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江苏:社区民警的百姓情结——记扬州市公安局文峰派出所民警陈先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8日17:31 公安部网站

  陈先岩,1993年由部队转业到江苏省扬州市公安局广陵分局文峰派出所,在社区民警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2年。他以“群众的需要就是我的追求”为信念,以一个人带动一拨人服务一群人为已任,情系百姓,深得群众爱戴;化解矛盾,营造和谐环境;依靠群众,共建平安家园;勤奋学习,不断开拓创新;立警为公,永葆奉献本色。他把“人民警察”默默地写进社区里,深深地刻在群众心坎上,赢得了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陈先岩同志36次立功受奖,分别被省政府、公安部授予“人民满意公务员”、第三届“江苏青年
五四奖章”和“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先后当选为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近年来,扬州市委、省公安厅、省委政法委先后作出向陈先岩同志学习的决定。目前,一个深入学习陈先岩,践行“三个代表”的社会效应正在形成。以陈先岩为原形的二十集电视连续剧《警肩》将于12初在扬州开机拍摄。

  从警十二余年,陈先岩情系群众,抢救了8条人命,资助了22户困难家庭,长期照料了5名孤寡和独居老人,捐助了4名濒临失学的儿童,为群众办过急事、难事上千件(次),群众说他真诚待人,比亲人还亲。

  陈先岩由一名公安新兵成长为优秀的社区民警,走过了12个不平凡的年头。他始终把自己作为社区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名公仆,成为社区群众最信赖的人。立在辖区内的那座“民警服务亭”就是陈先岩处处为群众着想的见证。东花园河南小区离派出所较远,群众到派出所办事,要穿过交通繁忙的328国道,经过人、车繁杂的车站地区,既不方便又不安全。有时群众为办一件事要往返派出所好几趟。心系群众、情牵社区的陈先岩突发奇想:如果能把办公桌搬到辖区去,既方便群众,又能提高效率,岂不两全齐美?他的这一想法得到分局以及所领导的支持。1996年初,他在社区建了第一座“民警服务亭”,并向群众承诺:每周一、三、五上午和晚间,二、四、六下午到亭办公。一诺重千金,7年来,无论酷暑严寒,他都坚持按时到“民警服务亭”,及时为辖区群众提供服务,先后接待群众来访咨询4000多人次,为居民办理户口迁移、换发身份证和户口簿等3100多人次,办理外来人口登记、发放暂住证6000多人次。一座小小的“民警服务亭”成为陈先岩与社区联系的纽带,警民沟通的桥梁。目前,该服务亭已在全省推广演变为社区警务工作室。

  在东花园河南小区,群众有急事总是找陈先岩。在他们心目中,陈先岩就是社区的“110”。对于群众的求助,大到办理户口、处理报警、招工入学,小到婆媳不和、邻里纠纷、子女婚嫁,他都尽心尽力去办。为了方便群众,陈先岩专门联络了一批水电工、搬运工、锁匠、助产士以及修理自行车、摩托车、油烟机人员,组成了社区服务小组。今年当上全国人大代表后,找他咨询、办事的群众就更多了,在派出所的支持下,他开通了“陈先岩热线”,不管是职责范围的事,还是城建、教育、就业、环保等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他都认真收集,通过“市长绿色通道”及时反馈,尽力帮助解决。在陈先岩的眼里,群众利益无小事。

