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杭州的美远不止西湖一个地方 十城记者的杭州日记(10月22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3日02:37 都市快报

  青岛早报 记者 刘文剑

  我没喝酒,我在杭州醉了“起床啦,快看,咱爷俩都上报纸了。”虽然有些困,还是抓紧洗脸吃饭,和金大伯一起出门去观看西湖狂欢节巡游表演。没办法,到了杭州就得一天“掰开”当两天用,眼睛不够使啊。

  热舞女郎电倒金大伯

  开场了!坐在大会堂的记者席上,花车巡游队的表演尽收眼底,我和金大伯美滋滋地当了一把西博会的贵宾。60多个方队的6000多位演员,全部盛装出行,一片劲歌热舞,把现场观众的情绪鼓动到了顶点,纷纷站起身来翘首张望,有的还随着桑巴舞的音乐摇摆了起来,就跟醉了一般。我突然明白,原来“醉”不一定非要喝酒啊。

  看过了让人叹为观止的余杭百丈草灯、遂昌抬阁,接下来最让我和金大伯心跳的还是第三板块的域外风情篇。瑞士、法国、德国的风笛乐团巡游演奏,激情桑巴和法国长裙舞把我俩看得如痴如醉。

  狂欢的最后时刻,众多老外演员都涌到了广场中央,已经按捺不住的观众们纷纷跳进了狂欢的队伍。我和金大爷也不落后,跟着大家扭在了一起。左边拉着苏格兰风笛帅哥,右边扯着衣着“清凉通透”的桑巴女郎,好不快活。“STOP,EXCUSEME。”眼见一个法国长裙女郎跳着经过我们身边,被我用蹩脚的英语一口“喝”住,拉着她跟金大伯合影。女郎愉快地答应了。

  断桥上追寻白娘子

  来西湖前,我就夸口要到断桥上守株待兔,看养眼MM。咱可不能光说不练。狂欢结束,我和金大伯就晃悠到了断桥边。

  照相机握在手里,准备看见目标就抓拍。来来回回的漂亮姑娘不少,有白皮肤蓝眼睛的,有黑皮肤卷头发的,也有黄皮肤的,可不知道哪个MM是“白娘子”(杭州本地姑娘),因为她们的普通话委实太标准了。

  金大伯“安慰”我说,随着旅游热的持续升温,各种大型节会、国际展会、高峰论坛在杭州举行,这里成了一个很国际的城市。断桥也成了世界人民的断桥。

  说着,我俩就拐进了有名的知味观小吃店,没有邂逅白娘子的遗憾很快被高汤小笼包填平啦。

  杭州重女轻男啊

  杭州也有让人“气愤”之处。首先是饭店里吃饭要排队。此外,金大伯带我到女人街走了一遭,看着女同胞们血拼的快乐,我忍不住“质问”:怎么没给男人建个购物街?杭州重女轻男啊。

  走到灵隐寺附近,遭遇了小小的堵车。原来,是一个5辆奔驰的“结婚车队”驶过。“排场这么大啊,是不是用公车啊?”面对我职业病一样的疑问,金大伯说,这哪里是公车,这些奔驰都是大名鼎鼎的杭州豪华出租车啊。

  都市消费晨报 记者 戴江南

  杭州人咋就这样幸福

  我可是真正成了杭州外婆(指接待她的杭州市民俞青青的外婆)的孙女了。昨晚快报记者通知,今早8:50前一定要赶到人民大会堂前台,外婆责任心可强呢,这不,天刚蒙蒙亮,我就听到外婆轻微的脚步声,一看,喔,才6:15。她是给我这个新疆外孙女做早餐呢。

  饭后,我和青青沿着城市漫步。青青长相秀气,娇小玲珑,是典型的江南女子。我太幸运了,我对花花草草极其感兴趣,而青青正好是浙大的园林研究生,有她当向导,那可真是收获大大咧。

  那么多高大乔木,低矮的灌木,赶集似的,向我的眼涌来。我多么喜欢这幅绿树成荫的图画呵。

  青青教我认识了杭州市树香樟,她说香樟很香呢,我一闻,唔,果然很香。上面还缀满了绿色的圆溜溜的小果实。尤其是市花桂花,风儿专将它的香气送与你,惟恐你忽略了它的存在。

  天气半阴半晴,太阳似露还隐,西湖蒙上了一层更为虚幻的面纱。远处烟雨濛濛,低矮的山脉只现出了黛青色的剪影;近处垂柳依依,游人漫不经心地泛舟湖面。

  一切是那样的轻松而舒闲。那一刻,我真想凝固成一尊雕像,永久地立于西湖。

  西湖简直就是一个天然的植物园,那么多漂亮的植物都是我第一次谋面的:那个高高的,顶端毛茸茸的,像鸡毛掸子似的,叫斑茅;那个伏地几百米,结满一串一串紫红色穗子的叫醉鱼草。

  杭州人咋就这样幸福,这么多美丽的植物汇聚于此。

  郭庄更是奇妙,小小一方私家后花园,将建筑与园林景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景观丰富多彩,一步一个变幻,有趣哇。有在郭庄花园里读书的,有下棋的,有练书法的,有坐在湖边品茶的,单看他们那一副悠然的神情,就令人羡慕。

  我与青青坐在临湖的小桌边品茶,湖水淼淼,天上人间。

  下午我们去了河坊街。真是摩肩接踵,民间手工艺,大碗茶、药铺……一应俱全。

  傍晚,当我和青青一身疲惫地回到家里。可爱的外婆早已将丰盛的杭州菜摆在桌上,等着我品尝。要知道,整整一个下午,外婆和她的二儿子都在为晚餐忙碌呢。葱油鲈鱼、炖土鸡、素烧鹅、青豆玉米、虾仁炒毛豆……我的口水要流出来了,要多吃,以回报外婆的手艺。

