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社评:开启“文化引擎”,提升综合竞争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8日02:43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文化的力量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政治、社会的力量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粘合剂”

  据11月5日《人民日报》报道,在总结“十五”、谋划“十一五”之际,浙江着眼于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做出“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重要决策。

  浙江这个连创经济佳绩的经济强省,为何要着力开启“文化引擎”,全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呢?报道说,浙江“钟情”文化建设并非偶然。日渐凸显的公众人文差距正成为这个GDP上万亿元省份的特殊发展瓶颈。比如,浙江经济总量多年高居全国第四位,但全省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0.4册,位居全国第七位;全省万人专业技术人员数仅列全国第十六位。今年4月,该省个别市县发生的因企业排污导致的群体性事件,既暴露出个别企业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也反映出一些公众“依法诉求、理性诉求”意识的淡薄。

  我们认为,像这样着力开启“文化引擎”的决策及其直面人文差距的精神值得称赞,此举抓住了当前制约我们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具有相当的普遍意义。

  长期以来,尽管不少人清楚地知道“文化”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也明白“文化建设”对于促进并推动经济增长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但是,往往理论上说说是一回事,实践中做起来又是另一回事。文化事业和文化建设在一些地方总是被置于从属、次要和配角的地位,可有可无。有时一些地方也重视发展文化产业,但更多地是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角度考虑并操作的。勿庸讳言,这是导致当前一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缺乏和谐、社会矛盾及问题凸显的原因之一。正如报道中浙江省的干部群众所思索的:为什么经济发展得这么快,还会出现不和谐的社会事件?为什么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百姓的文明习惯未能同步提升?为什么仍然有为数不少的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对转变粗放经济增长方式反应迟钝?

  浙江给出的答案是,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正视人文差距,着力开启“文化引擎”,全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应该说,这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向文化建设提出的必然要求,更是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需要。一个地区全面、坚实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强大的先进文化做支撑。而一个文化积淀浅薄、公众人文素质缺失的地区势必在新一轮经济竞争中落伍。

  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省份把开启“文化引擎”视为新时期取得领先优势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纷纷提出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决策。如山西省就以挖掘传统文化为重点,积极谋求煤炭经济转型,提出建设文化强省、再造一个山西的战略;河南省则提出让文化成为河南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

  这表明,越来越多的人士正在形成这样的共识:文化因素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同样是生产力。文化的力量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政治、社会的力量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粘合剂”。

  当然,正如有关人士所说:文化建设是一项不容易出“政绩”的基础工程,文化工作是一项相对务“虚”的工作。文化建设需要的是埋头苦干而不是急功近利,需要的是一砖一瓦的积累和一代一代的传承,而不是立竿见影和轰动效应。因此,这就提醒所有正在或即将开启“文化引擎”的地方,务必发扬锲而不舍、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作风,认真制定文化发展战略规划,完善文化产业扶持和配套政策,切实加大文化建设的投入,引导和推进全社会共同支持文化事业发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