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瞭望东方周刊专题 > 正文

上海地产有望软着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9日10:10 瞭望东方周刊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高艳平/上海报道

  有学者认为,房地产市场此次下行阶段要比1994年调控后的下行阶段短

  “我都有点六神无主了。”王召有点心烦意乱地匆匆结束了和《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的谈话,说他还有事,就离开了。他原本在一家全国知名的大房地产公司从事华东市场拓
展,后来自己出来单飞。他本来打算和朋友一起在上海市南汇区做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却因为种种原因,到现在政府不批地。

  几乎是在同时,英国某

资产管理公司地区经理刘晨,正在上海四季酒店里与各大知名房地产商商谈合作事宜。

  这家公司受中东、欧洲财团的委托,在中国投资地产,他们对上海的购物中心很感兴趣,准备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

  11月1日至2日,刘晨日程排得满满。在酒店大堂的咖啡吧,上午万科,下午顺驰;上午复地,下午绿地,中间还有一位土地中介,也过来介绍项目。

  “几个大开发商的合作意向很强烈,但是大家普遍对上海都比较谨慎了。”刘晨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这次调控,不少开发商会面临资金压力,未来到2008年,房地产肯定会形成大开发商几足鼎立的局面,一批小开发商要淘汰掉。”11月2日下午,顺驰的人对刘晨说。

  难以为继

  3月以来,上海楼市观望气氛浓厚,使一些开发商的“帽子戏法”难以为继。新开楼盘销售不见起色,资金周转不灵,有的迫不得已拿出手上的地皮,要么转让股权,寻求合作,要么干脆卖掉套现。

  王召原来在房产公司的工作就是前期的土地获取,所以对上海的土地市场相当熟悉。“已经有开发商拿出土地找下家了,甚至有市中心卢湾区的地块。”

  “年底抛地还要多。”王召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另外,今年秋季以来,在上海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及融资的房产企业数量迅速增加。甚至一天挂牌产权转让的房产企业总数达到15家,占到了挂牌企业总量的10%以上,与年初相比,增加了近五成。从相关挂牌信息看,相当部分企业属于资产规模从百万元到千万元人民币的中小开发商。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说,开发商今年最大的致命伤,不是国家的房地产政策,也不是价格的下跌,而是现金流问题。

  业内人士透露,年关将至,银行还款时间逼近,很多开发商在暗地里找资金,甚至有海外基金在国内谈贷款,基础的利率都是15%,而且还对企业挑三拣四,其中不乏大型企业。

  连胡润富豪榜上榜人物朱孟依也不例外,朱孟依控股的珠江投资在今年1月份,斥资16亿夺得新江湾城C1地块项目,结果遭遇宏观调控,其楼盘回款与预计的数额相差甚远,资金问题导致项目停滞至今。

  仍未回暖

  金九银十已过,楼市仍然没有起色。有数据显示,开发商的信心指数已经降至1999年的数据。

  “刚开始调控的时候,大家在讲,没关系,年底还是一个井喷,现在就要到年底了,大家的信心却丧失了将近80%。不过还有分歧,有个别的还认为市场会好,这些主要是一些老牌的专业开发商。”世联地产上海顾问公司常务总经理袁鸿昌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事实可能比人们预想的要糟糕。

  国家统计局、发改委70个大城市房价统计数据显示,今年9月,上海房价涨幅继续回落,环比8月回落1.2%,这是继8月环比回落1.8%以来,上海第二个房价环比回落的月份。

  上海网上房地产的即时数据也明确反映了这一趋势:9、10两月,上海新盘成交量的确让开发商精神为之一振。网上新盘的成交量分别达到3.9万、4.6万平方米,比调控之后的几月,有大幅上升,10月成交量甚至已经与今年4月相当。

  但是,与4月不同的是价格。10月内环线以内成交量上升明显,但是主要是内环楼盘降价产生的效应。即便如此,与去年10月相比,今年10月上海成交量尚不足一半,而且主要得益于郊区的配套商品房。

  金丰易居首席分析师林波认为,“9、10月份成交量的回升,只是市场调整过程的一个阶段性反弹,难以扭转市场回调的发展趋势。传统金九银十的观念已经被打破,价格全面下跌成为主流。年关临近,不排除上海楼市年内新一波降价的可能。”

  而据上海社科院、上海市政府参事张泓铭教授预测,宏观调控之后,投机者离场,一部分真实需求也离场,保守估计“上海每年3000多万平方米新房成交量里面20%的量没有了,这20%就成了空置房,去年年底的空置量是395万平方米,加上今年的空置600万平方米,今年的空置房将在1000万平方米以上。”

  这个数字已经接近1996、1997年空置房的顶峰时期。

  这就是开发商面临的残酷现实。

  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对于开发商而言,现金为王,资金实力不够雄厚的开发商不得不调低预期,争取资金回笼。

  宝山区罗店顺驰美兰湖楼盘10月底开盘,其花园洋房价格开出6000元至6300元/平方米,而在去年12月份土地刚中标的时候,其高层面对媒体时预期售价将在8000元以上。

  而10月降幅最大的要数位于浦东联洋社区的第九城市,这一区域曾经最高价达到过3万元/平方米。10月19日开盘,价格下调到7840元起,均价也没超出9000元/平方米。

  有望着陆

  顺势而为,成为目前开发商的明智之举。回顾中国房地产十几年历程,更多的开发商意识到三个关键词的重要:时机,时机,还是时机。

  张鸿铭在10月24日浦东举办的一次房地产论坛上预测,“房地产周期有上行阶段和下行阶段,目前我们处于下行阶段,上行阶段包含了复苏和繁荣,下行阶段包含了萧条和衰退,美国百年的历史证实如此,中国50年的历史证实如此,那是避不开的。”

  下行阶段的前提条件是“中国的政策不会出现重大变化。”张对《瞭望东方周刊》强调说。

  而这个下行阶段的时间会有多久,张鸿铭得出结论,“比1994年调控后的下行阶段要短,我个人估计短则一两年,长则两三年。”

  支撑这一结论的原因是,“上一轮宏观调控是猛然地收缩,几乎冷冻了国民经济的基本方面,但是这次没有,这次宏观经济面相对稳定。”

  虽然,今年二、三季度开始,上海房地产投资的规模回落,银行房贷的下降已经影响到了上海经济的宏观运行,但是整个经济的基本面仍然向好。“这也与上海城市发展的未来趋势相一致。这与1994年的情况不同。”

  除此之外,上海的真实需求仍然存在,“这次只是政策阀门拧紧了,卖房的门槛提高了。相比较1997年金融危机之后的深圳也不同,那时候是人们的财富真正缩水,购买力下降。”

  虽然,10月底,上海银行纷纷放松个人住房放贷成数,但“这只是把市场搞活的一个办法,不能扭转整个上海地产的整体走势。”张鸿铭说。

  而历经短则一两年、长则两三年的调整之后,房地产开发门槛提高,开发商群体必将经历一场时间的淘洗。

  据《上海证券报》一份报道显示,2004年度共有134家非房地产上市公司发布了193份介入

房地产业的公告。到了2006年,甚至之后,或许会有更多的上市公司宣布退出房地产行业消息。这样,就会出现产业整合,如香港的几大开发商把持
地产界
的局面。-

  相关专题:瞭望东方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