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一所初中辍学率近90% 新读书无用论抬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9日11:27 新华网 | |||||||||
马庄村杨志芳(右),今年初二辍学,在家里帮父母务农。 农村教学条件和县城学校比有天壤之别。 河北省威县是个"普九达标县",按照达标要求,其义务教育阶段的辍学率不应超过3%。但事实是,该县每年初一入学学生保持在1万多人,在初三中考时,参加考试的只剩下4000来人,三年里流失6000多名学生。而更令人沉重的是,威县并不是一个特殊的典型,它不过是记者随意调查的一个县,也许比它的辍学情况严重、更触目惊心的县还有很多。 入学一万 辍学六千
大多数的辍学生都集中在乡镇的中学。 威县贺营中学目前在校生共400多人,其中初一学生200人,初三学生只有50人。该校负责人说,这样的班级人数结构是很正常的,初一入学一般可编3个班级,到初三时只剩半个班,大部分学生在初二时就辍学了。据了解,该校今年参加中考的学生只有24名,三年总辍学率近90%。 常庄中学每年初一入学新生150人左右,今年中考时只有42人参加,三年总辍学率近70%;高公庄中学初一新生入学150人左右,今年中考有48人参加;经镇中学初一新生入学120人左右,今年中考人数为55人。今年秋季,高公庄中学和经镇中学合并,目前初一年级的在校生是200多人,初三年级为90人,相差一倍以上。 威县一位先后在几所乡镇中学任职,现已当了10多年的校长告诉记者,尽管威县在上个世纪末"普九"达标,但义务教育初中段的辍学率一直没有控制住。在他所在的前一个乡镇中学,辍学率在75%左右;目前所在的中学,辍学率至少也有50%。 威县教育局一位负责人介绍,该县近几年初中入学的新生每年保持在1万人左右,但辍学率一直居高不下。2003年以前,每届学生辍学达到7000人,这两年县里采取了一些措施,情况有所好转,参加中考的学生可达5000人。据记者了解,今年该县参加中考的学生人数只有4100名。 而在这4100多名考生中,最终上线的的学生只有区区的800人多一点。其余3000多名考试失利的学生中,有多少人会选择停止学业,尽管很难有统计数字,但想来不会是一小部分。 辛酸的"读书无用"论 辍学的孩子如此之多,其中肯定不乏聪明优秀者。他们本该是我们民族的"八九点钟的太阳",本该在教室里寒窗苦读,为什么却选择放弃学业,宁愿早早地出外打工或在家务农? 马庄村的杨志芳今年刚上初二,本该明年参加中考,但她很可能将与这次考试无缘。她初二上学期已辍学回家,辍学的理由很简单,就是"不想读书了"。东小城村15岁的女孩子武灵(化名)今年在初一刚上几天就退学了,她对记者说,"学习不好,读书没意思"。在当地的乡镇中学中,不少校长和教师对记者说,大批孩子辍学的原因是"厌学",而家长不反对孩子辍学的原因是认为"读书无用"。 实际情况如此。但记者进一步深究,还发现在"厌学"和"读书无用"背后隐含着巨大的辛酸和无奈。被采访的家长告诉记者的往往是:"念也考不上,考得上也供不起,供得起也找不下工作"。这可能才是家长"读书无用"观念的真正意思。 2005年威县中考时,在35所乡镇中学中,只有一所学校的上线率超过20%,但也只有26%。有25所学校的上线率在10%以下,其中有三所的上线率为零,有18所学校经过中考得以升学的幸运学生,每校只有1名到3名。如此低的升学率,对许多孩子来说,在考试之前就注定了要被淘汰的命运。升学无望,这是许多孩子厌学的原因。 假如一个幸运的孩子考上了高中,那么在未来的几年里,带给其父母的除了快乐,还会有一张张沉甸甸的帐单。当地农民算的帐是:一个孩子如果考上公费的高中,一年学费要1000元,加上其它花销,一年大约是3000元,三年下来是1万元。如果是择校生,三年下来至少得4万多元。如果孩子考上大学,即使花钱再节省,四年至少也得5万元。这样的支出对于一个每年现金收入仅数千元的农民家庭来说,无疑是很难承受的。 假如孩子成功地完成了大学学业,就业却可能是其面临的最大一道槛。据威县乡镇中学的一些校长说,村里的孩子和城里孩子竞争考大学,前者只能考上一些末流的大学,毕业后工作很难落实。