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膏方进补,你合适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8日09:10 解放日报

  又到冬令进补时。

  膏滋药(又称膏方)因既可养生又能治病,在冬令进补中需求量很大,沪上不少中医医院都已开始预约登记。本版也陆续收到不少来电、来信,询问有关问题,为此,我们特邀上海市名中医、上海市中医医院沈丕安教授作些解答。

  解惑哪些人该服膏滋药

  膏方是用中药配伍熬成的膏状滋补剂。一般来说,儿童及青少年,当以食补为主。但某些先天不足,禀赋虚弱或患有肺结核、哮喘、支气管扩张、慢性肠胃疾病的儿童,也可以服膏滋药。

  中年人工作、家庭的负担较重,机体渐趋疲劳,或已有衰老的迹象,此时通过膏方调整人体的阴阳气血,可使其保持旺盛精力,防止衰老;老年人,身体处于衰老阶段,通过膏方可以改善气血不足、精力减退、头发花白、目力减退、头晕耳鸣、记忆力差、夜寝时短、腰背酸痛、神疲乏力等一系列症状。

  由于膏滋药既有补益之力,同时也辅以祛邪,有利于慢性病的调治,所以对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冠心病、贫血、慢性肝炎、慢性肾炎、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病、月经病或病后体弱者,均可服用,达到补益和治疗作用。

  具体来说,膏方适合下列人群:(1)无慢性疾病,但身体虚弱,春夏季节经常感冒者。(2)中青年工作量过大,体力消耗透支过多,难以自身恢复者。(3)中老年人体质下降,虽无明显疾病,常感这样那样的不舒服;或中年人工作繁忙操劳,常感疲乏困倦,精力下降和睡眠质量下降者。(4)体内有一些慢性疾病已经恢复或虽未治愈,但相对稳定,服用膏滋药以继续治疗,巩固疗效,改善症状,增强体质。(5)病后、手术后、出血后处于恢复阶段者。包括肿瘤病人手术后、化疗后、放疗后。(6)性功能减退者。

  这些人群则不适合服用膏滋药:(1)青少年体质健壮者。(2)急性疾病和有感染者。(3)慢性疾病发作期和活动期。(4)胃痛、腹泻、胆囊炎、胆石症发作者。(5)慢性肝炎、转氨酶很高者。(6)自身免疫球蛋白和抗体很高者。

  何时服用最适宜

  冬季人体代谢降低,消耗少,易于把营养储藏在体内。膏滋药一般要求在立冬到次年立春前后,即11月上旬至次年2月上旬,服用约3个月左右。也可以在冬至到立春的一个半月内,或从霜降到次年春分,即10月下旬到次年3月份服用,具体可请医生为你安排。

  膏滋药早晚各服一次,或每日2次在自己方便的时间服用。最好空腹服,如果空腹服胃不舒服,也可在半饥半饱时服用,即餐后半小时到2小时服。每次1到2调羹,即30到50毫升,温开水化开、稀释,再用微波炉加热或煮沸都可以。

  膏滋药一般有瓶装或钵装。经常外出者可选用塑料袋真空小包装。不论哪种装,都必须放入冰箱,以防霉变。上海立春以后膏滋药很容易霉变。

  什么叫“开路药”

  在开膏方之前或服用膏滋药之前,有的病人需用中药调理一下。这种先服的药俗称为“开路药”。先服的小型补药汤剂,其实是膏方的雏形,使处方更加适合各人的身体情况。膏滋药一经制成,不能更改,如不合适,就不能进食,先服“开路药”,以免造成浪费。如有感冒、咳嗽、胃痛、腹泻、便秘、胆痛等病症要先治疗,为服用膏滋药创造条件。

  膏滋药如辨证确当、处方确切、选药合理,那么一个冬季服用下来,会感到精神振奋,精力充沛,肾气充足。

  链接服人参也有禁忌

  伤风感冒发热

  不论病毒还是细菌感染,必须祛邪外出。人参补气,会使外邪滞留体内不得外泄,延长病程。长期服参者,感冒期应暂停。

  急性肝胆疾患

  急性传染性肝炎、SGPT升高、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出现腹痛、黄疸、发热等症。如用人参,会助湿生热、气滞郁结,病情加重,SGPT不易下降。

  急性胃肠炎、呕吐腹泻

  属湿热积滞。治疗应消食导滞,和胃清肠,不宜补益,更不宜用参,否则胃肠更加壅塞,病情加重。

  胃窦炎、溃疡病急性发作和出血

  人参补气,气愈盛,火愈旺,则疼痛难解,出血难止。

  支气管扩张、肺结核咯血

  常有咯血、痰中带血、咳嗽,有的有低热,中医辨证为阴虚火旺,肺阴亏损。人参会伤阴动火,致咯血加重。

  高血压

  虽说人参对血压有双向作用,小剂量升压,大剂量降压。但从临床来看,人参能加重肝阳肝火的症状,并且剂量难以掌握,故高血压者一般不宜服之。

  青年人遗精早泄

  人参有性激素样、和促性腺激素样作用,能提高性机能。青年遗精早泄者,往往性敏感过高,服参后会加重遗泄。

  综合 /本报记者 许菊芬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