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特写:凯旋在黎明——目击神舟六号巡天归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7日10:42 武汉晚报

  

特写:凯旋在黎明——目击神舟六号巡天归来

  新华网内蒙古四子王旗10月17日电(记者李宣良)经过5天5夜的寰宇巡行,英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就要返回地球。 17日凌晨3时43分,飞临大西洋上空的神舟六号,接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返回指令,准备从天外归来——此刻,位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朗牧场的主着陆场,星光灿烂,银月挂在天边,风力不到两级。正是飞船着陆的
好天气!

  同一时间,4架担负搜救任务的直升机轰然起飞。驾驶一号搜救直升机的特级飞行员袁水利上校空中俯瞰,点点灯火点缀在静谧的草原上,彻夜未眠的牧民与搜救人员一起,等待着英雄的归来。

  神舟遨太空,举国心相牵。从着陆场到飞控中心,从北京到全国,这一夜,亿万颗心与两位航天员一起跳动。 “飞船调姿”“轨道舱分离”“制动开始”“推进舱分离”“再入大气层”……遍布全球各地的测控站、测控船发出的一条条调度口令,在搜救直升机内清晰响起。 飞船正沿着既定的轨迹,飞向祖国母亲的怀抱。

  这是一段令人焦急的时光。距离地面大约80公里的高度,飞船返回舱以数千米每秒的速度进入大气层,与大气发生剧烈摩擦,高达2000摄氏度的飞船表面气体产生了屏蔽电磁波的等离子层——“黑障”阻断了地面与飞船的联系。

  沉默——仅仅不到两分钟的沉默。

  “回收一号发现目标1位于主着陆场200多公里外的前置雷达站在飞船尚未出“黑障”时就捕捉到了目标。

  一颗颗揪紧的心,一下子舒展开来。

  “回收二号发现目标1根据回收一号提供的引导数据,着陆场测量站的大功率雷达稳稳地捕获了飞船回家的轨迹。

  “砰1静谧的夜空传来一声闷响。距离地面大约10公里,伞舱盖从返回舱上弹落。

  早已将“炮口”稳稳对准飞船的大型光学记录仪,清楚地显示着飞船开伞的过程—— 一把小小的引导伞,从伞舱口“嗖”地窜出,细细的长线拉出了减速桑

  减速伞先是张开一个小口,接着伞口越张越大、越张越大……十几秒后,飞船的速度从180米/秒降到了80米/秒。

  随着风鼓得满满的引导伞从急速下降的飞船上飘走,一幅更为壮观的场景出现了——伞舱口“腾”地弹出一片五彩缤纷的云朵,彩云越变越大、越变越大,1200平方米的主伞很快布满了光学记录仪的镜头。

  主伞牵引着飞船缓缓地向着预定着陆点飘落。

  两年前第一个目视到神舟五号飞船降落的袁水利,和另外5架直升机驾驶员几乎同时收到了返回舱信标机发出的信号。

  两分钟后,在搜索指挥车的“着陆场搜索态势系统”电子地图上,代表4架直升机的4色曲线,在落点周围已形成一个完整的圆。 4时30分,袁水利看见左前方不到2000米的地面,突然出现一团橘红色的火焰。

  反推发动机在飞船距离地面1米的时候,精确点火!

  两分钟后,在四台发动机的推动下,返回舱的速度由8米/秒迅速下降到1米/秒,如同一片羽毛,轻轻地落在草地上。

  着陆场总指挥隋起胜从耳机中听到了费俊龙的声音:“我是神舟六号,我已着陆。”

  袁水利驾驶直升机直飞落点。从300米高空,他看到返回舱顶部的发光器正闪烁着红蓝色的光。

  多么迷人的光芒!几乎就在直升机接地瞬间,机上的工作人员已经携带开舱设备跳下了直升机,箭一般奔向返回舱。

  费俊龙、聂海胜隔着舷窗,在向人们招手——返回舱内柔和的灯光,映着他们的微笑。这一刻,距他们离开大地4天又19个多小时,他们的总行程为325万余公里。

  转眼之间,舱门已被打开。费俊龙、聂海胜告诉前来询问的医生刘建中:“身体感觉良好。”

  刘建中向总指挥隋起胜报告:“建议航天员自主出舱。”

  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费俊龙、聂海胜向人们挥动着手臂,轻快出舱。细心的工作人员,已经在舱门外为他们摆好了两把椅子。

  面对记者递过来的话筒,费俊龙说:“我们这次太空飞行非常顺利,舱内工作生活环境很好,现在身体感觉不错。”

  聂海胜依然是一脸温和的笑容:“我们在天上飞行,可以感受到有无数人在时刻牵挂着我们,感谢祖国和人民的关心厚爱。”

  短暂的地面重力适应后,两名英雄被激动的人群簇拥着抬上了医监医保直升机。血压、心率、心电图、脑电图……一项项生理指标显示,航天员健康状况良好。

  跃出地平线的朝阳,透过飞机舷窗,撒在巡天归来的两位英雄航天员脸上。(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