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本报首席记者路远赴京领奖(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8日12:42 兰州新闻网
本报首席记者路远赴京领奖(组图)
本报首席记者路远赴京领奖(组图)
  路远的作品《武威炮世界上最早的铜火炮》获中国晚报新闻奖二等奖。

  本报讯如潮的掌声,姹紫嫣红的鲜花,映衬着一张张喜悦的脸庞。昨日,荣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的本报首席记者路远,和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优秀新闻工作者一起赴京,今日将在北京京西宾馆接受中央领导的授奖。

  2003年4月5日,路远从有关单位获悉,天水市正在大面积拆除名人故居。听到这个消息后,他迅速赶往天水采访并进行了连续报道。消息见报后引起省文物局的重视,数月后这些故居中有3座被列为省级保护单位。图中这位年轻人就是本报记者路远。晚报记者窦泽中/摄

  一人深入茫茫戈壁

  2000年9月,路远进入《兰州晚报》成为一名记者。怀着对新闻事业的一腔热情,对生活的这片土地的挚爱,路远自进入晚报以来,以笔为枪,独自一人踏进茫茫戈壁荒漠,用一个记者的眼光探寻和审视西部人文地理。他曾经创下在河西走廊采访18天,写下21个整版报道的纪录。面对“藏在深闺人未识”的西部文化瑰宝,他灵感突发想出一个“新西游记”大型采访活动的创意,该创意被报社及时采纳,经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及本报、《西安晚报》、《乌鲁木齐晚报》等单位共同筹划,50多名全国城市晚报、电视台的记者分两期从西安出发,一直到新疆的阿拉山口,沿着玄奘当年的脚印,对沿途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经济发展进行了全方位聚焦式的报道。“新西游记”大型采访活动在西部乃至全国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由此开创了全国城市晚报联动的先河,路远作为实力派记者在编辑部脱颖而出。

  兰州市民都知道新建成的水车博览园以及市政府斥资10多亿元疏浚南河道,也许不知道这源于本报首席记者路远的一组报道。他采写的《复活兰州“水车之都”》、《建水车群疏浚南河道》系列报道,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也引起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根据市政规划作出修建水车博览园、疏浚南河道的决定。现在,水车博览园已经开门纳客,并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兰州水车节,南河道疏浚工程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另外,他采写的《喝了黄河水白了少年头》、《寻访兰州长城》、《新丝绸之路纵贯陇原》等,都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他策划的“走进兰州南北两山”大型采访活动,促使兰州媒体首次联手行动,对兰州南北两山的人文、自然资源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集中报道。

  采写报道屡获大奖

  有付出就有回报,几年来,路远采写的报道先后荣获多项全国、甘肃省好新闻奖,其中《黄帝陵其实在甘肃正宁》获甘肃省好新闻一等奖、《武威炮:世界上最早的铜火炮》获中国晚报好新闻二等奖、《四轮挽车有望改写四大发明》获中国晚报好新闻三等奖;另外有多篇稿件获得报社好新闻奖、好专刊奖。此次,路远和我省另外两名新闻工作者获得“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是对他们辛勤工作的肯定,也是全省新闻工作者的荣誉。

  昨晚,记者连线已在北京的路远,在谈到此次北京受奖时,路远心情非常激动。他说:“获得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是每个记者追求的最高荣誉,这次我能到北京受奖,是怀着一颗感激之情来的。取得的这些成绩,是《兰州晚报》这份具有25年厚重报纸的培养,我的成长离不开她,离不开晚报领导的支持、关怀。此次获得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我将更加勤奋工作,继续用手中的笔,宣传党的政策,为民鼓与呼,写出更好的作品。”

  作者:首席记者陈爱荣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