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台海隧道:从平潭岛到台湾新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8日00:00 东南早报

  第五届台湾海峡通道工程学术研讨会昨日在福州揭幕,与会专家确认首选路线———

  早报讯(记者刘鹤翔康云)在台湾海峡建一条海底隧道的设想自1996年提出以来,至今海峡两岸专家已进行了多轮论证,昨天举行第五届台湾海峡通道工程学术研讨会,旨在进一步推进台湾海峡通道工程建设研究,探讨在两岸之间建设更快捷、更安全的通道。由福州大学、福建省文化经济交流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茅以升教育基金管理委员会共
同主办这次研讨会。

  北线方案成首选路线

  自1998年起,海峡两岸及海内外学者已在平潭、厦门、福州等地召开了四届有关海峡通道问题的研讨会,从学术和技术角度努力催生海峡通道。

  自台湾海峡通道设想提出以来,历次的研讨会提出了三个主要方案。本此研讨会立足福州,主议的是北线方案,即福清—平潭潭岛—台湾新竹线,长约122公里,该线由福清半岛小山东—平潭娘宫跨海桥梁及平潭岛至台湾岛新竹海底隧道组成。

  来自福建省地震局的王洪涛等专家指出,台湾海峡最窄的地段是从福建平潭到台湾台北市新竹,直线距离约120公里,海峡深度普遍在80米之内。计及隧道在两岸的延伸总长可能达150公里。这条线路的两端均靠近台湾和福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此外,历史上,在该路线未有超过7级的大地震,现今地震活动性一般,仅5级左右中等地震,频度较低。而中线、南线一般有5—6级中强地震,现今地震频度略高。

  在台海隧道具体线路的选择上,专家们认为隧道两端衔接交通枢纽城市或经济中心,对运营后经济增长尤为有利,并提出一条北线、一条南线和两条中线方案。其中北线从福建的平潭到台湾的新竹,距离最短;南线从福建厦门经金门、澎湖至台湾省嘉义海滨,工程线路最长,但先期可用较小投资连接厦门与金门,经济效益巨大。该线路西为厦门经济特区,东靠高雄等重要城市,在连通大陆与台湾的同时,大大促进金门、澎湖等岛屿的开发。厦门大学海洋系的蔡爱智教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建议:在厦门和金门之间建一座大桥。

  海峡隧道南线方案的西段就是要将厦门、金门连接起来,这一段海岸基本上都是狭长浅滩,非常适合桥墩落脚。金厦大桥则是海峡隧道的前期工程。

  不会存在海啸威胁

  会不会有火山或海啸对台湾海峡隧道造成致命的威胁?来自国家海洋局彭阜南专家表示,北线迄今尚未发现有火山记录,不论是活火山还是死火山。由于火山或海底火山喷发而导致的海啸的危险性是不存在的。

  而拟选的台湾海峡南线所穿越的澎湖列岛及澎湖盆地,由于澎湖列岛附近的浅滩存在,海水较浅,且在澎湖列岛东南侧有一系列的活断层存在,且常有地震产生,所以引发海啸的危险性依然存在。

  隧道、桥梁或人岛相结合

  先从旅游观光的角度考虑,其次再从施工现场出渣问题与建材补给等综合考虑,单一隧道的方案是不可取的,而应该是桥隧及局部路堤相结合的工程方案。

  彭阜南认为,台湾海峡通道,其建造及施工总量,有人初步估计当为三峡工程以及英法海底隧道工程的3倍以上,这样巨大的海下工程,如果采取单一的隧道型,不论是海下开挖或是悬浮隧道的方案,其施工之难度与所需时间是很大的。

  从旅游角度考虑,采用长距离的隧道旅行是令人不愉快的,人们长期在地下隧道中,旅客是会感到单调和烦闷的。

  至于悬浮式隧道,如果长度过大,预制、衔接和海下施工也都存在很大的难度,而且施工场地也缺乏,建材用量与运输量之大,海下支撑等,技术难度不小,施工期也不短。

  技术如何保证

  台湾海峡隧道技术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是否有足够的技术支持?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陈宝春说,目前世界海湾与跨海大桥的建设与研究已有长足进展,可为台湾海峡通道研究提供很好的借鉴。

  另外,我国桥梁设计与施工水平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都可以为台湾海峡通道创造条件。随着今后如琼州海峡隧道、渤海湾桥隧工程、20多个城市的地铁及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建设的兴起,预计一批重大技术难题将攻克,届时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将再上一个新台阶。

  方案从构想到可行

  清华大学二十一世纪发展研究院台湾海峡海底隧道研究中心主任吴之明说,台海隧道工程目前还在前期的讨论阶段,应该逐步过渡到项目和工程的可行性论证。

  但尽管该台海隧道作为一个项目付诸实施还为时尚早,但关于建隧道的一些数据说明还是引人关注。最重要的莫过于是关于建设投入的数据,该数据是吴之明参照英吉利海峡隧道的建设成本预估的。英吉利海峡隧道全长50公里,耗资100亿英镑,相当于人民币1500亿元左右,台湾海峡隧道的长度大约是欧洲隧道的3倍,如果排除物价上涨因素等,参照这个数据修建台海隧道可能需要4000亿至5000亿元人民币。

  到目前为止,对建台海隧道的讨论和论证尚带有明显的“民间色彩”,但对这一件关乎两岸利益以致民族统一进程的桥隧工程,尽管困难重重,海内外和两岸专家们也从来没有停止过研究,一直积极地共同谋划。他们深信这样一个凝聚了无数华人情感、心血和智慧的交通工程终有一天会出现在地图上。

