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安徽“乡镇革命”负重前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6日01:23 安徽在线-新安晚报

  昨日,本版《解剖“庐江之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乡镇改革再次成为全省上下为之讨论和探究的焦点。

  “庐江之变”其实只是我省眼下正在进行的乡镇改革的一个“标本”,对它的解剖让我们了解了正在进行中的这场农村变革的现状和做法,但我省为何要出台这样的改革方案?我省农村综合改革还将走向何方?

  本版今日继续跟踪和解析安徽乡镇改革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磨剑”始自5年前

  安徽省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合肥市花园街华都宾馆14楼。虽然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只是隔着长江中路相望,但淹没在宾馆大楼里不“显山”不“露水”的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似乎显得异常低调。

  然而,这些年来,安徽省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却一直是推动我省农村改革的中枢机构。

  其实,早在2000年,我省就在全国率先全面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当时的改革使得全省农民负担明显减轻,初步理顺了农村分配关系,基本保障了义务教育和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在华都宾馆的14楼,省财政厅税改处朱维新处长告诉记者,今年7月开始的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实质上和5年前的农村税费改革是一脉相承的,“是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

  从2000年开始的农村税费改革至今可谓“五年磨一剑”。在这5年里,为了尽快使得县乡财政走出困境,2003年,我省在全国率先进行“乡财县管”的财政体制改革试点。2004年,“乡财县管”在全省全面施行;同年,“省直管县”又开始在部分县市试点。

  终于,2005年这个炎热的夏天,我省正式拉开了农村综合改革的序幕。2005年7月,农村综合改革在全省18个县开始正式试点。此次试点标志着我省农村税费改革进入新的阶段,因此被我省高层寄予厚望。正如安徽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在文件中所说,“对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宣城模式”率先出炉

  2004年,宣城市在部分乡镇率先进行乡镇领导体制改革试点。

  改革中,宣城市不仅实现了乡镇领导干部的精简、减少了财政支出,而且创造性地实行乡镇领导交叉任职,甚至“书记镇长一肩挑”。直到此时,当地一些乡镇的领导干部才明白,在宣城市的乡镇改革中,走出财政困境固然是改革的直接目的,但绝不是改革的最主要目的。

  “书记镇长一肩挑”,即使在今天,也是一个值得争议的话题。然而,这就是“宣城乡改”的超人之处。它的本意不仅仅在于乡镇财政困境的克服,而是试图对乡镇基层政权的组织架构和执政方式进行重新构造。

  虽然存在着很多争议,但宣城模式却逐渐得到更多的认同。2005年6月27日,我省全面试点农村综合改革。其中,进行交叉任职、“书记镇长一肩挑”的乡镇领导体制改革就是一项重要内容。

  在我省正在试点的18个县中,大多数的试点改革就是从乡镇领导体制改革开始的。安徽省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官员说,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宣城模式的认可和更大规模上的一次试验。

  不求“千县一面”

  从7月底正式开展至今,庐江县只是迈出了改革的第一步。

  根据庐江县政府的规划,7月至8月,是改革的第一阶段,即乡镇领导体制改革和乡镇行政机关改革。9月至12月,是改革的第二阶段,主要推动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庐江县一些政府官员坦陈:“事业单位改革才是真正的挑战”。

  此言不虚。在事先的规划中,第一阶段的改革已经如期完成。但是,计划从9月开始的第二阶段的事业单位改革至今还没有迈出实质性的一步。“实施方案正等待上级政府批准,真正执行要等到11月。”

  在全省看来,庐江改革的进度是比较快的。记者从有关部门获得的消息是,一些财政状况较好、所辖县不多的市,其管辖的试点县进展速度较快。相反,财力不是很好、“兄弟”多的试点县,进展相对缓慢。

  因为有“宣城模式”的铺垫,乡镇领导体制改革多少还有些借鉴的地方。但是,乡镇事业单位想改成什么样子,如何实现这样的目标?如何建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新机制?却没有任何先例可循。正由于这些原因的存在,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布置给试点县的作文并不是“命题”作文,“试点县享有充分的改革自主权,探索试验的方案和办法不强求一律。”

  是试点,就允许存在得失。按照要求,明年第一季度,省委、省政府将对试点工作进行总结,然后适时推广。从某种意义上说,试点的18个县只要找到了一条适合安徽实际的道路,就是成功的。

  建设安徽“新农村”

  刚刚闭幕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无疑是我省农村综合改革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

  实际上,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之前,我省就进行了“建设新农村”方面的尝试。9月30日,合肥市市长郭万清在接受采访时就对“建设合肥新农村”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同样,在我省高层的规划中,建设安徽新农村的思路已经日益清晰。

  温铁军是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著名的农村问题专家。他认为,国家这个时候提出“建设新农村”正当其时。因为目前我国财政相对增收,具有一定的能力,可以通过推进新农村建设来化解农村公共产品开支不足的问题。通俗地说,就是在工业化发展到今天的水平时,工业可以反哺农业,在农村投入更多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使得农民不背井离乡就能享受城里一样的服务。

  发轫于长丰县的“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度可以看作我省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为农村提供更多公共服务的一次重大尝试。目前,安徽至少80%的县市进行了这一转变。在这些县市的农村,村民需要到乡镇政府办理的很多事情可以委托村干部办理,而不需要自己一趟一趟地跑路。

  从这个月起,金寨县青山镇等27个乡镇的村民和城里人一样,也有了自己的行政服务中心。“以前十多天才能办下来的事情,现在十来分钟就行了。”

  安徽省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官员说,金寨县的行政服务中心是一大进步,但是,我们还要进行不断地摸索和创新。

  城乡之间的鸿沟依然存在,但在一系列“乡镇革命”的进程中,我们已经看到融合的一些迹象。

  2005年,作为“十五”和“十一五”之间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年份,“安徽改革年”似乎有望写进历史。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