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本市郊区渐渐城市化实现历史性大跨越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8日14:33 首都之窗

  金秋10月,来到京郊农村,亲身感受到城乡统筹给京郊农村带来的新变化。2005年初,北京市政府各职能部门出台了50多项支持“三农”的政策,将远郊区县与城区的投资比例由过去的20:80调整为50.1:49.9,投资金额由2003年的22亿元提高到今年的77亿元。上半年,京郊农民人均生产性支出达607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5%。北京市副市长牛有成说:“京郊农村正在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实现历史性的大跨越。”

  农民发展生产的热情高了:“投资50万元,六、七年就能收回成本。”

  47岁的杜桂凤,家住长城脚下的怀柔区雁栖镇官地村,已经从事10年民俗旅游。2005年,她把原来200多平方米农家院改建成了两层楼,可同时接待20多个客人住宿。“十一”期间,她家里几乎天天客满,忙不过来,还要花钱雇用短工,几天收入达9000多元,是去年“十一”的两倍。“这都亏了政府的旧村改造政策。旧村改造后,道路畅通了,环境变美了,城里来的车更多了。”她向记者算了一笔账:翻新住房花了50多万元,其中政府补贴了8万元,“照着现在的收益,六、七年就能收回成本”。

  像杜桂凤这样的民俗旅游接待户,官地村58户村民中就有45户。2005年“十一”黄金周,全村共接待游客8400人次,比2004年同期增长20%,旅游综合收入67.2万元,同比增长35%。预计全年户均收入6万多元,人均收入1.5万元,已经连续7年增幅保持15%以上。

  官地村是北京市首批5个旧村改造试点之一。从2004年11月开始,官地村通过以农民投资为主、村集体出资为辅、市区镇适当扶持的方式,完成了民居改造、道路建设、河道治理、给排水系统处理等20项村落改造工程。村支部书记毛金祥说,经过旧村改造,不仅改善了村民们的居住环境,也为民俗旅游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全村日接待能力从原来的600人增长到1200人,接待床位由360张增加到980张。

  据北京市农委经贸处处长任荣介绍,自2002年北京第一批市级民俗旅游接待户挂牌并向社会推出以来,以“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观自然景、赏民俗情、享田园乐”为主要内容的民俗旅游已经在京郊蔚然成风。2004年京郊民俗旅游收入达到7.57亿元,比上年增长23.51%,一批农民由此走上了富裕之路。

  农民学习技能的热情高了:“政府拿钱,我们学知识,那谁不干啊?”在通州区于家务乡社会保障事务所的一间教室里,30多位农民正专心地观看农科院制作的光盘,接受有关奶牛养殖的远程教育培训。培训不仅不收钱,而且培训结束后,每人还可以免费拿到一张光盘。参加培训的农民对记者说:“艺不压身,有备无患。政府拿钱,我们学知识,那谁不干啊?”

  据通州区职业技术培训学校一位校长介绍,学校现在开办了9个农民培训班,培训内容既有果菜剪枝、食用菌栽培等农民不离乡、不离土也能用得上的技术,也有电工、绿化工、手工编织等可以拿到证书的行业,还有商品营业员、物业管理、汽车修理、财会、电脑等一些劳动力市场有专门需求的技能。目前,约有400名农民已经结束培训等待考试,考试合格者可获得国家认可的、劳动保障部统一颁发的技术证书。

  2003年,通州区健全了区、乡镇和村三级劳动就业服务机构,每年区财政和乡镇财政拨专款对农村富余劳动力集中培训,促进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培养一名农民参加等级技术培训,区里补贴300元,非等级技术培训补贴100元。至今,通州区共培训农村劳动力3.7万多人,就业人数3万人,就业率达到80%以上。

  政府出资,农民受益。通州区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实现了“三单式”培训就业格局。用人单位下“订单”,培训部门出“菜单”,各级政府来“买单”。永顺镇龙旺庄村培训中级养老护理员,经过老年护理、老年心理、营养膳食等项目培训后,50名学员毕业后被一家老年公寓同时录用37人;于家务乡电气焊工培训班结束不到一个月,54名参加培训人员全部被用人单位“抢”走。

  2005年,北京市加大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力度,将它列入“直接关系群众生活方面拟办的55件重要实事”之一。各区县根据各自区域的功能定位,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培训工作。如平原地区侧重企业用工和服务行业的培训;城乡接合部侧重家政服务、物业管理、城市绿化等二、三产业技能的培训;浅山区侧重民俗旅游、餐饮服务、果品和蔬菜观光采摘培训;山区侧重特色种养技术、生态林养护培训。

  截至9月底,按照培训一名农民,市级财政补助100元的标准,北京市农委、市财政和各区县共投入6000多万元。目前,全市已建立71个市级培训基地、54个就业基地,共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13.4万人次,其中30%的人获得了职业技能培训证书,6.5万农村劳动力实现了非农就业。

  农民不出村就能买到药了:“药比城里便宜,还没有假药。”

  昌平区流村镇王家园村的卫生室,是一座干净的四合院,东西厢分别是药房和会诊室。药房的墙壁上挂着药品价格公示栏,标明各种药的国家零售价和卫生室售价。记者看到,每种药的卫生室售价都比国家零售价要低,低的幅度从0.5元到30元不等。正在会诊室里输液的黑寨村村民刘晓龙说:“在卫生室看病,没有大医院那么多的挂号费、手续费,药也比城里便宜,还没有假药。”

  “这都得益于昌平区今年建立的药品统一配送网络。”王家园村卫生室医生古永利说,以前,村民们买药都要到区政府机关所在地的医院或药店,山区村民为了买药要花一天的工夫。2005年,昌平区实行了农村卫生室药品统一配送制度,由从正规药厂进货的昌平区药材公司为各村卫生室统一送药,不仅从源头上保证了药品质量,而且平抑了药价,还减少了村卫生室的库存量和过期药。

  据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昌平分局工作人员介绍,2003年6月,他们采取定向竞标、统一配送的方式,分4批建成农村药品销售服务网点214个,解决了区内24万农民购药难问题。2004年,全区投入资金240万元,用于建设和改造村卫生室以及补贴乡村医生。2005年,全区5个镇76家村卫生室实现了药品统一配送,村民不出村就能买到放心药,大大节省了村民的劳作时间。

  2003年,为解决京郊群众买药难、被动买假劣药、过期药和因病致穷的现象,北京市政府将完善农村药品供应网的建设列为市政府为群众所办的60件实事之一。

  经过近3年的努力,北京郊区农村药品供应网和监督网的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在密云县试点的基础上,市药监局采取与区县供销合作社商店联合设立药点、同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及个体医疗诊所联合设立药点、独立新办药点等方式,迅速在全市10个郊区县建立了药品供应网,并按照集中投标、分局评标、公正中标等流程,限定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和具有配送能力的药品批发企业,有效保证了乡村药品的质量。

  截至6月底,北京市10个郊区县157个行政乡镇全部建立了药店,3551个行政村遍布着2336个药品销售网点,基本实现了京郊各区县“镇镇建药店、大村有药点”的目标。上半年,京郊农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达到252元,同比增长12.3%,初步改变了农民过去“小病忍、大病扛”的医疗观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