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溯源2004“禽流感风暴”:中国科学家集体追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8日03:20 第一财经日报

  禽类生产、加工、出售过程中的恶劣卫生状况以及有关个人不按照操作规程办事,是导致禽流感的主要原因

  “这个时候如果说是候鸟传播的,我觉得不完全科学。我国这种传统的饲养方式必然大大增加了禽流感暴发的可能性。”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李凯年研究员对记者表示

  那是一场席卷东南亚和美洲的风暴——几个月内,越南死亡38人,有610个乡发生禽流感,而我国也有50多起疫情。一年后,就在人们似乎对此淡忘之际,国内各处暴发的疫情再次让2004年禽流感走进视野。

  就在2004年,中国科学院、科技部禽流感问题办公会决定,针对禽流感当时自南而北的疫情分布规律,联合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开展“高致病禽流感病毒的野鸟疫源调查”。

  一场针对禽流感疫源的调查,一年前已经展开。再探2004年禽流感

  据《第一财经日报》了解,当时上述调查涉及广西、广东、安徽、江苏、上海、江西、湖北、湖南、河南、陕西、甘肃等省、区。研究者在以上采集点捕捉迁徙的候鸟样品,并对病毒分离与鉴定,以查明携带病毒物种、分布情况,并建立了病毒库,以期望最终揭开疫情传播的秘密。

  “科考队还重点调查了疫区“鸟-禽-畜”之间的关系,考察报告我们将在今年底提交给国家。”10月22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雷富民对《第一财经日报》说。

  以往的禽流感多发生在很局限的地区,而2004年暴发的禽流感,首次出现大范围跨地区、跨国家且高致病性等特征。

  “2004年开始的禽流感有几个显著的特点,其一就是具有从感染禽只直接向接触人群传播的能力,并致死多人。”11月3日,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禽病研究室罗开健教授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电话采访时分析说。

  他认为第二个特点是这次禽流感病毒,有明显不同于以往记录的分子遗传标记组合或多种基因类型,说明新毒株来源复杂,可能是之前已在该地区流行的H5亚型禽流感病毒自身发生变异,或者与其他亚型禽流感毒株重组的结果;第三是感染动物范围甚广(见表一)。

  而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诊断与流行病学中心崔尚金、李曦、童光志则在《禽流感发生的流行病学分析》(下称《分析》)一文中具体分析了2004年中国疫区的特点:一是疫情发生时间、路线都与鸟类迁徙相吻合;二是疫情的发生基本都分布在重要水系,呈点状远距离分布;三是广东是候鸟迁徙的重要中转站,这使得广东在秋冬时会受到来自北方疫情的影响,而在春天又会受到来自东南亚地区疫情的影响;三是阴湿气候易发生疫情。

  “这次导致中国禽流感流行传染的原因,除了周边国家发生禽流感以外,主要原因还有:对禽类检疫力度不够或缺少主动监测、候鸟迁徙导致疫情蔓延、对已发禽流感的疫区检测和扑灭措施还不完备、人畜禽间保持密切接触。”上述《分析》一文中写道。

  然而,时至今日,2004年疫情传播速度为何如此惊人,疫情源头究竟在哪里以及传播机制如何都还是个谜。

  “这也表明加强政府间的合作及多层次立体疫情监测网的建设与信息互通是多么迫切和必要。”广东当地一位官员对记者说。

  现在没有直接证据证明2004年禽流感是候鸟迁徙传播,但在疫情暴发同时,当年1~2月,由国家林业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组织的长江中下游五省一市(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进行的调查,则可以给我们提供重要的参考。传统饲养方式之弊

  2004年2月吉林省白城岗子屯发生H5Nl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长期做兽医研究的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李凯年研究员和同事赶到那里,他们怀疑与候鸟经常歇脚的“月亮泡”有关,这个水塘跟农民王景民家相距仅500米,他家的鸭子首先被感染。

