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中国新闻奖得主和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8日05:23 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 |||||||||
编者按: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记者节。行色匆匆的新闻人,除了给自己留下片刻的反思与休整,又继续奔走在发现、思考、写作的路上。他们用脚板与睿思记录着社会的进程,始终把斑斓精彩的现实生活和普通群众作为书写的主角,自己却在幕后默默地奉献……
高度决定深度。在长沙晚报这个团队里,一批批执著于新闻事业的媒体精英,用勤奋和智慧不断地锻造出媒体的权威、公信、责任与品牌,更是在冲击中国新闻奖的征途中屡有斩获。今天,在记者们自己的节日,我们让他们成为主角,讲述其各自踏入新闻行业感言、追求…… 邬恩波:记者是人民的代言人 【档案】 邬恩波,男,55岁,全国劳动模范,省人大代表,长沙晚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副社长、总编辑,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副会长。曾因采编专栏《孙眼镜逛市场》获得全国好新闻奖。近年来身体力行,带头力推精品工程,使长沙晚报2004、2005连续两年冲刺中国新闻奖获得成功,共有言论、版面、通讯等4项作品获奖。编辑的言论《中国人过中国节》获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编辑的通讯《文家市的秋收》获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感言】 总结自己20多年的新闻工作经历,我深深懂得:记者不是桂冠,而是担子,这副担子因笔下有财富千万、有人命关天、有是非曲直、有毁誉忠奸而变得异常沉重;记者不是“写稿匠”,而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记者不是生活的“旁观者”和单纯的“反映者”,而是党的忠诚战士,是与广大人民“共患难、同甘苦、齐爱憎”的代言人。记者记录历史,历史也记录记者,记下文品、人品。好的文品留在历史上是美,好的人品留在历史上更是真是善是美。高尚的文品源于高尚的人品,高尚的报格源于高尚的报人。梁瑞平 采访整理 魏涛:挖掘报纸魅力 【档案】 魏涛,男,39岁,长沙晚报总编辑助理,总编室主任。组织策划了《长沙晚报年度红皮书》(系列)和神舟五号、六号等大型报道,所编辑的2004年8月30日要闻版“金牌英雄”获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感言】 新闻纸的魅力在新闻内容,但在某种意义上说更在于报纸版面这种形式。现代信息传播渠道越来越多,互联网、短信等等,因此如何将报纸这一传统的媒体发挥出新的魅力,则需要新闻人用心创新。我认为,报纸版面是其他传播手段没有的。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今天的报纸就是明天的历史教科书。新闻经过在版面上的精心组合,呈现给读者的是一种凝固的历史瞬间,百万读者在同一时间段内共同目睹着,并形成一种舆论,这就是报纸独有的魅力。我们要不断地创新,去挖掘去展示报纸的魅力。 胡立滢 采访整理 李万寅:诚心写著好文章 【档案】 李万寅,男,42岁,总编辑助理,高级编辑。1983年大学毕业即从事新闻工作。22年新闻从业道路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其中,评论《中国人过中国节》获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撰写的论文《由同题竞争到新闻独创》获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采写的通讯《文家市的秋收》获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并在国家级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感言】 所谓记者,即时代风云的记录者;所谓新闻,即漂浮在时间长河的历史碎片。因此,新闻需要真实,记者需要诚实;有了记者的诚实,才有新闻的真实。真实是对历史负责,诚实是对自己负责。能不能“妙手著文章”倒在其次,是否“铁肩担道义”却马虎不得。 胡立滢 采访整理 程放军:记者职业让我年轻 【档案】 程放军,男,41岁,长沙晚报时政新闻部副主任。