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深圳环卫5年内看齐香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14:07 深圳晚报

  深圳环卫5年内看齐香港

  第十二届环卫工人节之际市城管局局长吴子俊对我市环卫工作提出期望

  本报记者汪仕林报道在广东省第十二届环卫工人节之际,记者采访了市城管局局长吴子俊,他对我市目前的环境卫生水平做了客观评价,对环境卫生方面存在的问题也给予了
关注,同时对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相应的环境卫生水平的提高也充满信心。他响亮地提出,我市环卫工作在3至5年时间内基本可达到香港的环境卫生水平。

  目标:缩短与国际化城市差距

  据市城管局局长吴子俊介绍,近年来我市环卫工作赢来历史性发展。从全市来看,环卫管理体系不断完善,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健全,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环卫立法、规划、标准编制等基础性工作迈上新台阶,全市的整体环境卫生质量一直稳定在历史较高水平上。

  结合建设国际化大都市问题,吴子俊说,在环境卫生方面,我市已具备了较良好的基础,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进一步提升,以尽快缩短与欧美著名国际化城市的差距。我们要瞄准国际化大都市目标,提高环卫工作标准。只有明确了更高的标准,我们才不会故步自封,我们就能更准确地找到工作的突破口,从而带动全市环卫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在此方面我们要很好地向香港学习,争取在3至5年时间内基本达到香港的环境卫生水平。

  问题:网络不完善责任没落实

  吴子俊指出,目前我市的环卫工作对全局影响较大的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街道、居委会等基层单位管理网络不完善的问题;二是特区外环卫管理关系不顺、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三是有些辖区和部门环卫管理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这三个问题不解决,全市的环境管理水平要大打折扣。下一步,我们要强化责任意识,加强执行力建设。尤其是环卫管理辖区责任制的落实问题,要下大力气强化执行力。环境卫生辖区管理责任制是我市环卫工作的根基之所在,各职能部门尤其是街、居委会等基层单位在环卫管理方面责任重大。市领导明确表示,辖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要列入为各区政府、各责任部门社会经济发展、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辖区卫生的质量要与各级领导的政绩挂钩,要建立健全辖区环境卫生行政责任追究制度。

  经验:组建监督队实行淘汰制

  吴子俊局长说,经过多年的探索,我市在环卫管理方面已积累了不少经验,“鹏城市容环境杯”、“鹏城优秀美容师”双杯竞赛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对全市的环卫工作推动很大。据了解,在今年的双赛活动中,各区、各基层单位充分发挥了创新精神,探索出了很多强化环卫管理的新路子。罗湖区从今年起对无物业管理的老旧城区实行了环卫管理全覆盖措施,同时实行了管干分离;福田区实行清扫保洁招投标制度;南山区继续加大对城中村的整治,对市政道路清扫保洁实行定岗位定责任定标准的“三定”制度;盐田区城管部门组建了一支4人组成的环卫质量监督队,每日深入基层巡查,严格对市政道路和城中村的专业队伍进行质量考评,将考评成绩与承包费用挂钩,建立了末位淘汰制度;宝安区松岗街道办采取了执法与环卫管理捆绑的办法,龙华街道办率先启动了街道一级“双赛”检查评比,检查范围不断拓展,收效良好;龙岗区坑梓、坪地等街道办积极引入环卫社会化管理,环境卫生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号召:尊重环卫工重罚乱吐扔

  吴子俊局长还就本报11月3日A12版报道的福田区一名环卫工人被打事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说,从那位女车主的言行中可以看出,她瞧不起环卫工人这个职业,她没有想到她每一天的生活都离不开环卫工人的劳动。环卫工人是一种高尚的职业,是城市的美容师,她们为流光溢彩的深圳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夏天的炎炎烈日下,在台风袭来、狂风暴雨的深夜,在大年初一的街头,环卫工人每天起早贪黑,“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真是太辛苦了。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尊重环卫工人,应该以实际行动关心环卫工人,爱护环卫工人。在劳动待遇、劳动安全、劳动强度等方面切实维护环卫工人利益,实实在在为环卫工人多办好事,做好环卫工人的贴心人。

  同时,他还表示要以后加强宣传教育,加大执法力度,提高市民卫生意识和文明素质。要全面系统地开展环卫法规、管理规范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引导市民自觉维护整洁优美的市容环境,积极参与创建优美城市环境的各项活动,形成人人关心环卫和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良好社会风尚和社会公德氛围。同时要强化环卫执法,对外扫垃圾、乱倒垃圾、乱扔乱吐等违法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