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大学“抢购”顶级学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8日11:13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本报讯据《国际先驱导报》报道,清华大学以近百万人民币年薪聘请来的“洋”系主任萨文迪在清华工作已满一年了。清华大学有关方面近日表示,5年内将以百万年薪聘请50位世界知名学者,以期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事实上,清华大学另外聘请的一位名叫姚其智的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家也引起了媒体的极大关注。这位生于上海,长于台湾,如今已是美国最顶尖的计算机科学家,在收
到清华大学的邀请后,他坦陈自己没有犹豫。

  当然,在吸引姚这样的顶尖学者方面,中国大学投入的金钱同样是顶尖的。《纽约时报》在形容这一模式时说:招募顶尖的海外中国人和美籍华人,给他们配备最好的实验室,最好的学生,以及巨大的伸缩空间。对一些学者,中国大学给他们提供美国式的待遇,而另外一些学者则会被慷慨许以住房和实验室。

  清华大学人事处处长裴兆宏也向媒体透露,目前,清华利用由企业捐资成立的“讲席教授基金”已从国外聘请到37位知名教授作为讲席教授,5年内,清华还将以百万年薪从国外新聘13位讲席教授,使应聘教授达到50人。在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大学赶超世界一流的运动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开始,并且按照大学的定位,向全国的高校延伸。

  除了清华大学以外,刚刚获得“亚洲第一大学”荣誉的北京大学也将麻省理工学院的知名数学家田刚招入麾下,建立了一个国际高等数学研究中心。而复旦大学的努力则已经结出硕果,他们邀请仍在耶鲁大学任教的遗传学家许田,在复旦主持一个基因研究实验室。今年8月12日,许田的突破性研究成果首次使得中国科学家登上了著名的《细胞》杂志的封面。

  其实对于一流大学的向往,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事业发轫起,就是中国教育者一直的追求。值得注意的是,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中国的高等院校选择了和西方高等院校不尽相同的道路。西方大学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更看重学者的专业背景,而中国的大学则更看重学者的国际化背景。因为中国的大学管理人士都认为,进入国际的话语体系是中国大学现代化的第一步。

  专家认为,一流大学的人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在短时间内由大量人员堆积形成的。无论是管理模式的创新,还是研究氛围的积累,都只能为一流大学提供一个良好的起跑点,远景更要取决于大学自身。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