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父爱儿女心中长流的清泉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8日09:17 现代快报

  逝者:黄炳燊生年:1924年12月卒年:1990年10月籍贯:广东罗定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十五年了。对父亲的无尽思念,十五年来如同与我相伴前行的梅西河(利物浦)、泰茵河(纽卡斯尔)和金陵古城下的扬子江一样,绵延不断,历久而弥新。

  1990年9月24日,我第一次负笈英伦。将要辞别离家,父亲刚从病中恢复,但临行前却以很罕用的措辞嘱咐我,希望我勇往直前,不要太顾家。到了伦敦,在转赴利物浦前我在维多利亚车站的电话问候,竟成了和父亲的最后一次谈话!一个月以后,父亲因心脏病突发溘然长逝。

  虽然,父亲走得太匆忙,没来得及给我们留下任何话语,但是他生前已给了我们无限恩泽。他给予我们的挚爱和教诲将会永远温暖我们的心,激励我们前行。父亲小时候只念过几年私塾,由于他勤于自学,悟性也好,后来文化水准有了很大提高,还能够吟诗填词。父亲十分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从三岁起父亲就叫我们习字学文。他让我们在白纸上划格子习字,并规定字数,每天都做检查讲评。为了让我们增加阅读的兴趣和扩大视野,父亲逐年给我们订阅了许多适宜我们的报纸杂志,如《小朋友》、《儿童时代》、《少年报》和《少年文艺》等等。在五十年代,能给孩子们订阅多种刊物的家庭并不多。父亲是有心人,这是我们的幸运。及至八九岁后,父亲就常把我们带到了他所在单位的阅览室。那里有全国的主要大报和一些重要期刊,还有不少藏书。很快,这个阅览室成了我们每星期必去的地方。如果说,我对于求知问学一直都有较强的锲而不舍的动力,如果说我在学术研究上还能说是做了一些有意义的工作,那是得益于父亲在我幼年时的引导和教诲。我永远感激父亲,他还在我们的童稚时代就为我们开启了通向知识通向外部世界的大门,使我们能较早地多方面地吸取知识的阳光雨露。

  父亲对我们的教育是多方面的。长夏之夜,当我们一家人在阳台上纳凉时,父亲会给我们讲各种各样的故事和知识。从《三国演义》到《水浒传》,从《三字经》到诗云子曰,经他娓娓道来,都让我们听得兴趣盎然。出差在外,他常给我们写信。信中他喜欢引用名言、俗谚和典故,教导和启发我们求学和做人。像“温故而知新”,“吾日三省吾身”,“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等等,我们在很小的时候都已耳熟能详。可惜,这些饱含着父亲深情的信件在文革动乱中都失散了。

  常言道,慈母严父。可是,父亲不仅对我们循循善诱,悉心教诲,而且非常慈爱。往事如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饥荒岁月里的一件事,我至今记忆犹新。那时,父亲在单位农场劳动。每到星期六,我们都会盼着他回来。通常,他能带给我们一些红薯和芋头,有时,也能给我们带回一小茶缸他省下来的米饭(这在当时是难得的营养上品),里边会有几块盐渍藕节。所谓藕节,就是两块藕中间的疙瘩,这向来都是要切掉的。父亲平时里把它们收集起来,用盐渍着,周末就带回来,希望能多少给我们增加一些营养。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当年我们围着父亲,一人一匙地分享那小茶缸米饭和盐渍藕节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父亲的关爱,是儿女心中长流的清泉。

  父亲的舐犊之情,还在于他对孩子的尊重和宽容,虽然他一向对我们要求很严,也有对我们生气的时候。但是,在我的记忆中,即使在我们做错事的时候,他也从来不说讥讽挖苦的话,不说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当我们也为人父母之后,才体会到能这样做并非易事。如果没有对孩子极大的爱心,没有对孩子真正的尊重,做父母的很难在恼火的时候约束自己不对孩子说出嘲讽尖刻的话,以泄一时之怒。

  我们的父亲不仅是一位好父亲,他的品德和工作精神也是我们的楷模。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为了购买更多的飞机大炮支援志愿军作战,他响应号召,把家里的积蓄献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他在一家国营工厂工作,为了增加厂里的生产资金,他又把家里仅余下的两件稍有价值的东西———自行车和手表都拿出来捐资。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他才买回一块40元钱的桂花表。

  当我先后在英国利物浦大学和纽卡斯尔大学完成硕士和博士学业后,却再也没有机会和他分享我的喜悦,这是我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2000年岁末,我从英国应聘到南京大学执教。去年七月,著名的麦克米兰出版公司在英美两国同时出版了我的又一本英文新著《中国复兴的动力》,这是献给我的母亲祖国,也是献给我的父亲的。在拙著扉页上,我的献辞是:纪念我的父母。以此敬上心香一瓣,愿在天国中父亲母亲永远快乐。黄健荣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