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女大学生卖身救母事件凸显网络社会互信脆弱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5日09:07 南方都市报

  本报讯 (作者 十年砍柴) 我没想到最先开始于天涯社区的“少女卖身救母”的事件最后演变为这样一个结果:陈易募集资金所要治疗的陈妈妈已在手术台上去世。有网友认为,质疑、谴责陈易和她妈妈的人是在“集体杀人”,认为陈妈妈手术失败是因为承受不了太大的舆论压力,至少是“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曾自发去重庆调查此事的深圳网友八分斋,因披露详细的调查报告被许多网友视为有
社会责任感的人,也一下子陷入难堪的境地。

  一桩女儿向重病母亲尽孝道的事件,能引起如此大的风波,我想是由网络社会的特性决定的。

  陈易采用最现代的技术手段,给公众演绎了一个最符合中国传统道德伦理的真情故事,如同古代的“曹娥卖身葬父”,并通过网络这个最便捷的手段让自己的处境在一夜之间为世人所知。陈易这样做,其孝道当然值得肯定。她讲述母亲得了重病需要换肝,家庭无力支付这笔费用。这个基本事实她并没有编造。但她隐瞒了后来引起广泛争论的部分事实,如医保已为她母亲的病支付了部分费用,她母亲所在的检察院也内部捐款2万元。但即便如此,进行手术还需要另筹巨款,这对陈家而言,也是个天文数字。

  陈易信息披露的选择应当是经过考虑的,任何人都愿意以对自己最有利的姿态面对公众。在为母亲募捐的这件事中,如果告诉公众母亲有单位,而且是政法部门,也有医保,我想“卖身救母”对公众的感染力会大打折扣。陈易这样做我们不能说她说谎,但至少是不够坦诚。她隐瞒那些信息,有些人认为这是陈易的自由,她可以告诉这些而不告诉那些信息给公众。如果她只是在讲一个和大家无关的故事,当然可以。问题是她讲这些的目的是要大家捐款,她隐瞒了那些信息对具体捐款者的选择是有影响的。这也是许多网友质疑乃至谴责她的原因。有些人即使知道她家庭和母亲的全部情况,依然捐款给她,但得知陈易有选择性地披露信息也会不爽。

  网络对资源的整合是便捷而高效的,使陈易比曹娥更快更广地获得了公众的同情和援助。但便捷的网络又是脆弱的,网友们素昧平生,远隔千山万水,彼此通过网络建立的信任和情感迅速却不牢靠。比如说网友通过帖子了解陈易母女的不幸遭遇,慷慨解囊。但这种信任往往揉不得半点沙子,一旦有人质疑,并公布了某些信息,这种情绪就会迅速传染。这时候,在网络这个超级大的露天广场中,说什么的都会有,任何人都不能完全左右网友的情绪。

  我们不能苛求陈易,她还是个在校学生,她也许没想到公共平台是把双刃剑。她将自己的遭遇变成公共事件,而公共事件是要经受种种议论和怀疑的。尤其是事件的后期,纸媒和电视媒体的介入,这个事件往前滚动的巨大惯性,陈易和哪一个网友都没办法控制。最后演变成一场公共广场的大鸣大放大辩论,事件的主人公反而显得不重要了。

  这个事件成了公共事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谁都可以去调查,调查的结果也可以公布,但不能歪曲事实。同样这个调查的人也卷入了公共事件,他也必须承受公众的各种讨论和质疑。没有谁有权去阻止八分斋的调查,但有权去质疑他的行为,只要不涉及到人身攻击。

  至于有人说,你既然把钱捐给人家了,人家就有处置权,否则就不是真善。作为说这种话的个人完全可以采取这种态度。但既然向公众募捐,就应该考虑到公众的心理是不一样的,不能要求大伙儿都和某个人一样超脱。

  我们不能说陈易有欺骗公众的故意,陈妈妈的去世也不能归责于那些指责、质疑陈易的网友。只是我们熟练地掌握了网络技术,但是未必已经适应了网络时代。

  本版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