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江苏:一心为民的公安局长——记江苏省赣榆县公安局长王兴亚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2日14:53 公安部网站

  王兴亚,男,1964年7月出生,1985年8月参加工作,1987年12月入党,大学文化,现任江苏省赣榆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副处级)。

  他的身上汇集了众多的荣誉:40多次立功受奖,江苏省首届十佳标兵民警、江苏省新长征突击手、江苏省首届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全省“坚持科学发展、提高执政能力”党员领导干部先进典型、全省公
安情报信息工作先进个人,全国“任长霞式公安局长”等,并当选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作为英模人物,王兴亚一直把荣誉当作前进的动力,与时俱进,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用行动把荣誉的金匾打磨得锃亮,为共产党员永葆先进性作了精彩的诠释。

  从警20年来,王兴亚从一名普通的社区民警,成长为维护一方平安的公安局长、一个基层的党委书记。生活磨砺,铭刻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永恒宗旨;时光流逝,不变的是忠诚向党、一心为民的真挚情怀。

  打防并举励精图治保平安

  赣榆县地处苏鲁交界,东临海、西连山,治安形势较为复杂。到赣榆担任公安局长,组织上给37岁的王兴亚压了一副重担。2001年7月,王兴亚从连云港市公安局法制处,到赣榆县公安局走马上任。在公安局长的岗位上,他始终把打击犯罪、保一方平安作为自己的神圣天职。

  为了尽快掌握全县镇村的治安状况,初到赣榆的王兴亚进村庄、串街巷,全县765个自然村落,他全部走过看过。在走访调查中,他发现许多农民因缺少安全感,每到晚上都要把牛、羊牵进屋内看护。王兴亚心中深感不安,并暗下决心,一定要还老百姓一个平安的家园。

  王兴亚到赣榆后的第一记重拳,就狠打浮在面上的小偷、小摸。一些有影响的侵财性案件也得到较好解决,相续破获盗窃摩托车、自行车及流窜犯罪案件478起。第二记重拳,砸向隐藏较深的恶势力,以孟庆朋为首的“孟氏三雄”,王言达为首的“王氏十八虎”,9个部省市挂牌督办的恶势力团伙,全部被及时打掉。王兴亚还在全局自上而下建立起了治安形势定期分析研判制度,根据社会治安和刑事犯罪的特点,相继组织开展了“蓝剑行动”、“削刃行动”、“命案”侦破、“飓风行动”等一系列专项斗争,向犯罪分子发起了持续猛烈的打击。在王兴亚的词汇中没有“给我上”,只有“跟我上”,对发生的大要案件,他必亲临现场,指挥破案,挂牌督办,快侦快破,不破不休。在强烈攻势下,“11.2”厉大公路持枪劫车案,“2.19”爆炸杀人案,县城商贸中心特大抢劫案等大案要案纷纷告破,国家信访局、驻外使馆关注的赣榆籍劳务人员赴马来西亚、缅甸、俄罗斯等国被骗等影响恶劣的案件被及时侦破,跨国诈骗的颜明等案犯被绳之以法,追回直接经济损失300多万元。2004年发生的6起杀人案件全部侦破,破案率达100%。

  打击是手段,核心在防范。赣榆是江苏进出山东的门户,他深知构筑省界治安高地,织牢惠及全省防范网络的重要性。他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充分依靠基层组织、依靠人民群众,在赣榆境内设立了4个省市卡口、4个县级查报站、75个县级守控点。另与县烟草局合作,把500家农村烟草零售点发展为“乡村110”;与交通局合作,把100辆出租车发展成“流动110”。并在苏鲁边界率先建立起了周边警务协作机制,警民联手,构筑了严密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防控体系建立以来,先后抓获山东籍犯罪嫌疑人298名,破获各类案件1100余起,极大地震慑了犯罪分子,使赣榆边界线成为流窜犯罪分子不敢逾越的“高压线”。而且,王兴亚还特别注重推动放大群众自己创造出的防控组织形式,比如,殷庄的十户互助联防,马站的巡更报更队,柘汪的民兵防范小分队,青口的夕阳红义务巡逻队等。柘汪镇大辛庄村发生一起偷牛案,一位民兵发现后,敲起了铝盆,一时间盆声四起,盆声就是警声,村庄路口立刻被村民封锁,犯罪嫌疑人成了瓮中之鳖,只好束手就擒。近年来,赣榆县社会治安形势出现了喜人的变化,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四年内提高了16个百分点,高达98.2%,赣榆县摘得了全省“社会治安安全县”的奖牌。

