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方周末评论:用勇气和科学态度直面疫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7日12:04 南方周末

  严宝康

  一种被称为H5N1的野生禽鸟的致命病毒,扑闪着阴影般的翅膀向人类的头顶飞来。候鸟们的迁徙已经变得不再浪漫,面对随时可能来袭的禽流感大暴发!最重要的是,科学家们一时还无法准确查清这种病毒的来源,也未能破解病毒如何从野鸭等野生鸟群,大规模感染家养鸡禽。在这样一个未知世界面前,很难说H5N1病毒不会在人类某个最薄弱的环节,变
异成最凶猛的“杀手”,夺去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面对这种未知世界,我们需要直面疫情的勇气和科学态度、措施。在这场全球性危机的雷声隐隐响起之时,胡锦涛、温家宝等领导对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及时作出重要指示,回良玉副总理还专门主持召开国务院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会议,国家卫生部加大了对人感染的监测力度,上海等地的禽流感防控体系也已开始启动并实行每日报告制度。尤其是卫生部公开提醒:禽流感引发流感大流行危险性存在,更让我们看到一个责任政府的力量所在。

  候鸟飞翔的方向总带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当欧洲多国连续暴发禽流感疫情,全球人感染禽流感118例,死亡61例,病死率高过50%,尤其是截至10月20日,我们的邻国越南共有91人感染禽流感,其中41人死亡,成为受害最大的国家时,我们已经没有理由高枕无忧了。事实上,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

呼和浩特市,一个养殖场里已经发现H5N1禽流感疫情,共造成2600羽禽只死亡。面对可能暴发的禽流感灾难,我们要让公众尽可能地知情,信息透明是战胜疫病的关键。尤其是全球化时代,疫病信息不仅关系到本国公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还直接同外国公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相联。信息公开,特别是那些重大灾难性信息,更应该及时准确地提供给公众。

  当灾难来临前,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总是那样强烈。就像这一次的禽流感,公众有权发问:内蒙古禽流感疫情,最初暴发于何时?大规模的家禽是如何死亡的?有没有出现疑似感染人的病例?是否已建立和启动了防治禽流感的更为迅捷、透明的信息平台和响应机制?疫区的药品储备情况如何?由瑞士罗氏制药公司生产的口服流感药“达菲”,是目前已知的对禽流感病毒最有效的药物,西班牙政府订购的600万至1100万剂抗病毒药品,足以治疗15%至25%的民众。欧盟25国中有超过一半的国家订购了抗禽流感病毒药物。特别是英国,购入的药物足够1500万人使用,美国也已经购入230万份。那么我国在抗病毒疫苗及药品储备上还有什么问题?上海市政府发言人表示在上海该药品的供应不存在问题,那么其他地方呢,是否都做到了有备无患?

  信息披露恰如一道透亮的阳光,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尤其是对突发事件的信息披露,可以增强民众对各级政府部门的监督力度,增强政府处理危机的主动性,增强人民群众对人身与财产的安全感,更重要的是,当我们面对灾难时,在一个有责任感的政府的力量支撑下,我们还有什么不能战胜的呢?

  魏得胜

  走在即将竣工的昆明市文林街上,朋友望着那崭新、整洁的柏油路,又指着这条街上未拆的三座破屋,连连摇头感叹:“这未免太煞风景了!”他几乎就要说出政府太软弱的话来了。

  文林街这次扩建后,比原先的老街道宽了一倍还多,这样一来,剩下的三座未拆的、摇摇欲坠的破屋,在视觉上,差不多等于骑在了新街道中间。以惯性思维并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去看,早已习惯了整齐划一生活的国人,对于今天的文林街景致,或多或少都存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太碍观瞻了!所以,只要不涉及切身利益,人人希望所观所瞻,当以新佳最妙。

  我对那位朋友说,你见过多少文林街这种新街破屋共存的景致?就是在全国又有多少这样的景致?法学者何兵在《野蛮拆迁者的蛮劲从哪里来?》曾描述过这样的情景:

  五六名男子破门闯入某地居民王某家中,将正在酣睡的王某夫妇和其9岁的儿子,用毛巾堵嘴、蒙住眼睛、捆住手脚等手段,强行抬到院里,然后,用推土机将其家的12间房屋推倒,家中的生活用品全部被埋在瓦砾中。

  上述遭遇,假如涉及你,你会怎么想怎么办?当出现昆明市文林街那新街破屋暂时共存的“景致”时,我们的反应应该是感到欣慰:就个案而言,这毕竟回到了法治的轨道上来,因为其中隐含了这样一个逻辑:有三座破屋产权人的权益得到尊重,通过双方的协商谈判乃至诉诸法院裁判,最终找到解决办法;而循此就会有四座、十座、百座、千座……破屋产权人的权益得到尊重与保护;百姓

房屋产权方面的权益得到保护,洇及开来,有更多领域的百姓的权益受到法律与行政方面的尊重与保护。反过来,今天这个破屋权益人受到伤害,如果当事人只能听之忍之、局外人亦冷眼观之,那么明天受到伤害的将会是你我。由此得出一个象征意义上的结论:文林街破屋主人今天所维护的,不仅仅是他自身的权益,还有他人的权益。

  最后说到一个著名的案例。一百年前的德国皇帝威廉一世在波茨坦建了一座离宫,宫前恰有磨坊一座,挡住了视线。威廉一世愿出高价补偿予以动迁,磨坊主不干。因遭拒,皇帝一怒之下,命人拆除了磨坊。磨坊主也是一怒之下,将威廉一世告上法庭,结果,皇帝败诉,被判将磨坊恢复原样,并赔偿由此而带来的一切损失。事后,威廉一世对人说:“法官如此公正,乃德国之幸也。”如今,这座上百年的老磨坊已成德国名胜,为后世所景仰。

  由此看来,我们虽然不赞成文林街的三座破屋就那么一直存在下去(那样对峙对双方都不好),但在双赢或接近合理的协议达成之前,新街破屋的景致,总好于那野蛮拆迁结下的恶果。换言之,在问题解决之前,我心中的文林———新街破屋亦相宜。这是因为,充满法治精神与人文情怀的新事物,用心看惯比让眼睛看顺更重要。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