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盲人盖楼 不是美丽传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6日10:22 新文化报

  

盲人盖楼不是美丽传说

  ■白城这位叫王亮的农民,领着妻女4人用25年时间盖起的3层小楼,在村里很显眼,也令村民很佩服

  ■对于楼房的安全性,专家建议应请房屋安全鉴定部门做一次安检

  王亮自勉诗

  天时地利跟党走,

  精打细算是长久。

  自力更生建家业,

  艰苦奋斗几十秋。

  古老里面求先进,

  资金不足自己筹。

  有人谈笑有人赞,

  外人哪知内里情。

  学习愚公移山志,

  燕子搭窝建高楼。

  注:在结束采访时,王亮给记者念了这首他自己写的诗,他告诉记者,多年来,他常以该诗自勉(节选)。

  提起盖楼,人们会想到轰鸣的机械,林立的钢筋,忙碌的工人……但一个人集全家之力,用了25年时间,盖起一栋面积300多平方米的三层小楼,你信吗?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个人还是个盲人!

  昨日,记者刚走进白城市郊的一个小村子,一栋“别致”的小楼在一片平房中显得格外扎眼,这是一座阶梯式的3层小楼。双目失明的王亮热情地带着记者“参观”了他的小楼。他告诉记者,对于自己亲手设计、建造的小楼特别熟悉,哪有门,哪有楼梯,各房间的用途,都能如数家珍。他还为楼的各部位起了名字,广场、转盘、天桥……

  盖楼梦想

  家人最初认为是痴人说梦

  据王亮讲,今年60岁的他3岁时因患眼疾双目失明。“1978年,我在长春一家诊所学习盲人按摩时,萌生了自己开一家诊所的念头,但开诊所需要场地,我家却只有两间土坯房,拿什么开诊所呢?”王亮回忆说。从长春回到白城后,王亮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想法。“有一天,我突然想到,没有场地开诊所,为什么不自己盖一栋楼呢?”王亮告诉记者。经过一番考虑,王亮愈发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可行的。

  当王亮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家人时,家人认为他这无异于痴人说梦。“你不是疯了吧?你从小眼睛就不好,连楼房是什么样都没见过,还想盖什么楼?”王亮笑着说,“当时他们就是这么说我的,从我妻子到3个女儿都不支持我。”后来,王亮又对自己的亲属说起了此事,但他们的态度也与家人一样。村里人听说王亮的想法后,也都觉得可笑。

  坚持梦想

  一块砖一袋沙地准备建筑材料

  面对重重压力,王亮并没有放弃,最终,他的坚持还是打动了视力正常的妻子和女儿。“没有砖,我听说哪里拆迁,我就领着妻子、女儿到哪儿捡砖头;没有沙子,我们就自己去挖,甚至到车站去扫装车散落下的水泥……”王亮说,“当时附近的路我都十分熟悉,到哪儿走多少步,到什么地方转弯,甚至哪儿的路不平,我全牢记在心。”

  3年时间,王亮领着家人硬是搬回了两座“山”——沙子和砖头。“我这种精神曾感动了很多村民,谁家盖房子剩下的木料、砖头、沙子、钢筋都纷纷送到了我的家里。后来,由于建筑材料实在不够用,我也买了一些。”王亮说。

  用手摸用心算完成盖楼“图纸”

  盖房子的材料有了,但王亮面临着一个更大的困难,没有图纸,房子怎么盖?“没事儿的时候,我就到别人家去,用手去摸,墙在什么位置,门窗开在什么方位,管道怎么铺设……这一切全都是我用手摸出来的!”王亮自豪地说,“这还不够,我又买来了关于建筑方面的盲文书籍,一点点地‘看’,有瓦工串门时,我从不放过机会,虚心请教,甚至还到别人盖房的工地上去摸过。”

  几年磨练下来,王亮的手就像尺子一样准确,别人丈量房子用米,但在王亮那里,变成了以拃为单位。有几次王亮上街买材料时,售货员都对他感到很惊讶,他的手像尺一样准。

  梦想成真

  一个妙计解决施工、居住难题

  “1982年,经过几年的准备,我的房子终于要动工了。盖房子一家人又不能没有地方住,我就想了个办法,先在土坯房周围挖地基,然后在土坯房外面砌墙,再把土房的墙拆掉,这样就能施工、居住两不误了。”王亮为自己的想法感到很自豪。

  没有脚手架用铁桶造

  王亮告诉记者,当时他每次让家人砌好一层砖后,他都要亲手一块块地去摸,看看是否平整,是否垂直,直到他满意后,才让家人砌第二层砖。“没有脚手架,我就用大铁桶做支架,再铺上木板,站到上面砌砖。”王亮说。

  砌屋顶半天活竟干了3天

  几百公斤重的梁柁、雨搭,是怎样放上去的?王亮的方法是垒砖垛。“一、二、三,垫块砖!”左边加块砖起一层,再一撬,右边垫块砖又高一点。够不着,站桶上,砖垛一点点长高,梁柁就这样上了房。

  砌屋顶的时候,王亮用铁架、铁桶、桌子做支架,横竖摆好钢筋,绑成架,打出样品,让妻子、女儿照着做。没有那么大力气,他们就分条打。同样的面积别人用半天,他们用3天。“我虽然不是行家,但注重质量,房顶滴水不漏,”王亮自豪地说,“像我这么盖房子的,全国可能也找不出第二个,很多建筑方法应该算独创。”

