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我国自主创新面临障碍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8日08:01 汉网

  随着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召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被提升到了国民经济发展更高的战略高度。然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创新”二字绝非易事,我国的自主创新之路还面临着种种困难和障碍。近日,记者就此对政府、企业、科研各界人士进行了采访。

  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缺失,既是我国自主创新要解决的高端问题,又严重制约着国内创新活动的展开。

  全国政协委员韩忠朝曾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我国发明专利授权中四分之三为外国人所拥有;申请专利数量最多的10家电子信息企业,5年申请之和仅相当于美国IBM公司1年申请的专利数量。

  由于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我国不少行业存在产业技术空心化的危险。我国虽然是DVD激光视盘机生产大国,但因不掌握核心技术,每出口一台价格40美元的视盘机,就要向外国公司交纳专利使用费20美元。而在电脑CPU芯片、操作系统及生物制药等领域核心技术的缺乏,则不仅仅是被人家赚走大块利润的问题,而是已经威胁到了国家、民族的安全。

  日前参加“2005中国自主创新·品牌高层论坛”的北京医药集团董事长卫华诚说,核心技术的缺乏使我国企业受制于人。以制药行业为例,我国化学药品研发水平落后世界先进水平50年,即使发源于中国的天然药研发水平,也落后20年。国外调查表明,每研制出一种新药,平均需要10年时间和10亿美元的投入。因此制药是一个“先行者”行业,先行者技术、市场等方面取得的优势,后来者是很难超越的。

  一种流行的舆论寄希望于“后发优势”,大意是说后来者可以直接利用前人开发并试验成熟的技术,少走弯路。对此,卫华诚说,世上没有便宜可捡,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发达国家及跨国公司越来越注重技术保护,以维护自身利益,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面临日益严重知识产权壁垒。

  他主张,在一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创新研发必须由政府主导,集中力量,整合各方面资源,力争取得关键性突破。

  除了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我国自主创新面临的障碍还有:产业链支离破碎;投融资体制改革滞后;竞争环境尚欠“公平”。新华社记者李柯勇邢静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