  李凯年提醒《第一财经日报》应该注意一个细节:这家有鸡有鸭,鸡鸭混养,一个笼子分两层,鸡在上边、鸭在下边。鸭子白天上“月亮泡”,晚上就进了鸡窝。

  散养和混养不是个别现象。中国饲养着世界最多的130多亿只家禽,他们的安全不但关系到广大农民的经济利益,更关乎人本身。

  广东省家禽科学研究所所长肖智远、广东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林敏和广东省家禽业协会陈丽琴在2004年禽流感疫情后,走访了全省20多个县的疫点或非疫点。“除深圳外,当时广东有8处疫情,主要发生在小型养禽场,散养普遍。”10月31日,陈丽琴在电话中告诉记者。

  他们在一份调查报告中描述了广东省内条件较差的养禽场的现状:要么是因陋就简,卫生差,不做消毒或做的不彻底,要么是散养放养型,虽有成功例子但防疫很难,互相传染可能性很大,要么则是人禽混住型,有的禽舍就在家内甚至床下。

  “一些南方地区鸡舍就在猪圈之上,鸡粪直接进入猪食槽内,还有的地方有用鸡鸭粪便喂猪和养鱼的习惯,这些都极大地增加了病毒变异的可能性。”江西省农业厅一位官员说。

  陈丽琴认为,现在需要尽快在法律中划分饲养区和非饲养区,而饲养区也应该远距离设场。

  不过,上述想法显然难以实现,“有的农民穷,就更想养上三两只鸡鸭,下两只蛋补一补。但从动物疫病这个角度来说,隐患太大。”李凯年说。

  另外,一些养殖户为了提高经济效益,盲目用药,大量使用抗生素、成长激素、杀虫剂等。

  北京林业大学动物微生物系隋金玲博士对记者表示,这样频繁无限制地用药和催生激素的滥用,虽然使得畜禽的生长周期缩短,但也使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强,同时,动物对疾病的抵抗力越来越差,病毒突变加快。

  “中国有太多的家禽,而这些禽类绝大多数都是散养的,不好管理。而在西方,比如我的家乡99.9%的家禽都是在大的农场里养殖。”11月3日,WHO驻华代表贝汉卫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

  据李凯年介绍,2003年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出口备案饲养场基本兽医卫生要求》,严格规范了各方面的要求。而欧盟向我国开放动物源性食品市场后,多次到中国检查,都把村中是否有散养的鸡鸭鹅狗作为一项检查内容。

  11月4日,农业部在给《第一财经日报》的书面回复中也表示,将认真研究扶持家禽业生产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家禽饲养方式的转变。93.7%鸡群携带H9型禽流感

  事实上,自1994年以来,中国内地鸡群中断断续续发生了H9N2流感暴发,虽然其所引起的病死率不及H5和H7亚型,但能使母鸡产蛋量明显下降,肉鸡生长速度明显减缓。

  公开资料显示,1989~1990年,中国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的马群中发生了禽H3N8亚型毒株引起的流感流行,造成数万匹马属动物发病,数百匹死亡。

  而近几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唐秀英研究员等在对我国部分地区商品蛋鸡群及养鸡专业村进行禽流感血清学调查中发现221个阳性鸡群,其中H9亚型阳性鸡群占93.7%,证实禽流感尤其是中等毒力以下H9亚型禽流感病毒已在我国广泛存在,并正在给我国养禽业造成较大威胁。而近日《财经》杂志在文章中也引用了这份刊载在《中国预防兽医学报》上的论文。

  记者在2002年第4期《生物学通报》上查找到的《禽流感的历史和公共卫生意义》一文显示,1995~1999年唐秀英等从部分地区发病鸡群、鸭群、鹌鹑和鹅等中分离到28株H9N2、 1株H3N2、1株H1N1、1 株H3N8、2 株H4N6和3株H5N1病毒,其中在鹅体分离到了H5N1高致病性毒株,其余均为低致病性毒株。

  1999年2月,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郭元吉研究员等发现5个H9N2病毒感染人的病例,后来都痊愈了。这位研究员也证实“H9N2亚型流感病毒在我国鸡群中具有广泛的分布”,而且已经传染到人。

  2004年,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科李钏华等研究员,在《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上发表文章,其结论是:广州地区鸡群中有H9N2亚型流感病毒存在,禽H9N2亚型流感病毒能感染人。