  本次研讨会,福建地震局的王洪涛等专家对台湾海峡地质(地震)环境对通道方案进行了研讨;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王传山昆就台湾海峡通道工程的海洋水文气象做了“台湾海峡北部潮汐和风暴潮特征分析”;福建省环保局的边归国工程师提交的论文对台湾海峡隧道的环保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了研究。上述论题表明,与会专家就海峡通道从技术层面已经有较多的具体考虑。

  另据了解,8日至10日,与会专家学者还将亲赴平潭岛进行考察调研。

  相关新闻

  平潭海峡大桥设计方案已确定

  早报讯(记者康云文/图)在昨日的研讨会上,有关专家还就台湾海峡通道北线方案福州端平潭陆岛连接方案进行探讨。据悉,目前,连接福清与平潭岛的平潭海底大桥项目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正式立项。

  福州平潭海峡大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玉仁介绍,在平潭海峡大桥前期工作中,综合考虑海坛海峡的自然条件、区域路网情况等建桥条件,提出了三个大桥位方案:

  大桥位方案一:由福清小山东经北青屿至平潭娘宫,桥位处于平潭岛西南角,海面宽约3400米,桥位稍下游两岸有平潭现有惟一对外公路交通通道的滚装轮渡码头,大桥利用两岸现有公路就近连接,沿线具较好配套基础设施,有利近期平潭发展,桥位施工条件较好,造价省,距福州约116公里。

  大桥位方案二:由福清大丘经可门岛至平潭建民,桥位处于海坛海峡南东口,海面宽较小约2500米,但两岸接线较长,通航要求较高,施工条件较复杂,距福州约120公里,存在对外交通绕行。

  大桥位方案三:位于海坛海峡北东口,由长乐的松下村,经北限岛、鼓屿、长屿岛、小练岛、大练岛至平潭苏澳,共跨越五个岛屿六个峡口三个水道(松下、鼓屿门、平潭海峡北东口水道),该方案能将几个小岛连接起来,有利于岛屿的开发,陆地端靠近3万吨级松下码头,北上可直达长乐国际机场,西北向可连接福厦高速公路,福州至平潭路程可缩短约20多公里,是平潭县一个较理想的出岛通道,但海宽水深桥长,通航要求高,工程量大,造价高。

  丁玉仁指出,从三个大桥位方案建设条件与规模、平潭县的建桥迫切性与经济实力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平潭海峡大桥工程推荐大桥位方案一,大桥位方案三可作远期规划方案。

  另据了解,在今年10月25日,国家发改委的立项批准上,也是选择了第一个设计方案,该项目路线起自福清小山东,接省道305线,跨越海坛海峡,止于平潭娘宫,复接省道305线,全长约4.8公里,其中跨海大桥长约3.5公里,接线长约1.3公里,全线采用二级公路标准建设。

  链接

  四次聚首琢磨建设方案

  在昨天的“台湾海峡桥梁建设及区域经济合作研讨会”之前,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已于1998年、1999年、2002年、2003年在福建探讨海峡桥隧建设方案:

  ■1998年11月,专家们首次在厦门就建设台湾海峡隧道工程的可行性方案等方面问题进行探讨、论证。本次会议提出了海峡隧道建设的三条“线路”,即北线、中线和南线,引起海内外各界的关注。

  ■1999年年底,两岸专家再次聚首福建平潭,着重探讨海峡隧道建设的北线方案。

  ■2002年3月,海内外专家学者在厦就台湾海峡隧道工程可行性研究、岛屿间隧道桥梁方案的比较、海峡隧道的发展及技术关键、海底隧道工程地质、隧道建设对两岸社会经济的影响等问题进行探讨、论证。

  ■2003年12月,两岸专家再次聚首厦门,着重探讨厦金大桥为主的南线方案。

  专家连线

  从英吉利海峡联想到

  建中华民族的伟大工程

  “200年来对是否建造英吉利海峡隧道的决策始终不是取决于科技方面,而是取决于围绕这个计划的政治环境。”对于英国工程专家RichardGibb的看法,台海隧道的倡导者吴之明并不完全同意。他认为,以拿破仑时代的工程技术条件提出海底隧道的构想并没有显示意义。

  但正如英吉利海峡是欧洲的工程史的创举一样,吴之明认为中国人也应该在21世纪建一个新的伟大工程,他说:“将来提到国家的伟大的工程,就不应该老提长城,提兵马俑了。”

  吴之明提出建台海通道设想的灵感来自英吉利海峡隧道。1996年,他做完英国的学术访问回国后,在1997年2月的《科技导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英吉利海峡隧道工程的经验教训与21世纪工程———台湾海峡隧道构想》,随即在国内外同行中引起了关注,在1998年以后举行的历次讨论会中,台湾岛内专家及外籍华人专家对这一构想予以了热烈回应。

  吴之明说,建台海隧道工程,并不是他第一个提出来的。1948年夏天,一群爱国学生在台北进行了一次倡导和平的演说,他们的口号之一就是要在大陆和台湾之间修建一个海底隧道,将两个地区紧密联结在一起。后来,著名地质学家姜达权、土木及桥梁专家唐寰澄曾分别于1987年和1989年先后提出过建设台海隧道的设想,全都因故搁置下来。

  但华人期盼祖国统一的心愿从未更改。吴之明指出,论证中的海峡隧道不仅仅能带来经济利益等等肉眼可见的好处,它还将是连接海峡两岸中国人情感的纽带,是促进祖国统一的和平通道,除了经济价值、社会价值,还有不可忽视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另外,由于尚在前期论证阶段,现在建台海隧道还谈不上时间表。寄托了民族情感的旷世工程即使再艰难也会成为现实,他说:“我们这代人做不完,就留给下一代人接着做。”(刘鹤翔)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