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别向“秦淮八艳”宣泄道德激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6日07:24 大众网-齐鲁晚报

  10月25日《南京晨报》报道,近日,在南京夫子庙泮池,大型浮雕《秦淮流韵》创作完成,在25位历史人物中,“秦淮八艳”占了一席之地,这在游客和市民中引起了争议。有市民说:“怎么说她们都是青楼女子,和这么多名人列在一起,总感觉有些另类和不妥。”

  这名市民的看法其实代表了许多人的观点。然而,对明末历史稍有了解的人可能都知道,“秦淮八艳”都有一定的爱国心,在国破家亡的时候,她们大多都表现出了强烈的民
族气节,比如李香君反对男友侯方域降清,柳如是劝丈夫钱谦益为国捐躯,顾眉生掩护过反清复明的志士,等等。她们的这些义举,足以令当时的不少官吏、贵胄和知识精英们汗颜。

  那么,为什么今天还有一些人认为“秦淮八艳”不能登大雅之堂呢?“青楼女子不能和名人列在一起”的看法,是一种社会极端道德的判断,在这种极端道德判断之下,李香君柳如是顾眉生们首先是妓女,至于她们的民族气节,似乎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此外,妓女背后更多的是辛酸,她们往往是因生活所迫才沦落风尘。遗憾的是,许多人习惯于对妓女大肆口诛笔伐,却不愿去探究是谁制造了妓女的悲剧。这显然是缺乏人文关怀的。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或许就在于一些人已经习惯了自以为是的道德判断,一旦碰到相关话题,只满足于简单地宣泄情绪了事,并不去深究其中的原委。尽管道德批判表现得淋漓尽致,其实却不外乎非此即彼的简单判断。正如学者朱大可所说:“看起来仿佛是正义的抗诉,实际上却只是一场笨拙的喧闹。”

  “秦淮八艳”虽然早已定格为历史,然而在今天,她们却被异化为一种符号,成了道德烤架上的祭品,这不仅是“秦淮八艳”的不幸,也是异议者的不幸。某些国人何时才能告别简单的道德批判呢?

  王石川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