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新型战机多项关键技术科研攻关历程(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3日15:27 四川新闻网

  中国西部网消息

  

中国新型战机多项关键技术科研攻关历程(图)

  苏-27战机

  未来的高技术战争首先从实验室打响。鏖战装备科研最前沿,抢占技术制高点,这对于空军装备研究院航空装备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来说就是无声的命令。

  空军装备研究院航空装备研究所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和部队作战对武器装备的改进要求及时调整,使课题项目研制成功便能及时装备部队使用。近十年来该所相继完成了科研课题2000多项,其中600多项获国家和军队科技成果奖,200多项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创造了我军航空武器装备科研史上100多个第一。大部分科研成果直接在部队推广使用,推广率超过了90%。

  航空救生呼唤高科技

  “未来战争,是智能的较量,系统的对抗,特别是信息化战争需要不断改进和提升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如果科研单位无所作为,那么肩负‘打赢’就是一句空话!”所长武维新说,该所一直以来瞄准装备体系中短板和空白,紧贴实战需要,围绕解决制约部队战斗力生成的现实问题开展科研攻关,许多成果在部队装备和战备训练一线迅速推广。

  2001年4月1日,南海上空发生令世界瞩目的中美撞机事件,我飞行员王伟跳伞后下落不明。数10万军民在海天之间联合展开大规模的搜救行动。一周过去了,搜救毫无结果。

  “要为祖国承担责任!”作为专门从事航空救生装备研究的专家,刘峰再也坐不住了。当晚,他挥笔写就《生死一瞬间》,4月9日在一家全国性报纸上发表。10日,新华社采访他后发布通稿,宣布王伟生还的可能性极小。

  “跳伞却不能保住生命”!这一残酷的现实撞击着刘峰和所有航空救生科研人员的心灵:这不是航空救生专家的悲哀吗!

  4月23日,他再次在报刊上呼吁:航空救生呼唤高科技!

  与此同时,他立即开始了自己的“伟大行动”。

  “五一”长假,刘峰把自己关在家里,埋头详尽分析人民空军建立以来飞行员跳伞和救生失败的具体数据,找出了我国航空救生存在严重薄弱环节,提出建立集组织机构和弹射救生、生存求救、搜索营救装备为一体的我国航空救生体系的建议。军委领导批示,尽快提出解决方案。

  刘峰带领课题组,连续几天几夜制订了包含新型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固定翼搜索飞机、营救直升机、水上营救快艇、地面搜索营救车、新型弹射救生装备等20多个子项目的课题实施方案。

  集地、海、空、天于一体的我国航空救生体系基本构成。随后,该方案正式列入全军重点工程建设计划。

  抢占技术制高点

  几年前,我空军装备新一代主战飞机后,引进的维修检测设备成了制约形成战斗力的重大“瓶颈”难题。研制新型的维修检测设备迫在眉睫。

  这项高精尖工程涉及飞控、火控、材料、电子等诸多专业,协作单位8家,需要研制生产600余套件设备工具。由于国外技术封锁,国内一直没有相应的技术资料和图纸,更没有研制新型战机全套维修检测设备的经验。

  总设计师侯建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资料匮乏。节骨眼上,侯建首先想到请自己的师傅———高工孙忠恕出马。孙忠恕带领17名科研人员从各方汇集相关资料,翻译、整理、归类……苦战半个多月,100多公斤重的资料出手了。

  没有创新,就永远不会有突破。进入关键阶段,采用哪种核心技术,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建议依葫芦画瓢,仿制国外设备再装备部队;一种主张走超越发展之路,自主创新。侯建和课题组成员从当时最新的VXI检测技术到国内维修检测技术的应用现状,以及军、地科研单位的技术攻关能力等层面,作了充分的调研,力主自己研制。理由是:只要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和质量控制体系,在短期内从现在半人工、半自动检测模式直接跨越到信息化检测,是可以实现的。而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摆脱对外依赖,从根本上提高飞机保障能力。

  历时3年,实现了30年的技术跨越。经鉴定该工程是我国战机检测设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完全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新一代维修检测设备在维修效益显著提高的同时,也大大增强了部队机动保障和快速反应能力。据悉,该设备每套直接为国家节约1亿元人民币。

  飞出中国飞行员的形象

  2004年9月,珠海机场,碧空如洗。

  湛蓝的天幕上,由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组成的六机编队,以一个又一个高难特技动作,向参加中国第四届珠海航展的中外来宾献礼。表演结束,欧美同行径直向我表演队走来,称赞我飞行员大胆自如的超低空动作。跨出机舱的领队自豪地介绍:新改装的座椅弹射救生性能优越,完全能保证我们在70米超低空做特技动作……

  创新意味着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70米,这个纪录又是被航空所高级工程师杨新明突破的。杨新明,这位技术三级专家,搞了大半辈子救生研究,曾研制出世界最先进的弹射座椅,并将飞机座舱救生抛盖时间缩短到比美国军标还快0.011秒。

  两年前,他在为“八一”飞行表演队改装飞机时,不少飞行员反映,老外敢在100米以下超低空做高难动作,而我们受座椅弹射性能所限只允许在300米以上表演。这让杨新明汗颜不已。

  一定要改进弹射座椅,让他们飞出中国飞行员的形象。杨新明带领课题组向更高的领域发起冲击,将抛盖时间减少到0.280秒,打破自己创造的0.289秒世界纪录。随即,他们就为“八一”飞行表演队改装了全部飞机。在此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们又将部队所有同型战机改装完毕,大大提高了战斗力。

  用高超的技术维护我军的尊严

  1999年3月的一天,南方某机场新型战机发生空中起火事故。尽管飞行员处置得当,地面部队反应敏捷,以最快的速度扑灭了大火,但飞机的右发动机仍然严重烧伤。

  事故惊动了空军机关,他们要求在所有同型号飞机紧急停飞作质量大检查的同时,请该所派专家紧急受命赶赴事发现场。

  专家组在高级工程师陈列和张栋的带领下,通过对事发现场的认真勘察,确定是制造质量问题致使这台进口发动机烧毁,应由外方承担全部责任。这时,由外方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也赶到了事发现场。也许是出于一种国家尊严和利益上的考虑,外方先是一口咬定是我方飞行员使用不当造成的损坏,然后又是对我专家的技术水平提出怀疑,最后面对封严盘残骸断口上存在的多条陈旧性裂纹,甚至说是因为残片在飞出时的强大冲击力造成的。

  只有证据充分,才能让外方专家无话可说。张栋紧急返回所里,连夜组织傅国如、徐志刚等专家对事故原因再次鉴定。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找到了明显的疲劳条带特征,继而又发现了3个疲劳区,足以证明导致这起右发动机烧坏的根本原因正是由于外方加工质量存在缺陷造成的。

  充分的证据摆在面前,外方最后不得不接受了“因制造质量问题而导致右发动机烧毁”这一不容争辩的结论。根据这一检测结果,我国不仅成功地向外方索赔了价值300万美元的一台新发动机,并促使外方负责对我所有该型发动机做了细致检测,杜绝了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

  -新闻背景

  盛夏的一天,空军某型轰炸机群经过数小时的长途飞行,利用空军装备研究院刚刚研制的机载导航设备,创造了在陌生地域搜索陌生靶标、一次进入一次命中目标等四项空白。胜利完成任务的机组成员握住了参与研制的科研人员的手激动万分地说:你们研制的设备为战鹰擦亮了眼睛。(科技日报 詹代国 刘转林 邵新宇 周斌 侯静)

  来源: 新浪军事【编辑:韩玉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