  提起陈先岩,社区群众都说他心肠好,对那些最需要关心帮助的弱势群体总有扯不断的情结。辖区内那些在精神、生活上急需扶助的孤寡、独居老人和特困家庭的名单全都记在陈先岩的小本子上,他总是饱含深情,真诚关爱,倾情抚慰,鼎力救助。隆冬,大雪封门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辖区内几个孤寡、独居老人,直到他亲自买好蔬菜和日用品,踏雪爬楼送到他们家中才放心;每年春节前夕,总是他带头捐款,精心组织“向身边的人献爱心”活动,将募捐款送到一个个特困户家中。1997年春节前夕,北风呼啸,雪花纷飞,家家户户都在忙着买年货,准备过新年,而陈先岩心头却感到沉甸甸的。他牵挂着辖区内的7家特困户,他们的年怎么过呢?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他在辖区组织开展了一次“向身边的人献爱心”活动。陈先岩先将7家特困户的情况打印成书面材料,散发到经济条件较好的居民家中,动员他们扶危济困。农历腊月二十四这天,陈先岩和居委会干部一道设置了捐款台,拉起横幅,敲起锣鼓,组织捐款济困行动。陈先岩带头捐出300元,在邗江县杨庙乡当副乡长的爱人方礼军冒着风雪从乡下赶来为丈夫助阵,当场捐款150元,孩子也将节省下来的20元零花钱塞进了捐款箱。在陈先岩全家的带动下,辖区群众纷纷慷慨解囊,两个小时就捐款4600元。当陈先岩将这笔钱分送到每个特困户手上时,他们激动的不知说什么好。从那年起,陈先岩每年春节前都要在辖区组织类似的募捐活动。10年中,他从自己的收入中省吃俭用,拿出11000多元救济辖区内的困难户和病人。

  辖区内87岁的鲍竹君老太太,因生活拮据,托他卖掉自己的墓地证。他怎么也不忍心卖,而是以她在外地的养子的名义按月给她寄上50元,一直寄了半年多。后来,陈先岩又四处奔波,在广陵区民政部门的支持下,为老人申请了一份每月120元的长年困难补助。家住东花园河南小区3幢103室的姚春荣在查出患有尿毒症后,妻子离他而去,是陈先岩使他重新燃起生命的希望。陈先岩一趟趟登门看望,一次次送钱送物。尽管最终无力回天,但他所做的这一切毕竟为姚春荣延长了两年多的宝贵生命。弥留之际,姚春荣抓着陈先岩的手说:“我实在不行了……好兄弟!我只有来世报答你了……”居民陆金华从部队复员后,因户口在外地农村,年纪轻轻却找不到一份固定职业,在居民小区摆个小摊卖报纸,收入很低,妻子又是个临时工,夫妻俩带个小孩住在20平米的小房子里,生活十分艰难。陈先岩知道后,多次上门看他,与他谈心,鼓励他自强自立。同时,帮助小陆联系租店经营小百货。当得知小陆租房后因资金困难无法开张后,陈先岩把准备自家安装管道煤气的5000元钱借给小陆,让他渡过难关。如今,小陆不仅成了“小老板”,而且成为“社区应急小分队”的副队长,主动帮助陈先岩巡逻防范,维护社区治安。

  “善治必达情,达情必近人”。说起陈先岩关心弱势群体,他爱人方礼军也很有感慨。她说,一次与陈先岩一道去为鲍老太太搞卫生,家里脏得让她直想吐,回来后饭都吃不下。而陈先岩为他们做事特别起劲,就爱与他们来往。他常说,人民是我的衣食父母,我要做大忠大孝的儿子。一个合格的民警,首先是一个对人民群众有真情实感的人。这些生活在最基层、最普通的群众,无钱无势,靠的就是党和政府,我们就应该为他们说话,为他们办事。