2000年11月获第三届“湖南省十佳新闻工作者”称号。今天,在京受到中央领导接见,授予“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 【感言】 虽然已过不惑之年,但我依然充满无限活力与激情,越来越感到记者是一项让人永远年轻的职业。自从有了“记者”这个称呼,不论严寒酷暑、白天黑夜,纵使遇到天大的困难,记者的责任感驱使我出色地完成每一次采访,有义务写好每一篇报道。“让读者看见,令读者在乎;不到现场不写稿,不执笔决不署名。”我一直坚持着自己的采写原则,时时刻刻想着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在我的稿子里文如其人,你可以看到记者的品质和职业道德。《长沙晚报》为我搭建了走向成功的平台,读者是我充满激情和活力的源泉。我选择了记者这一职业,我忠诚于自己的选择。做一个好人,做人民的好记者。 梁瑞平 采访整理 何芳明:记者就是整个世界 【档案】 何芳明,男,35岁,记者。所编辑的2004年8月30日长沙晚报要闻版“金牌英雄”获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编辑的通讯《文家市的秋收》一文获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感言】 对于世界而言,我只是一个记者;对于我而言,记者就是全部世界。在我的世界里,我全心全意。记者是一种职业。社会为这种职业涂抹了太多的理想色彩。虽然,伴随理想实现的是更多的艰苦与劳累、诱惑与重压,但是,这个职业是我矢志追求的理想,更是我立足社会养家糊口的依靠。记者意味着责任。洞悉世界记录风云是记者职业赋予的历史责任,以笔为剑匡扶正义是记者职业赋予的道德责任。一个负责任的人,扛着对个人、对家庭、对团体、对社会的责任,终其一生不得歇息。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人,然后才能努力做一个好记者。做一个好记者的努力使我丝毫不敢懈怠。 胡立滢 采访整理 匡京沙:信心换来乐趣 【档案】 匡京沙,女,长沙晚报出版美术部主任,从事组版编辑18年。获得全国、全省的各类奖项40多次,所编辑的2004年8月30日要闻版“金牌英雄”获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感言】 作为一名编辑,常年在标题和文字的空隙里耕耘,要将一个个创意、一段段文字和一条条标题,筑垒成一个个精美的版面,最需要的就是一份耐心。都说女性从事新闻工作胆太小,不大气,可我觉得女性特有的细心和灵巧更容易从细微处入手,常常能很细腻地巧妙处理稿件,达到神来之笔。因此,十多年来作为长沙晚报A1版组版编辑,我认为我从事的事业是真实的,是崇高的,同时也是动人心魄和激动人心的,面对密密麻麻的文字和标题同样是一种境界,在这神圣的事业中,找到了感觉,找到了乐趣,找到了信心与动力,也找到了收获与回报。 胡立滢 采访整理 郑彤:从学习中成长 【档案】 郑 彤,男,34岁,长沙晚报编辑策划部副主任,曾供职于长沙广播电视局、湖南日报社、郑州日报社,善于捕捉生活细节,并常有奇思妙想,能巧妙地挖掘出看似平常的小事件中的大新闻,采写的《文家市的秋收》一文获得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感言】 从广电到报社甚至杂志,像一条躁动的鲶鱼,经历了诸多岗位,惟一不变的是激情,是对生活的热爱、对工作的渴望;从主持人到采编到经营,如一块干枯的海绵,向一切值得学习的人学习,因学习而充实,因学习而快乐;从北京到河南到湖南,边走边看,用心丈量,在丈量中记录,在丈量中思考;从中国广播电视奖到广州日报杯广告奖、中国新闻奖,用过往云烟般的荣誉,为平淡的生活增添一些回忆,在回忆中感恩,在回忆中展望。 胡立滢 采访整理 相关链接: 1. 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程放军 2. 2004年度中国新闻奖报纸版面二等奖:8月30日要闻版 编辑:魏涛、何芳明、匡京沙 3. 2004年度中国新闻奖三等奖:通讯《文家市的秋收》 作者:李万寅、郑彤,编辑:邬恩波、何芳明 4. 第十四届湖南新闻奖一等奖: 系列报道《让背街小巷靓起来》作者:文波、舒薇、杨远秀 ,编辑:龙钢跃、魏涛、何芳明 5. 第十四届湖南新闻奖二等奖:通讯《雷锋叔叔上卡通》 作者:易鹰、卿永锋、张炎炎,编辑:袁云才 6. 湖南省新闻论文一等奖:《权威 个性 品位——长沙晚报捍卫质量生命线的思考》 作者:邬恩波、李万寅 7. 湖南省新闻论文三等奖:《现代报业竞争呼唤名牌战略》 作者:刘姝萍 8. 湖南省新闻论文三等奖:《对搞好区域经济报道的几点思考》作者:刘先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