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12位读者感受记者酸甜苦辣(图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8日04:27 重庆晚报

  昨天,是“记者节晚报邀你当记者”活动的最后一天,三位特邀市民记者用精彩的表现为此次活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自上月27日报名以来,近百名热心市民积极报名参与该活动,12位市民脱颖而出成为本报特邀市民记者。近日来,分批上岗的特邀市民记者分赴各社区采写新闻,真实地体验了记者生活的酸甜苦辣,实实在在地过了一把“记者瘾”。

  特邀记者感言

  “我真实地触摸到媒体力量”

  教师周紫君:印象里,到派出所找茬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没想到上岗后第一个线索就是市民投诉某派出所不作为。没办法,我只好鼓足勇气,用有些颤抖的声音拨通该所所长电话。听说我是晚报记者,所长竟然语气温和地给我耐心解释了很久。那一刻,我真实地触摸到了媒体的力量。

  重医学生何发东:只有融入市民中,才能发现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线索,才能用新闻讲述老百姓关心的事。

  证券公司理财顾问郑磊:跑了一天才跑个“渣渣”新闻。就是这个“渣渣”,我却写了近3个小时。晚上8点,我看见办公室里还有许多记者在电脑前空着肚子写稿。那一刻,我看到记者最真实的一面。

  个协秘书胡泽安:采访结束后竟找不到餐馆,因此我中午两点才吃饭。这就是记者生活吗?他们长期这样饿肚子,肯定得胃病!

  特邀记者采写:

  结婚70年甜蜜如初恋

  结婚70年,为延续浪漫婚姻不与儿女同住,并拒请保姆——这就发生在家住凯旋路85号的90岁老翁梁伯贤与84岁妻子秦富兰身上的事。

  昨日上午,在重庆市骨科医院门口,记者见到了陪妻子前来看病的梁伯贤。半月前,秦富兰腰部骨质增生,疼痛不已。梁伯贤不但承担起所有家务,而且还放弃了打牌等业余爱好,腾出时间陪妻子聊天、散步、听川剧。在他的细心照料下,秦富兰的病情大有好转。

  老梁夫妇的儿女一直邀请他们一起居住。为继续浪漫的二人世界,他们谢绝了儿女的好意,并坚持不请保姆。“我们每月有1000多元退休金,能够自立。虽然我照料她累了点,但我愿意。”梁伯贤说。

  “我一天也离不开他。”秦富兰深情地看着老伴。她告诉记者,前段时间她到女儿家住了不到一月,由于太想念老伴,前后哭了四次。

  特邀市民记者张践

  儿逼八旬母分摊水电费

  11月7日上午,渝中区七星岗兴隆街3号楼。不大的房子被隔成两个单间,电视、冰箱都是双份。

  刘家只有81岁的刘淑珍和儿子媳妇三人。“他们住里边,我住外边,各吃各的,油米柴盐都分得很清楚。每月100多元水电气费,我要分摊三分之一。”谈到儿子王运正,刘婆婆老泪纵横。

  刘婆婆的日常生活,多靠隔壁76岁的陈婆婆照顾。有次她没来得及交水电气费,儿子就将气掐断了,害得她饿了一天。前不久,刘婆婆一远房表侄女曹女士帮她交了一年水电气费。

  刘婆婆告诉记者,儿子一岁半时,她和丈夫离了婚。怕继父对儿子不好,她没再嫁,靠做搬运工、卖小菜将儿子拉扯成人。目前,她每月仅有300多元退休金。房子原本是她的,几年前过户给儿子。“这段时间他想赶我去敬老院。我不走,他就将狗屎丢在我床下。”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用了水电气就要交钱。”54岁的王运正称他妈“不讲理”。他跟记者算了笔账:夫妻二人月收入约1400元,手机费40元,烟钱50元,养老保险210元,还有生活费、储蓄费……“哪还拿得出钱给她交水电气费!”

  他承认,在母亲床下丢过狗屎,“是她逼的。”谈及母亲养育自己的艰辛,王称:“现实社会没钱就没亲情,过去的事只能回忆。”

  特邀市民记者范承彬

  特邀记者花絮:

  王平:拄着双拐去采访

  6日早上,第一次见到王平,记者不禁吓了一跳——此人全靠双拐支撑身体,站都站不稳,完全不像他在电话里说的“有点不方便,但不影响走路”。

  八年前,一次工伤导致王平下肢残疾。王平说,他并没有从此倒下,因为他有一个萦绕20多年的记者梦尚未实现。

  当天,王平被聘为本报特邀市民记者。他得拄着双拐从较场口办公室走到南纪门,去采访一名情绪失落的男子。十八梯一共210多级台阶,王平一蹭一跳走了近10分钟。到被访者家中时,他早已满头是汗。“生存是人的本能,自信是人的灵魂。我相信我还能走回去。

  结果,他做到了。

  记者组合:“两头不是人”

  昨天,特邀市民记者逯德敏和艾远兴一上岗,就在解放碑发现一件感人的事:一中年男子扶中风老母在解放碑“强制锻炼”4年有余。但一听说是“记者”,中年男子立即板起脸:“我不要宣传,正面反面都不要。”弄得他们尴尬之极。

  随后,二人在街头发现一卖花男子,用移花接木术将野草野花“组装”成“新品种”大肆叫卖。他们上前揭穿,却遭来不明真相的群众谴责:“你们不买就算了,何必扭到别个费!”

  二人似挨了一闷棍,连说“无语”。

  七旬翁:为当记者“走后门”

  72岁的艾远兴是报名者中年龄最大的一位。报名第一天,他就打来了电话。但考虑到他年纪较大,不适合在外奔波,本报婉拒了他的要求。

  谁知,倔强的老汉竟四处找熟人托“关系”,还数次上门保证“身体绝对没问题”,大有“不当晚报记者誓不休”之势。艾老对晚报的一片诚心深深打动了晚报人。最后,他如愿以偿。

  特邀记者档案

  ★艾远兴,男,71岁

  上岗宣言:71岁并不老

  ★逯德敏,女,26岁,律师

  上岗宣言:发现新闻,寻求真相

  ★王平,男,32岁,无业

  上岗宣言:我自信,我自强

  ★张践,男,30岁,大渡口第一人民医院药剂师

  上岗宣言:关注平凡生活中的人性闪光点

  ★范承彬,男,某通信局秘书

  上岗宣言:站在角落窥视大千世界(记者周立见习记者孟祥伟采写钱波摄影)

  网络编辑:甘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