  多年来,陈先岩时时处处为群众着想,辖区的老百姓也给了他丰厚的“回报”。陈先岩在社区开展的义务联防、献爱心等活动,群众总是积极响应;一旦社区有可疑的人和事,群众会立即跟他联系;只要陈先岩在服务亭加班,常常会有居民将煮好的饺子、百合汤端来;盛夏高温季节,服务亭内温度很高,周围的居民有的提来凉开水,有的送上切好的西瓜;陈先岩生病住院,群众自发前来探望……每当忆起这一幕幕动人的情景,陈先岩总会红着眼圈说:“想到这些,我总是百感交集。群众的一声问候、一片西瓜、一碗鱼汤,是对我的一份信赖、一片深情。到了东花园,我就像鱼儿到了水里,总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从警十余年,陈先岩始终把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巩固和扩大群众基础作为重要职责,转化了19名法轮功练习者,其中6名成为义务宣传、防范的巡逻队员;使9名刑释解教人员生活有了着落,无一人重新违法犯罪;帮教5名失足青少年,使他们重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有20余起群访、集访控制在社区之内,基层干部称赞他是社会矛盾的“钝化剂”。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化解基层矛盾,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这是一个重大而现实的课题。陈先岩清醒地意识到,维护社区平安,既要防住来自辖区外的各种治安威胁,又要抓好辖区内各种矛盾的化解工作,为党委政府分忧,为整个社会的稳定做贡献。针对辖区下岗工人较多,经常参加上访活动的问题,他建立社区专职保安队,创造新的工作岗位,优先吸纳本社区下岗工人,这既增强了社区治安防范力量,又解决了一些下岗工人的生活出路问题。下岗女工谢银兰曾经是一个老上访户,她性子直、易受人蛊惑,起哄闹事总是打头阵,一度成为“知名人物”。经多方联系,陈先岩将她介绍到一家印刷厂打工,解决其部分生活困难问题;谢的丈夫患病后,陈先岩又和居委会干部一道主动上门探望、慰问;谢女儿的自行车丢了,陈先岩自己掏钱买了一辆新车送去……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渐渐地,谢银兰看到“大盖帽”不再反感,也不再上访,发现辖区内有什么异常情况便主动向陈先岩反映,并主动报名参加了辖区义务治安巡逻队。

  居民陈贵福曾是“法轮功”何园练功点的负责人。退休后,对法轮功一度比较痴迷,帮教转化难度很大。上门做工作时,陈先岩采取拉家常的方式,逐渐拉近与老陈的距离,减轻了老陈的抵触和反感情绪。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陈先岩觉得老陈自我封闭,思想包袱比较重,就主动邀请他参加社区“夕阳红”老年义务联防巡逻队。这使老陈非常感动,认为陈先岩能从政治上关心自己,是真正的朋友。在法轮功被宣布为“邪教”前,老老先后三次将价值近千元的法轮功书籍、声像资料和练功服等全部上缴给陈先岩,并积极帮助陈先岩做其他法轮功练习者的思想工作。一山东籍法轮功人员来扬串联法轮功人员到北京上访的信息就是老陈及时向陈先岩反馈的。老陈说:“陈先岩讲话在理中听,尊重人,关心人,我就服他。”如今,老陈与辖区其他5名原法轮功练习者不但彻底与法轮功决裂,而且都成了“夕阳红”老年义务联防巡逻队员。陈先岩利用各种学习、座谈、组织外出观光等多种形式,对他们进行教育帮助,使他们重新认识自我,回归社会,感受温暖。今年抗击非典期间,他们主动向“抗非办”捐赠了1500元,表达了他们相信科学战胜非典、与“法轮功”彻底决裂的决心。

  对辖区内的社会闲散人员、有违法行为的青少年和刑释解教人员,陈先岩在加强管控的同时,积极帮谋出路,教育转化,并将他们组织起来,相继成立义务消防队、社区志愿者应急小分队、治安情报信息员队伍和治安应急小分队,让他们感觉到政府和社会对他们的重视,体会到自身在社区中的价值,激发其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一次陈先岩在社区走访时,得知常有学生家长和社区小店老板到东花园河南17幢505室刘某某家讨债,他意识到肯定是刘家在市四中上学的刘晶晶出了问题,就及时上门了解情况。谁知刘父不配合,声称小孩没事。陈先岩又与刘晶晶所在学校取得联系,获悉刘晶晶自从迷上游戏机后,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从开始向家里要钱、背着父母变卖家中首饰发展到向同学借钱、骗钱,直至敲诈,学校正准备处分刘晶晶。陈先岩在请求校方尽量挽救刘晶晶的同时,隔三差五到刘家进行帮教,并用过去一些失足青少年改过自新的事例教育他痛改前非。通过“润物细无声”的帮教,刘晶晶不仅顺利完成了学业,而且在江阴一家电脑公司找到了一份称心的职业。刘晶晶的父母逢人便讲:“是陈警长救了晶晶,救了我一家!”