  在赣榆警察历史陈列室,摆满了奖杯、锦旗。王兴亚常常一个人到这屋子里,品味艰辛、感受压力,因为每一面锦旗,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每一块奖牌,都有一段非同寻常的经历。王兴亚到赣榆上任不久,班庄镇发生了一起绑架儿童案,犯罪嫌疑人扬言3天内拿不到2万元赎金就要撕票。案情就是命令。为尽快侦破此案,解救被绑架儿童,他和办案民警一起吃方便面、睡沙发,守候在电话机旁,时刻关注案情进展。第三天,犯罪嫌疑人果然打来电话,让孩子父亲只身一人到指定地点交钱赎人。到底谁去交钱更合适,大家各抒己见,“我与孩子父亲形体相似,我去。”王兴亚的话音一落,大家都愣了,“你是局长,你怎么能去?”。“我首先是一名警察,是一名共产党员,关键时刻不能看职务大小,要看是否有利于迅速破案。”他装成孩子的父亲,亲赴犯罪分子指定的交款地点。犯罪分子十分狡诈,短短20分钟内3次变更交款地点,最后定在了中学门口。交款时间正是孩子放学的时间,如果此时对犯罪分子实施正面抓捕,势必伤及无辜学生的安全。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他一边与嫌疑人巧妙周旋,一边及时调整抓捕方案,最终逼迫犯罪分子放弃人质。为了尽快抓获犯罪嫌疑人,他又亲率干警赴山东、奔吉林,进深山、钻老林、过险滩,最终将两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擒获。看到获救的孩子喊着“妈妈”,扑进母亲的怀抱,他的眼睛湿润了。

  2004年3月7日,青口镇出租车司机肖波被人骗至山东劫车杀害。在掌握了作案者特征和去向后,王兴亚局长亲自挂帅,带领民警转战东北三省30余天。行程5000多公里,终将案犯抓获。东北原始森林,大雪一人多深,车辆根本无法通行,而且稍有不慎,不是迷路,就是掉进雪窟。他们冒着零下30度的严寒和可能随时丧身深山雪原的危险,啃干粮、吃雪团,步行两天两夜,终于找到疑犯打工藏匿的地方。当犯罪嫌疑人被抓时,一下子就蔫了,他们做梦都没有想到站在面前的竟是千里之外的赣榆警察。回到赣榆,在夹道欢迎的人群中,王局长看到了肖波那泪流满面的双亲,深深地向他们鞠了一躬。那种场合、那种情景,王兴亚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父老乡亲对于平安的渴盼和祈求,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公安局长身上的担子有多重!

  勤政爱民一腔热血铸警魂

  有些人抱怨现在的工作难做,但在王兴亚看来不是难在工作上,而是难在思想认识上。他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第一位,终把服务经济发展、服务人民群众作为首要任务,再难的问题他也能够找到解决的办法。不论是干户籍警,还是当派出所长,到现在做公安局长,王兴亚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能深切感受到他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切切之意,他视老百姓如衣食父母的拳拳之心。

  在服务全民创业的誓师大会上,作为一局之长的王兴亚郑重地对同志们讲,虽然我们的经济欠发达,但服务经济发展的意识不能欠发达,否则,我们的工作永远争不了第一、创不了一流。在赣榆县公安局党委会议室的墙壁上,挂有一幅“重点工程警务保障网络图”,图虽不大,但内容很详细,包括工程名称、地址、负责人、联系方式、警务保障责任人等等,这是局8名党委成员跑遍18个镇重点工程施工现场后绘制而成的。用挂图作战的方式将警务保障责任落实到每一位党委成员头上,以提高服务的针对性、主动性和超前性,为全县重大项目的顺利开建建筑起了稳固的外围屏障。这几年,赣榆掀起了全民创业、发展经济的热潮,王兴亚和党委一班人紧紧围绕经济发展大局,全面实施“效能提速”工程,出台了服务经济建设20条规定,建立了警企挂钩联系、涉企案件挂牌督办制度等,一条条措施让企业感受到了公安机关正在发生着变革,从“管理型”到“服务型”的变革。全县17个农村派出所设立了交通管理服务站,使交通管理进一步向农村延伸,推出了轻微交通事故现场快速处置、“流动车管所”下乡镇办证验车等便民利民新措施。大力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在全县建立了30支150人的兼职消防队伍,在17个镇派出所设立了消防监督管理服务站,配备了17辆机动三轮消防车,多方筹集资金购置60只防火缸和120根水管,赠送给204国道沿线生产草帘并缺乏水源的乡村和家庭困难的村民,以实实在在的措施,赢得了群众的爱戴。为方便出国(境)招商、劳务等,将审批时限由上级规定的15个工作日缩短为7个工作日,情况特殊的,实行急事急办,特事特办。

