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西安唐大明宫第一门露出雏形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05:27 华商网-华商报
西安唐大明宫第一门露出雏形

蔡先生带着儿子回到大明宫含元殿遗址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本报记者申重重摄本报讯(记者张延龙实习记者薛永生)本报连续报道西安市道北地区改造规划以来,许多读者对大明宫遗址公园及复原丹凤门遗址很感兴趣,大明宫是市民们熟悉的地方,但丹凤门遗址是怎么回事?不少市民提出疑问。昨日下午,记者在道北二马路和自强东路之间的革新巷的丹凤门遗址现场,对发掘情况进行了探访。

  丹凤门,大明宫诸门中规格最高

  据文献记载,丹凤门是大明宫的正南门,始建于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是唐朝皇帝出入宫城的主要通道,故规格在大明宫诸门中最高。丹凤门上有高大的门楼,是皇帝举行大赦、登基、改元等大典的重要场所。公元904年,唐昭宗被迫迁都洛阳,毁长安宫室百司,从此,大明宫成为废墟。

  历经时代变迁,丹凤门渐渐淹没在历史长河中,旧时的王朝宫殿,成为寻常百姓安家落户、娶妻生子的地方。原先恢弘的丹凤门现已被黄土掩埋,只剩下东西长约60米,南北宽约49米,高3米多的土丘。2005年,西安市立项实施大明宫含元殿御道的保护工程,9月,考古工作者开始对丹凤门遗址进行全面的考古发掘。现在丹凤门遗址及周边的现代建筑已全部被拆除。

  遗址门道,是三个不是五个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正处于发掘阶段的丹凤门遗址,考古工作人员正在土丘上忙碌地工作,原丹凤门的三个门道已露出雏形。

  负责该项目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唐长安城考古队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对遗址地下的埋藏情况已经基本掌握,我们的工作主要是为规划保护提供资料。按照目前的情况看,完全复原丹凤门遗址可能性很小,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在离遗址不远的地方复原此门,或者按照一定比例制作丹凤门的模型。

  “五六十年代考古钻探初步表明,丹凤门遗址有5个门道,后来经过进一步考证发现,门道只有三个,这跟唐代敦煌石窟壁画中所反映的三门道城门的形象相吻合,门道进深16米,宽均9米,门道隔墙间宽为4米,我们的发掘工作大约还要进行两个月。”该负责人说。

  日均游客猛增至二三百人

  《长安志》卷六:“含元殿南去丹凤门四百余步,中无间隔。”

  丹凤门与含元殿之间的“四百余步”,就是唐时“御道”之所在。含元殿废弃后,“御道”上建起幢幢民宅,而如今的“御道”在民宅拆迁之后,又恢复了昔日的宽阔。“御道”的尽头,就是大明宫前朝第一正殿———含元殿。

  “这几日来的游客猛然比以前增多了,”大明宫含元殿遗址景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去年景区开始对公众开放展出,但是来景区的市民并不多,最近才开始多起来,平均每天有二三百人。”

  含元殿遗址附近长大的蔡先生说:“这里原来只是个土堆,杂草丛生,我小时候经常跟小伙伴在这里逮蚂蚱,抓鸟,这里是我童年时候的乐园。现在我小孩已经5岁了,我经常带孩子来玩。”

  昨日下午5时许,年过半百的沈先生和夫人在含元殿遗址景区大门前说,他们从韩森寨骑自行车过来,好几个小时才找到这里,“就是为了亲眼看一看那根出土的唐朝石柱。宋代《贾氏谈录》记载,含元殿丹凤门的栏槛,悉以青石为之。现在真的出土了唐朝石柱,古书记载没有错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