  退休工人老陈的儿子,前些年因斗殴被判刑,刑释后在陈先岩的帮助下进了某公司工作,但表现一直不稳定。对此,陈先岩采取了一系列教育感化措施,终于使小陈振奋精神,重新做人,连续三年被评为公司的“先进工作者”,当上了中层干部,并被选为公司首届职代会代表,列为党员培养对象。一直替儿子担忧的老陈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把陈先岩当成了大恩人,先后两次摸到陈先岩家要送给他1000元钱,均被陈先岩婉言拒绝。回家后,老人想了好几天也找不出酬谢的办法,最后,他提笔写信给分局领导说:“几天来,我彻夜难眠,没想到古稀之年,还能遇上这样的好干部,我衷心感谢共产党和公安局为我们老百姓培养了这样的好警官!”

  从警十余年,陈先岩以创建平安社区为神圣使命,努力探索宣传群众工作法,通过一个人带动一拨人服务一群人,社区连续6年被评为安全文明小区,创造了连续42个月零发案的记录。全国人大视察组的领导说“全国公安民警如果有一半像你这样,我们就可以睡安稳觉了”。

  陈先岩常说,平安,是最好的服务群众,安民,是执法为民的集中体现。只有抓好辖区的“小治安”,“大治安”才有基础,稳定才能持久。经过10年的艰辛探索,使社区治安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1994年5月,陈先岩怀着到公安干一番事业的抱负来到“八大家社区”工作。这里地处城郊结合部,小区没有围墙,四通八达,治安情况复杂,偷盗案件时有发生,群众意见很大。尽管陈先岩加班加点,巡逻守候,累得精疲力竭,但社区治安并无明显好转。在半年的时间里,辖区有47辆自行车、4辆摩托车被盗,27户居民家中遭到入室盗窃。面对群众那一张张难过的脸和一双双期待的眼神,陈先岩心急如焚,寝食难安。他责问自己,不能维护社区的治安和群众的切身利益,还当什么人民警察?!带着强烈的责任感,他深入社区,请教群众,探寻创安的新路。

  宣传发动群众,充分调动社区群众共同参与维护治安的积极性,形成“社区是我家,平安靠大家”的强烈氛围,是陈先岩倾注心血,常做常新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他结合社区实际,在工作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宣传群众工作法”。走进社区,我们强烈感受到浓厚的治安宣传氛围。他精心设计制作的许多宣传板报,放置在辖区每一个路口,并定期互换位置流动宣传;在小区门口设置固定橱窗,根据公安中心工作和辖区治安情况及时调整栏目、更新内容;结合各个时期的重点工作,适时印发或张贴《致居民群众的一封信》、《倡议书》、《警方告示》、《社区防范手册》等资料,及时对居民进行提醒;通过提供法律咨询、编排法制宣传节目、举办专家讲座、组织法律知识竞赛和定期开展法制宣传周等活动,增强居民的知法守法意识;组织开展治安光荣人家、治安积极分子评比活动,将治安防范、见义勇为、捐资创安、扶贫助学等先进人物和事迹配照片公布上墙,激励社区居民参与群防群治,营造共同维护社区治安的良好氛围。

  维护社会治安的力量在于群众。有效挖掘和整合社区治安资源,集中民力共建平安家园,是陈先岩最为看重和投入的工作。为解决社区各种治安防范所需的费用,1999年,陈先岩在小区推行“一月三块三,日日保平安”的综合治理的做法,开始并不是每一个群众都积极参与的,治安费的收取遇到不少阻力。为了破解这一难题,陈先岩深入研究居民群众的心理,运用心理学的有关原理,打出“一天一分钱,平安过一年”的口号,即仿效保险公司财产保险的方法,居民在每年交付40元治安费后,又自愿再交3元钱,他就与之签订契约。若该户财产在小区内被盗,将给予10倍的赔偿。这一举措调动了居民群众交纳治安费的积极性,一年多时间,就吸收了200多户居民参与“保险”,治安费的收取金额一下子翻了一番,基本实现了小区防范费用收支平衡。今年上半年,与陈先岩签订“财产保险”的家庭上升到1100多户。

