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药品为何不能“零售”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8日03:35 新晚报

  本报讯(记者 张蕊)目前,市民家中不断出现大量过期药。据记者调查,主要原因是现在不少药品销售时都是大剂量、大包装,这样的药品很难吃完。

  市民孙立波前几天突感胃部灼热、反酸,于是到社区的诊所看病,那里的医生让他吃一种名为“西咪替丁”的药。孙立波在家附近的药店看到,这种药每瓶装有100片,售价为8元钱。孙立波犯了难:药的价钱不算贵,可这种药用量小,全家人一年也用不了几粒,一
下子买一瓶,不是眼瞅着要浪费一大半吗?他问售药员可不可以拆瓶出售,售药员一脸不悦地说:“你以为这是买糖果呀,想买几块就买几块,这是药,拆瓶出售受了污染怎么办?”

  记者在哈尔滨市的一些药店看到,现在市场上销售的药品多是大包装、大剂量的,由于商家不实行“零售”致使买药人感到麻烦。采访中,一些市民特别怀念从前的售药方式。据悉,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医院里医生整瓶整包开药的现象并不多见,市民买的药大多是几片,通常装在专用的小纸袋里,一般供患者服用几天。而药房的服务更是以零售为主,患者想买几片都可以。

  业内人士指出,在奉行“节约”型社会的今天,大剂量、大包装售药违背了节约的原则,因此厂家减少药品剂量、药店实行药品拆零卖势在必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