  楼越盖越高吊车来“救驾”

  “随着楼越盖越高,我们自己干也越来越困难,我也找过瓦工,但瓦工一看我这情况,连图纸都没有,说什么也不肯帮我这个忙,”王亮笑着说,“他们告诉我:‘这活我不能干,干了丢手艺。’”后来,王亮的精神感动了妻子单位的领导,派来吊车帮他们把上吨重的预制板吊上房顶。

  施工时曾从3米高处摔下

  王亮的妻子对记者说,他眼睛看不见,干活时常出现磕碰现象。有一天,王亮一手把着梯子,一手扶着铁桶向二楼送,结果铁桶突然一歪卡在了梯子上,王亮没有办法,只好用头顶住铁桶,双手扶住梯子,一点点地用头硬是把铁桶拱上了二楼。

  “最危险的一次就是,我在房檐儿边上搬砖,结果一不小心,一脚踩空,从近3米高的屋檐儿上摔了下来,头正好磕到了地上放着的木料上,当时我就昏了过去……”王亮心有余悸地说,“如果地上放的是砖头,我可能就活不到现在了。”

  盖3层楼一共才花2万元

  就这样,从1978年到1994年,王亮带着全家人硬是用自己的双手盖好了第一层,直到2003年,王亮的三层小楼终于完工,整整花了25年。

  王亮说,盖这栋3层小楼,一共花费2万元左右,是全家人一点点攒下来的。“当时我立下了一个规矩,一天攒一块钱,不管出什么事,这笔钱都不能动,积少成多嘛!”

  完美生活

  楼盖完了3个女儿也出嫁了

  王亮感慨地说:“自从盖楼开始,我没找过施工队,所有的活儿都是我们一家人干的,她们娘四个功不可没,包括和泥、垒砖、抹灰这些活80%都是她们干的,我主要负责指挥,告诉她们这儿应该怎么干,那儿应该怎么干,同时也干些力所能及的活。”

  王亮告诉记者,在这三层楼里,一楼是他和老伴的生活区,二楼是他给病人按摩的工作区,三楼是他散心和学习的休闲区。

  “如今我这楼也盖完了,3个女儿也出嫁了,我每天最快乐的事就是在小楼上晒晒太阳,在附近溜达溜达。”王亮笑着说。

  小楼象征他的生活一步一个台阶

  王亮告诉记者,他之所以要用自己的力量修建这栋小楼,有两个目的,一是要自力更生,不给亲人、政府增加负担,再就是要证明自己,他虽然是残疾人,但依靠自己的力量,完全能做到常人无法想象的事,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

  “虽然我看不到小楼的模样,但我能感觉到,它象征着我的生活会一步一个台阶,越来越好。”王亮最后对记者说。

  家人眼中的王亮

  女儿为父亲感到骄傲

  “虽然他看不见,但我知道他心里有数!”这位朴实的农家妇女这样评价她的丈夫王亮。她告诉记者,当她知道王亮想要自己盖楼的时候,她是最坚决的反对者。“当时家里并不宽裕,我每天还得上班,3个孩子都在上学,根本没时间和精力盖房子,何况他又是一个盲人!”王亮的妻子说,“后来,我看他自己每天去外面捡砖、挖沙,非常心疼,也就带着女儿陪着他干了,没想到这一盖就是25年。”

  “爸爸是我们姐妹心目中的英雄!”王亮的大女儿王丽红自豪地说,“刚开始盖楼的时候,我才14岁,最小的妹妹才9岁,每天放学回家都得砌墙、搬砖,我们心里都老大不乐意,但他毕竟是我们的父亲,他也很不容易,所以他有什么心愿,我们都尽力满足他。”

  王丽红告诉记者,当楼建好的那一刻,心中的成就感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她不仅仅为自己多年的劳动而自豪,更为了父亲——一个盲人,能完成这样浩大的工程而骄傲!

  村民眼中的王亮

  他是个能人值得佩服

  “王亮?就是那个自己盖楼的盲人?那可是个能人啊!”记者在村民中走访,大多数村民对王亮都十分佩服。“当初他想盖房的时候,全村人都觉得那简直是天方夜谭,就是给咱们健全人材料、工具,都未必能盖起来,何况一个盲人!”村民吴先生感慨地说,“没想到他真的盖起来了,不冲别的,就他这种精神,也值得佩服。”

  记者眼中的王亮

  他是用心盖这栋楼的

  初见王亮,记者很难想象眼前这位羸弱的老人,竟穷自己半生之力,硬是带着家人盖起了3层小楼。记者能感觉到他不是用手,是用心去盖这栋楼的。

  也许没有人会比他更加全心全意地热爱生活,并且用自己的力量改造生活,在他脸上,始终洋溢着乐观的笑容……

  专家建议王亮

  为了安全应该做检查

  王亮的小楼安全性到底如何?记者咨询了有关建筑工程方面的专家,据专家介绍,由于王亮并没有相关建筑学方面的知识,完全凭感觉、经验,在没有图纸的情况下,自行建造的3层楼,它的部分安全指数如房屋的承重能力、抗震能力等可能无法达到正规施工队建筑的房屋标准,因此居住起来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专家表示:“他的这种精神是可嘉的,但最好还是请房屋安全鉴定部门对这栋楼房进行一次安全检查,看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以确保居住的安全。”

  本报记者 邢阳(新闻编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