  嗯,好外婆,亲你。

  潇湘晨报 记者 蔡侃

  杭州人为什么让人难忘?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在还没来杭州之前,我就想像过杭州人的热情,而昨日一天的见闻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咱杭州人的热情与好客。“你不仅是我家的客人,还是杭州市民的客人呢。”昨日早上,丁春英阿姨晨练回来后告诉我说,早上锻炼时,不少人就问我是否已经到了。虽然只是一句简短的问候,我这个远方的客人心里不由得一阵温暖。

  上午8点多,丁阿姨带着我来到东山弄社区,每一个见到我的人都热情地打招呼,当得知我是外省来的记者后,更是握手、拥抱。还有好客的奶奶拉住我,塞给我好几个橘子,谢过她们后我准备离开,可是奶奶还抓了一大把糖塞到我袋子里,弄得我都怪不好意思的。

  可是我知道这就是杭州人的热情,正如奶奶说的:“吃颗糖,生活甜甜蜜蜜!”话语虽很朴实,可这是杭州人内心最真挚的祝福。

  9点多,我们参加了西湖狂欢节。不管是老寿星,还是现代的街舞,滑冰一族,不管是本地市民,还是外国友人,大家将“狂欢”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这过程中,我发现观众席上的人们特别讲文明。从头到尾,座位边没有留下一片纸屑(放礼花留下的彩纸不算)。在观赏节目时,也没有人为了方便自己而不顾后面的人从座位上站起来(除了一两个要拍照的人)。

  来杭州之前我提到过,“杭州人也是普通的人,为什么能让到过杭州的人不能忘记呢?”我想我已经找到答案。

  华西都市报 记者 蔡宇

  我看到一个值得期待的杭州

  或许有些特别,初来乍到的我对杭州的了解是从她的外围开始的。

  清晨时分,一抹穿过窗帘缝隙的俏皮阳光,早早地将我唤醒。“起来啦?”我入住的杭州人家的主人高尔法先生将一杯香气四溢的茶送到了跟前,茶很浓,一如主人家的热情。

  在我出门看杭州前,高先生说:“我先带你看看杭州的郊区是个什么样子。”

  跟着快步朝外走的他出得门来,我才发现昨晚被夜色遮掩的高先生家周围,原来是一片拆迁完毕待建平地或工地。杭州发展之快可见一斑。

  高先生开车在一幢幢三四层高的小洋楼间穿行。“这些都是当地农民自己修起来的,一栋就住一户人。”我咋舌:同样的房屋在内地成都绝非一般收入者所能享用的。

  惊讶还在继续,当汽车驶进一片规划整齐的居民小区时,我切实体验到了杭州农村居民的生活:统一的四层高两户联体新房,户户有车库、平整的水泥路纵横交错,200多户原华丰村的农户就是这一新兴现代小区的主人。

  好客的主人热情地将我们迎进屋,宽敞的客厅,齐备的现代家电和绝对不输给城市人家的装修,让我实在很难相信这是一个农户的家。

  除一、二楼自家居住外,三、四楼被主人家出租,月租金收入便有2000多块,加上屋主人两口子的工资,村上发给老人的退休金,以及全免的物管费、可报销80%医疗费等福利,一家四口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丁桥的发展是整个杭州的发展所带动的,往后啊,这里就是杭州城区的一部分了。”主人说。“做客天堂人家,细品杭州味道”活动首日,在高先生的“刻意”安排下,杭州的味道来了。不知明天还会有什么新发现,真是值得期待。

  新京报 记者 许晓静

  杭州的美远不止西湖一个地方

  到杭州后的第一个清晨,在鸟语花香中醒来。拉开窗帘,下了一夜的小雨已经停了,湛蓝的天空正向我打着招呼;房前屋后的桂花树飘着淡淡的香气;山坡上满眼碧绿,重重叠叠的全是茶树。没错,这里就是炒茶王叶连荣先生的家。

  10月21日晚,为了欢迎我到来,叶先生家还放了烟花,让人好生感动。

  到叶先生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品他亲手炒制的桂花茶。茶叶的清香配合着桂花的甜美,还没喝到嘴里,香气已经沁入心脾。

  山村的清晨,空气格外新鲜,叶先生提议到云栖去走走。

  这里被称作“竹径通幽”,真的是太贴切了。满山的翠竹,几乎挡住了全部视线,除了抬头能看到竹叶之间透出的点点阳光外,整座山上只听见竹叶被风吹过时沙沙的声音和偶尔响起的几声乌鸦叫,悠远而空灵。

  山顶的茶社刚刚开始打扫院子,准备迎接第一批客人。叶先生见了熟人便打招呼说:“住在这里可以长寿的啊。”的确,这里的空气不带一丝杂质,让呼吸都变得轻松起来。

  除了翠竹,山间还有很多古木。一棵老树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依然苍翠挺拔,枝叶茂盛。北方已经红透了的枫树,在这里还只是刚刚泛起红意,不过在一片翠绿中已很是醒目,好像在向路人炫耀自己不一般的衣服。

  出了山门,迎面正好有一群村民在“插秧”,当然不是真的种水稻,而是在种茶树。新翻的土地黄油油的一片,人影和茶树点缀其间,好似一幅色彩饱满的油画。

  以前很羡慕杭州的市民,觉得他们守着西湖,就像天天住在画里,现在发现,杭州的美远不止西湖一个地方。做个梅家坞的茶农,也幸福得很呢。(都市快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