  赣榆县与山东接壤,是江苏的北大门。特定的地理区位、特殊的风土人情,使赣榆这个经济弱县成为全国知名的信访大县。党委政府历来把解决信访问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在手上,处于维稳第一线的公安机关尽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没能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为了加强与群众的血肉联系,王兴亚实行局长信访接待日制度,将自己的办公电话、住所电话、手机号码全部向社会公开。为了方便群众来访,他把人民来访接待室从大楼内搬到大门口值班室,购置了圆形桌用于接待来访群众,另外还利用流动接访车,定期到边远镇村接访,真正做到与来访群众“零距离”交流。他还要求全体民警认真遵守“群众报案无小案,群众上访无小事,对待群众态度无小问题”的“三个无小原则”,像儿子对待父母一样对待老百姓,带着对老百姓的深厚感情做工作。特别是公安机关集中处理群众信访问题活动开展以来,王兴亚局长带领全县公安民警,巧借东风,强势推进,用关爱融化冷漠,用热情温暖人心,探索出了“实情在一线掌握、隔阂在一线消除、措施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经验在一线总结”的富有赣榆特色的公安信访一线工作法,破解了一些信访难题。活动中,全县共接访153件,办结152件,办结率为99.3%。其中省厅交办18件,办结17件,办结率为94%;市局交办14件,办结14件,办结率为100%,工作经验被公安部推广,该局被评为全省公安大接访工作先进集体。

  至今王兴亚还清楚地记得,第一个局长信访接待日,来访的是一对中年夫妇,以采沙为生,因控告王言达恶势力团伙欺行霸市凌辱百姓,竟被王言达逼得卖了船,断绝了养家糊口的唯一经济来源,漂流在外,不得不踏上漫漫上访路。他们的声声哭诉犹如条条鞭子抽打着这位公安局长的心。他带领专案组成员六次北上山东调查取证,仅在山东临沭县蛟龙、夏庄等乡镇就走访调查干部群众200余人次,谈话材料有1米多高。在将王言达恶势力团伙22人全部抓获后,欢欣的群众敲起了欢快的锣鼓,放起了喜庆的鞭炮。

  墩尚镇孟大爷的儿子八年前被人打成植物人,因主犯没有归案,案件迟迟没有结果。老人既要伺候儿子,还要种地劳作,挣钱为儿子治病,眼看着儿子整日躺在病床上,凶手却仍然逍遥法外,无奈中老人只能一次又一次地上访,接待上访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问题还是没有着落,老人的心彻底凉了。王局长得知这一情况后,把该案作为挂牌督办解决的重点案件,并和局党委三名成员,先后20余次登门,凑钱帮他儿子治病,农忙帮他收种。在此同时,他们调整侦破思路,加大办案力度,终将主犯缉捕归案。当王局长登门将这一消息告诉孟大爷时,这位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竟像孩子一样哭了,“你是共产党的包青天,我们老百姓的保护神,还是我们共产党的干部好啊!”