  为多方筹措创安资金,陈先岩创新工作思路,将社区拾荒收旧权进行拍卖,所得资金纳入防范基金,既增加筹资渠道,又解决拾荒收旧人员乱扔垃圾影响环境和偷盗问题。为吸引和鼓励更多的企业,个人支持小区治安防范,补充防范基金,他将社区防范基金的冠名授予贡献最大的社区企业或个人,发动企业力量维护辖区治安。他还在社区成立由社区场所行业负责人、居民代表、个体业主推选代表组成社区治安联席会,研究解决社区治安防范工作中的问题,实行民主管理;成立由居民代表组成的防范基金理事会,对防范资金收支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实行“单元工作法”,以楼幢为单位定期召开睦邻互助座谈会,制作邻里互助联系卡,使大家在互相熟悉的基础上,实现互帮互助,和睦相处。

  在创安工作中,陈先岩悟透了个人与群体的关系,通过一个人带动一拨人服务一群人,是他引以自豪的高着。八大家社区是扬州上世纪八十年代兴建的第一代住宅小区。小区住房年久失修,消防设施不配套,而且居住的居民大多是拆迁安置户以及二手房东,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居民的防火意识薄弱。前些年,火灾事故频发。为此,陈先岩走东家跑西家,向广大群众宣讲义务消防的重要性,并多次组织召开居民会议共商对策。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陈先岩挑选了12名素质较好、年富力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居民组成义务消防应急小分队。为使这支队伍成为拉得出、打得响的队伍,在所领导的支持下,陈先岩请来消防部门的同志讲授消防知识和施救方法,并经常进行严格训练,努力提高应急处置能力。2000年10月4日,住东花园89幢206室的于克勋夫妇一大早上班时,忘记关掉烧蹄子的液化气炉。应急小分队队员陆金华得知后,迅速带领其他队员赶赴现场,翻阳台入室展开扑救,等到消防队队员赶到现场时,火情已经解除,避免了一场大的火灾事故。义务消防应急小分队与社区的夕阳红老年义务巡逻调解队、义务联防队、四护小组及专业联勤联保队等四支队伍相互协助策应,在社区编织起彼此衔接、全天候的防范网络。

  陈先岩意识到,社区治安防范是一个系统工程,他既重视加强人防工作,还积极做好情报信息、设施和科技防范等基础工作。针对辖区内盗窃案件多发的情况,他协助居委会先后建起一个300多平方米的公共车棚和20间车库,对辖区内38幢居民楼实行“公寓式”管理。1999年,他在分局领导关心和有关单位、社区居民的支持下,筹资10多万元,在辖区安装了一套闭路电视监控系统,18个电子探头如同18双不眠的眼睛,全方位、全天候护卫着居民的安全。

  在调查采访中,提起陈先岩与群众的关系,他总是十分得意地说:“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是这种血肉相连的关系,筑起了社区治安的铁壁铜墙。今年3月陈先岩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临行前,他仍对社区治安有点不放心,然而为他送行的社区居民自信地对他说:“你放心开会去吧,社区工作有我们呢。”在今年抗击非典斗争中,上级要求每个社区民警及时掌握社区每一户居民外出、返乡和身体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面对这一工作要求,有的民警不知如何下手,而陈先岩利用自己熟悉社区情况和充分组织发动群众的优势,在辖区召开了几个会议,只用不到一天的时间就摸清了社区情况。问起其中的奥秘,他很自信地说:“群众的眼睛就是我的眼睛”。对流动人口管理,他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在他警务室西边的墙上,挂着一幅辖区“空闲房管理示意图”,图上清楚地标明辖区所有空闲房的楼号和房号,并注明哪些房子必须每月检查一次,哪些房子必须每周检查一次,实现了从源头上的控制。这种严密的管理控制,使那些心怀不轨的流动人员根本不敢在他的辖区立足。

  十年创安路,结出丰硕果。八大家社区刑事发案由1994年的57起逐年下降到1999年的3起,到今年8月,创造了连续42个月零发案的记录,已连续6年被区政府评为安全文明小区。2002年9月,盛华仁等全国人大视察组的领导视察“八大家社区”后对陈先岩说:“全国公安民警如果有一半像你这样,我们就可以睡安稳觉了。”

