干工作真是到了事无巨细的份上。

  尚志带队伍严是出了名的。他常说,成功一个型号就要摔打出一支队伍,更要打一仗进一步。

  工作中,那怕你有一点点违规,他都不会放过。

  他说有制度、有规章,你必须按要求去做。

  经过一段磨合,年轻的神舟六号飞船队伍已习惯了尚志的严,使命、责任、任务、时间观念已深深地根植每个同志心中,严明的纪律,雷厉风行的作风,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已成为神舟飞船队伍每一位成员的自觉行动。

  就连部队的同志也深表佩服,夸他们是一支不穿军装而又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面对神舟六号和“神舟”团队,尚志总是谦虚地说是老一辈航天人给打下了好基础,是前几艘飞船的研制管理经验才使载人航天取得了突破。

  他说,神舟六号实现了多人多天飞行,并且进入了轨道舱展开科学实验,但神舟六号飞船最核心的目的是将来能够承担起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给将来长期在轨提供一个交通工具,让中国人能够自由地进行天地间的往返。

  作者 崔伟光

  相关专题:神舟六号载人航天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