  在赣榆老百姓的眼里,王兴亚更像是一个邻家兄弟,有啥事找准行,这不,连家里喝的水不干净也找他,他当全国人大代表一届,就5次背着15公斤重的臭水到了北京,让代表们能直观看到饮用水源污染情况。原来,石梁河水库是赣榆和东海地区的重要饮用水源,由于上游山东省境内造纸和造酒等企业的乱排乱放,致使石梁河水库严重污染,赣榆一些地方老百姓喝不到干净水不说,其养殖在水库里的鱼也未能幸免,纷纷死掉,经济损失至少在500万元以上。赣榆人愤怒了,哭着、闹着,拖着一车车的死鱼扬言要找山东邻县的人报仇,身为公安局长的王兴亚知道,一旦事态扩大其后果难以想象,他急忙赶到现场使出浑身解数,好不容易劝回了差点失去理智的农民。水污染问题如何解决?王兴亚一遍一又遍郑重地向有关部门反映,可污染源在山东那是人家的“地盘”,这事不好管。时值王兴亚当上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何不将这事带到人代会上讨论解决?王兴亚灵机一动,找到环保监测站要了5瓶石梁河水库不同时期的水样,装在每瓶3公斤的广口瓶里,坐着火车去了北京。没想到这一背就是5年,有一次在北京的一个招待所里,一个瓶子不小心打翻了,满屋子都是臭味,连服务员都捂着鼻子。连续5年的努力,石梁河水污染问题终于引起了国务院的重视,水污染问题基本解决,渔民受损失问题也作出公正裁决,并得到很好执行。

  在抗击“非典”斗争中,王兴亚慷慨解囊,带头捐款600元,并向全体民警发出倡议,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全局共捐款8万余元。2002年中秋节,全国人大副委员会长盛华仁专程赴宁为王兴亚等八位英模分别颁发1000元慰问金。回到赣榆后,他径直前往城头镇看望因抢救落水儿童而光荣牺牲的徐娟家人,用自己的慰问金抚慰英雄的家人。时间长了,赣榆的老百姓都知道王兴亚是个热心肠的人,是个可以信赖的公安局长。发现违法犯罪线索的,群众向他反映;有什么急事难事的,也找他帮忙。每当夜深人静,读着群众一封封热情洋溢、充满信任的来信时,王兴亚的心中不由涌起股股暖流。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没有什么比得到老百姓的信任更珍贵的了!

  以人为本创新机制带精兵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要争创一流业绩,必须严字当头管队伍,春风化雨待民警,打造一支有坚强战斗力的正规化纪律部队。

  公安局长心肠不硬就带不出好兵,打不了胜仗。王兴亚不断加大从严治警的力度,实行刚性管理。实行了警务等级化管理,通过定岗定责、量化任务、细化目标、严格考评、兑现奖惩等环节,把单位和民警的工作都纳入到日常管理机制中,较好地激发了队伍的内部活力。实行了民警代表大会制度,强化民警的“主人公”意识,把公安机关的一些大事交由民警代表大会审议,提出建议和意见,调动了民警参事议事的积极性。通过实行上级与下级、机关与基层捆绑考核的办法,加大了对现任干部的跟踪考察和考核力度。民警凡违反规定的,坚持严肃教育,严肃处理,决不姑息纵容,近三年来,就有3名干警被辞退,21名民警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同时实行队伍管理信息研判制度,定期召开队伍建设联席会,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进行纠正。在建立落实执法办案责任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的基础上,王兴亚组建了由法制牵头,治安、刑侦、经侦等部门组成的案件审核中心,对有影响的大要案件、疑难案件、领导交办的案件集中审核把关;组建了由纪委牵头,政工、督察、信访、法制等部门组成的纪检监察中心,实现了受理、查处工作的一体化。同时,进一步健全执法管理体制,强化内外执法监督,形成了监督合力。为了提高民警的实战能力,在全局推行了“战训合一”练兵模式,为民警“强筋壮骨”,凡练兵不达标者,一律待岗。2004年10月,在全市公安系统举行的大比武竞赛中,多名民警在单项比赛中夺冠,全局取得综合排名连云港市第一的好成绩。