  从警十余年,陈先岩勇于探索,与时俱进,形成了以他名字命名的“陈先岩社区群众工作法”,建起了社区民警服务亭,研制出“自行车、摩托车防盗定位器”,组织研发出社区人口管理电脑软件,成为我国社区警务战略的最早实践者、全国为数不多获得国家专利的民警。

  十多年来,陈先岩始终坚持把学习作为人生的首要任务,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己。经过不断的探索总结,他在服务群众、信息收集、人口管理、阵地控制、治安防范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独特工作方法,后来有关专家将这套工作方法命名为“陈先岩社区群众工作法”在全省公安机关推广。一些从事社区工作的同志认为,陈先岩将社区工作这门学问研究到了极致,群众工作法既是他潜心探索的成果,更是他亲民作风的写照。

  就拿信息收集来说,陈先岩的工作方法就与众不同。信息收集是社区民警的五大职能之一,有的人不得要领、满把抓,而陈先岩采取的是抓纲式的,只要抓住一个“人”,就能顺利完成这项工作。他在社区建立了一张“纲目”清晰的信息网,落实三名专兼职信息员,分别负责社会面信息、暂住人口信息和有关影响政治稳定方面信息的收集,并落实其中一人为负责人。他在社区内的五个小区分别设立一名“治安协会”理事,每个理事负责10到16幢不等的住宅楼,每幢楼又物色一名居民为“治安楼长”,这位居民既是楼长,又是信息源之一。纲举目张,一有风吹草动,各种信息就会通过这样一张网,源源不断地传到网的中枢——社区警务室。

  面对信息警务时代的到来,陈先岩想方设法挤时间参加计算机培训班学习,并在社区拜了两名计算机“高手”为辅导员。为使自己尽快掌握计算机操作基本技能,白天、晚上没有时间,他就坚持每天早起半个小时来进行练习。正是凭着这一股孜孜以求的倔劲,陈先岩掌握了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并将社区警务工作中积累的200多本由“图、表、册”组成的基础台帐资料输入计算机,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目前我国公安系统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社区人口管理电脑软件,陈先岩就组织辖区几名电脑高手,进行研制开发。经过8个多月的努力,终于研制出包括常住人口、暂住人口、寄住人口和外来空挂户等方面的人口信息系统,使社区警务工作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陈先岩善于从报刊、书本中吸收知识的养分,采用剪报的方法,将中外业务报刊中有用的资料装订成册,放在案头,经常学习参考。十年来,他已积累了五大本剪报资料。他善于将所学到的知识消化、吸收,运用到工作实践中。1996年,他在一期公安院校的学报上看到西方某国警察探索走“民警形象柔性化、警务工作前置化、治安防范市场化、资源配置社会化”的情况后,受到启发,大胆实践“警务前置”,在社区设立“民警服务亭”,这便是后来“社区警务室”的雏形。陈先岩也由此成为我国社区警务战略最早的实践者之一。

  八大家社区有4幢居民楼临街而建,住户没有车库,又无法进行封闭式管理,楼上的住户只得将自行车摆放在户外。如何防止自行车被盗,一直是陈先岩苦苦求索的问题。为了搞出一种简单、易操作、花钱少、效果好的自行车防盗装置,陈先岩跑机械厂、跑皮垫厂、跑锁厂,虚心向专家请教,终于试制出理想的“自行车防盗器”,有效地解决了自行车被盗问题。今年6月,这一“防盗器”被列为国家专利产品。

  时代造就了陈先岩,时代期盼着陈先岩。“你如何看待自己,对未来有什么考虑?”当提到这些问题时,陈先岩以平和的神态坦诚:“没有群众的力量,没有组织的关怀,没有战友们的帮助,就不会有今天的陈先岩。当然,我是平常人,有缺点,也会有困惑,但一颗服务群众的心不会变,我的根永远在社区。”

  我们相信,一个植根社区、从群众中吸取丰富营养的陈先岩,一个生活在团结战斗的集体、从领导和战友们无限关爱中汲取智慧的陈先岩,一个充满自信、执着追求的陈先岩,在未来的征途上一定会交出一份无愧于时代的答卷。(苏公宣)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