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人类面临候鸟威胁 还是候鸟面临人类威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30日13:29 新闻晚报

  10月21日,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部长莱维特在美国国务院的简报会上表示,野生鸟类是禽流感的传播者,禽流感病毒很有可能沿飞鸟的迁徙路线传播,而秋冬两季正是候鸟迁徙的季节。面对这一论断,世界各国纷纷出台候鸟检疫措施,甚至有些地区发生了驱赶候鸟的事件。

  [关键词]禽流感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这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综合征,被国际兽疫局定为A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

  不仅是鸡,其它一些家禽和野鸟都能感染禽流感。按病原体的类型,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非致病性禽流感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仅使染病的禽鸟体内产生

病毒抗体。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出现零星死亡。高致病性禽流感最为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感染的鸡群常常“全军覆没”。

  最早的禽流感记录在1878年,

意大利发生鸡群大量死亡,当时被称为鸡瘟。到1955年,科学家证实其致病病毒为甲型流感病毒。此后,这种疾病更名为禽流感。禽流感被发现100多年来,人类并没有掌握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仅能以消毒、隔离、大量宰杀禽畜的方法防止其蔓延。高致病性禽流感暴发的地区,往往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一般情况下,禽流感病毒并不容易使人类发病。禽流感病毒属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蛋白质的不同被分为H1到H15等15种亚型。世界各地的禽流感主要由高致病性的H5和H7两种亚型引起,而人对其中的H1和H3亚型易感。近期在亚洲和欧洲等地流行的禽流感病毒属H5N1型,通常只在禽类中传播,很少感染人类。尽管曾经出现过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而发病的事例,例如1997年香港禽流感曾使12人患病,其中6人死亡,但这种情况实属少见。目前尚未发现由于吃鸡肉和鸡蛋而受到感染的病例。

  [关键词]把生存还给鸟儿

  国际鸟类保护组织最近公布的一份新报告显示,全球鸟类中八分之一的鸟类、即1211种面临灭绝的困境。其中,179种最为危险,344种面临高危灭绝困境,还有688种面临中低度危险。威胁鸟类生存的原因正是人类没有节制的活动。

  报告称,未经控制的农业生产对于鸟类的繁衍产生了破坏作用,有可能导致多种鸟类灭绝。报告表示:“巴西就有2万平方公里的咖啡种植园,这些园地侵占了原始的热带雨林。在印度尼西亚,咖啡种植业也是大面积雨林地带减少的主要原因。”

  气候变暖则是另一个凶手。由于气候变暖,北半球亚寒带针叶林北扩,占据大片冻原,导致一些5-7月份在冻原生活的候鸟丧失了栖息地,生存受到严重威胁;由于沙漠的扩大,一些小型鸣禽目候鸟被迫向非洲腹地迁徙,但由于路程太长,不少小型候鸟累死在迁徙途中,目前,这些鸟的数量已经明显减少。

  另外,随意捕捉鸟类,以满足豢养、羽毛、口腹之欲,更是造成鸟类生存危机的直接原因。鸟类专家也普遍认为,可能正是这种行为促使了鸟类疾病向人类扩散。专家建议,人类对于候鸟可能带来的疾病,应当做好以下3方面的准备工作:

  水源丰富地区养禽场尽量搬迁

  专家们认为,应该采取特别措施保护珍禽,密切关注野外死亡鸟类的潜在危害(如对水源污染、对居民区污染)。水源丰富地区养禽场要进行重点监控,周边养禽场要严格监控,若有条件尽可能取缔或搬迁。

  疫点当地鸟类危险性更大

  专家们特别指出,迁飞鸟类向当地鸟类传播禽流感后,将可能使得被传染的当地鸟类危险性和危害性更大。邹发生说,“因为真正经常性与家禽和人畜接触的正是当地鸟类,特别那些已适应人居环境的鸟类,这些鸟类的危害性更大,他提醒民众,不要和鸟类进行亲密接触。

  不需要对候鸟进行捕杀

  既然候鸟有传播病毒的可能性,那么是否需要采取捕杀候鸟的对策呢?

  专家的观点是,绝对不需要采取捕杀候鸟的对策,反而应该保护。他们告诉记者,只需要使家禽、人避免与野生鸟类进行接触,就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控作用。

  只有减少与野生鸟类的接触,将候鸟的地盘还给候鸟,才能既保护好人类自身的生活环境,又同时保证候鸟正常迁徙,正做到人与鸟类的和谐共处。

  候鸟是病毒库

  2004年初,禽流感疫情在东南亚地区暴发,鸟类学家认为,导致禽流感病毒大面积感染的“罪魁”很可能就是迁徙中的候鸟。专家介绍,当前在各国所爆发的禽流感疫情有3个明显特点:

  ●疫情发生时间与鸟类集中迁徙时间相吻合;

  ●禽流感疫点分布与候鸟重要迁徙路线分布较为吻合;

  ●疫情的发生呈点状分布,且各点相距较远,非人为传播所具有。

  很多候鸟都可能携带禽流感病毒,在迁徙过程中,其排泄物、污染过的水源等与人类饲养的家禽接触后,就会在家禽中传播禽流感病毒。然而候鸟身上携带的绝不仅禽流感一种病毒。

  鸟和其他动物一样,也要生病死亡,也会携带很多病原物。目前人们已经发现数十种可以由鸟类携带的病原物传染给人类的疾病。这些病原物不仅可以使鸟类患病,有些还可以导致其他种类动物患病甚至传播到人身上。比如鸟热病就曾在世界上十几个国家流行,死亡率高达1/3。鹦鹉热、墨累河谷脑炎等鸟类传播的疾病对人类很致命。从某种角度上说,候鸟也是一个巨大的病毒库。

  跨洲传播疾病

  通常候鸟都生活在野外,很少与人类发生直接接触,但是由于候鸟可能会与当地的麻雀、喜鹊、鸽子等留鸟接触,而这些留鸟与人类接触的机会很多,疾病有可能通过留鸟或通过蚊虫传播给人类或家禽。由于在陆地上候鸟能利用上升气流在高空翱翔,从而节省许多体力,因此鸟类迁徙通常要设法绕开大洋,比如欧洲中部的一些鹤类在迁徙时为了避免在海上飞行,宁可绕道在陆地上飞行。候鸟在陆地上空的迁徙增加了与所飞经地区环境接触的机会,增大了传播疾病的可能性。

  候鸟的迁徙范围很广,大多数鸟类在陆地上迁徙时会形成一条很宽的迁徙带,比如,北美洲的猩红比蓝雀的迁徙路线最宽时竟达3000公里。从迁徙距离来看,有些候鸟迁徙的路线极其漫长,甚至跨越几个大洲,比如身长只有十几厘米的极北柳莺的迁徙距离长达1.25万公里,而北极燕鸥的迁徙路线竟长达2.25万公里,几乎跨越了半个地球。广阔的迁徙范围、漫长的迁徙距离使候鸟能将某些疾病跨国甚至跨洲传播。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