  公安局长不懂得爱兵,就聚不了警心,形不成战斗力。当王兴亚目睹许多家在农村的民警,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时,他动情了。2002年以来,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他给所有民警解决了生活燃气问题,一年二次为民警及家属免费体检;成立了“民警生活服务中心”、“金盾干洗中心”等实体,既为民警们提供后勤服务,又解决了部分民警家属的就业问题。建立了民警维权中心,为民警委屈还清白,为民警执法撑腰杆;设立民警子女升学奖励基金,让平时很少关爱子女的民警、感受更多的警察荣誉感和家庭责任感;成立民警子女入园、入学理事会,民警子女入学、入园这样的难事,再也不难了。补齐了民警特岗津贴缺额部分,启动了民警住房公积金。而对那些有突出贡献的、在特殊岗位的优秀民警,除了提拔重用,给予物质奖励外,还强制他们带薪休假。正如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宋忠伦所说:以我现在的收入和享受的待遇,在亲友和家人面前,我是足以自豪的,我没有理由干不好工作,没有理由带不好兵……。

  近年来,赣榆县公安局涌现出了全国公安系统二级劳模徐利生、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宋忠伦等一批先进个人和一批全国一、二级派出所,还先后荣获全省严打整治先进单位、全省优秀公安局、全省见义勇为工作先进集体、全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全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在赣榆县实行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活动评比以来,公安局连续七次被评为“十佳单位”。

  心底无私两袖清风树形象

  人生活在社会中要扮演不同的角色,相对父母是儿子,相对儿子是父亲,相对妻子是丈夫,不同的角色要尽不同的义务,春天漫步踏青,秋天登高望远,虽不富裕,但也衣食无忧,作为赣榆县公安局的“一把手”,王兴亚认为这也是幸福。视财如草,视身如宝,为了保持这种幸福,他把党对领导干部的要求记在心里,把清正廉洁、公正用权作为自觉行动。

  王兴亚对自己约法三章:以身作则,要求民警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严格依法办事,不滥交朋友,坚决抵制说情风;廉洁自律,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一次他得知班庄镇一私营业主因砖瓦厂经营效益好遭人眼红,受到地痞流氓的多次滋扰,为了打掉这一恶势力团伙,王兴亚多次到专案组指导破案,在证据确凿情况下连同幕后指使人一并处理。幕后指使人托了王兴亚非常熟悉的领导说情,他坚决不为所动;在组织多项专项打击中,因为拒绝亲戚朋友的说情而受到各种误解、谩骂甚至由此而带来家庭不和,他心中不是不痛苦,但绝不因之有一丝一毫的徇私枉法。他说,我深爱我的父母亲友和家人!但我不能枉法,因为我是人民警察。至于近几年来他究竟退回了多少当事人送来或托他至亲老朋友送来的钱物,没有计算,也说不清楚。而有一点最清楚:正如他在日记中所写因秉公执法得罪一、两个人不算什么,但绝不能因徇情枉法来伤害群众的感情。近年来,赣榆县公安基础建设发展较快,王兴亚和班子成员一起坚决做到不介绍工程、不写条子、不打招呼。在干部选拔上,坚持群众推荐、组织考察、党委讨论、集体决定,不以权谋私。王兴亚还从完善执法责任制、倒查追究制入手,努力增加办案透明度、群众参与度,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四年来,全局办理的5000余起治安行政案件和刑事案件,无一起错案,无一起因人为因素被撤销、变更。

  在警察这个职业里,王兴亚找到了释放自己生命能量的平台,他把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在一点上了。他没有充足的睡眠,时常熬夜;他的节假日,也常被工作占用;他对家人,有着无限的愧疚。从警二十年来,王兴亚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从到赣榆县公安局当局长到现在,4年了,他没有与家人一起过过一个团圆年。去年冬天,母亲住院了,白天忙得不露面,半夜12点,他抽空跑了回来,结果趴在母亲病塌前就睡着了。自己身患混合痔,已经非常严重,医生多次警告,多少次妻子办好了住院手续,约好主刀医生,可到现在他还没有践约……。

  在赣榆公安局大院里挂着这么一副横幅,“学习英雄任长霞,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对照王兴亚和任长霞同志简历,我们惊奇的发现了很多的共同点——他们都是1964年出生,都担任过基层民警、市局法制科科长、都在2001年开始担任公安局的局长、党委书记,也许在老百姓的心里他们还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都是一名让老百姓满意的人民警察、一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

  人民警察,有着永不更改的属性,那就是人民;人民警察,有着永不动摇的信念,那就是忠诚向党,一心为民。“把心掏给群众,把命舍给群众”——这就是共产党员王兴亚的真实人生写照。(苏公宣)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