  “历史上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H7、H5亚型引起,而H9亚型属低致病性禽流感。H9N2亚型流感病毒在我国普遍存在,由于对禽致病力低,很少引起家禽暴发流行,因此不为人们注意。”上述文章表示。不过也有科学家告诉《第一财经日报》,H9N2病毒的毒性正在增强,而且一些人体已被证明存在,只是有的未发作。

  虽然,当时一些机构否认中国有禽流感的发生,但这些资料给出了实证的回答(见表二)。候鸟和家禽,谁是“元凶”

  有关鸟和禽,谁是禽流感根本起源,争论从未停止。

  所有15个H亚型和9个N亚型的A型流感病毒在野禽群体中均能分离到。野生水禽尤其是雁鸭类,是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和巨大储存库。这都已被科学家所公认(见昨天本报报道)。而根据这一基本情况及鸟类迁徙时间、路径等和现已发生的禽流感的“暗合”,使不少人把候鸟作为传播禽流感的主要途径。

  2005年10月24日,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说,目前正值秋季候鸟迁徙时间,候鸟的迁徙可能会带来疫情的传播和交叉感染。

  而2004年禽流感时,农业部发出了《关于严格防范候鸟迁徙带来高致病性禽流感蔓延的紧急通知》,其第一句是:“候鸟迁徙是禽流感传播的重要途径。”

  不过,也有科学家提出候鸟迁徙传播病毒的观点还缺乏有力证据。“现在野鸟可以感染禽流感,但是不能说就是野鸟传染的。当然,野鸟可能是其中一条传播途径,所以要严密监测。”一位资深生物研究者说。

  他进一步解释,禽流感的传染性很强,所以可以通过感染禽群的粪便、污染的饮料、饮水、气溶胶、尘埃、笼具、禽蛋、种苗、衣物帽靴、运输工具等各种渠道传播。

  目前,也不排除家禽是禽流感传播源的可能性。现在,禽流感病毒已被科学家证实存在于各地家禽中。

  “成年候鸟是家禽几种细菌病污病毒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传播宿主。当然活禽和家禽产品的运输以及人员和受污染设备的移动在传播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德国科学家埃哈德(Erhard)教授在其论文中这样说。

  而美国一份针对该国以往禽流感流行的报告也表明,从美国家禽市场的运输和交易来看,从生产商到消费者手中,家禽要经过5次交易,鸡笼不经消毒交换使用大量存在,这就为禽流感在农场之间的传播提供了通道。

  世界粮农组织也在一份报告中指出,禽类生产、加工、出售过程中的恶劣卫生状况以及有关个人不按照操作规程办事,是导致禽流感的主要原因。

  该组织引用位于纽约的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威廉·卡拉什的话说,猎杀野生鸟类或破坏其栖息地,会让野鸟分散到其他地区,这样鸟类更容易感染禽流感和其他疾病。

  “野禽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常常来源于感染家禽的传播,现在的观点据此认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传入鸡或火鸡群后,发生突变产生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禽流感的历史支持了这一说法。”英国韦布里奇家禽病毒研究室亚历山大(DennisJAlexander)教授曾这样写道。按照他的观点,鸡或火鸡扮演了高毒性病毒混合器的角色。

  有人更具体提出,致死大量鸟类的H5N1病毒是否最初来自家禽?香港大学病毒学科学家管轶和他的同事在《自然》(Nature)杂志上发表文章,提供了显示中国南部的禽流感持续向西部蔓延的证据,这与国内有关候鸟从亚洲其他地区将病毒带入中国的论断相矛盾。

  据媒体报道,农业部驳斥了管轶对中国西部禽流感的源头作出的结论,称此项研究缺乏关键性的数据支持。

  “2004年禽流感病毒不是随着禽流感疫情过去了就消失了,一些病毒还在,它一遇到适当的条件就可能死灰复燃。就如同

猪链球菌,其实正常的猪身上都有猪链球菌,这是一个正常的菌群,并不会使人和猪发病,但是一旦发生变化了,比如细菌变异了,或者身体抵抗力下降了,或者人的手划了口子,猪链球菌就会通过这个渠道感染动物和人了。”李凯年这样认为。

  “这个时候如果说是候鸟传播的,我觉得不完全科学。我国这种传统的饲养方式必然大大增加了禽流感暴发的可能性。”李凯年说。(本报记者田毅季谭王晴发自北京)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