威县籍的大专毕业生,已经连续5年没有人找到如意的工作,只有回家种地或外出打工,而这是不需要读书也可以做到的。花了很多钱念书却得不到预期的回报,这样的结果对农民产生了非常消极的影响。 一项研究表明,清华、北大等国家重点大学,20世纪90年代以来招收的新生中,农村学生的比例呈下降趋势;而在非重点的地方院校里,农村学生的比例呈增加之势。对于这些非重点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相对比较困难,如果碰巧户口在农村,找工作可能更是难上加难。"江湖少年"的忧思 许多乡镇中学都有这句“教育为本,百年大计”的标语,但农村教育的现状确实不容乐观。 对于大多数辍学的孩子来说,进城打工是他们最理想的选择。在离乡的孩子中,有部分人因吃苦耐劳等宝贵品质,在城市有所作为,并留在城市发展;也有部分人攒够一笔钱后,回乡结婚生子,复制父辈的生活;但也有极少部分人会游走于社会的边缘,走上刀刃与荆棘丛生的犯罪生涯。尽管记者在威县并没有细致调查辍学青少年的犯罪问题,但手头已有的材料已足以说明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2005年6月,石家庄市警方破获了一起该市建国以来最大的飞车抢劫案,共抓获犯罪嫌疑人22名。令人震惊的是,在22名犯罪嫌疑人中,有21人是16岁到22岁的农村青少年,均为小学或初中文化。在他们离开家乡时,原本都是踏实肯干的年轻人,没有任何犯罪记录,但到城里打工一两年后,却变成市民谈之色变的"飞车党"。 孙凯,飞车党成员之一,1985年生,初中文化。在他被抓获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像我们这样的,早早离开了学校,要文化没文化,要技术没技术,找活儿很不好找。有时候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工作,干了几个月后老板却不给钱。被迫无奈之下,就干上了抢劫这行儿。事实上,有多少青少年像孙凯一样,满怀着希望与梦想来到了陌生的城市,却发现这里根本没有他的位置,所有的鲜花与成功都是属于他人的。在美好的想象与沉重的现实之间,很多年轻人就这样失去了重心。 石家庄市公安局东苑刑警大队队长岳勇利说,现在从每年处理的案件中,已发现有一种犯罪嫌疑人年龄下降、数量上升的势头。令我们最痛心的也就是这种青少年犯罪,我曾经办过一个案子,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竟然伙同别人去抢劫。她还是个孩子,怎么竟会走上这样一条路? 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一个必须正视的社会问题。而紧接下来的一个问题是,是什么让这些花季孩子走上危险的"江湖之路"?学校教育应该承担多少责任? 威县常屯中学校长吴家峰说,目前对一所乡镇中学的评价,依据和城市一样,最重要的是教学质量。事实上,对乡镇中学来说,转换一名"双差"(学习差、行为差)学生比培养一名大学生有价值得多。假如一这名差生推向社会,会给社会带来不好的影响甚至是危害。而目前农村学生的辍学比例居高不下,将有更多的差生被推向了社会。 只有无可救药的成年人,没有无可救药的未成年人。坏孩子完全有被挽救的可能,但这需要所有人的努力。"我什么时候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普九”之后,许多乡镇中学也建起了教学楼,但辍学人数并没有控制住,逐渐导致人越来越少,教室越来越空旷的现象。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自隋唐以来,科举制度的发明,使中国社会各阶层间的流动成为可能。全国统一高考,是许多农家子弟凭借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身份和命运的捷径。因此,读书历来受到农民的极度重视,谁都知道"鲤鱼跳龙门"的故事,谁也希望子女出人头地。但是,令他们感到绝望的是,读书变得越来越困难,跳"龙门"变得越来越难。 毋庸置疑,辍学是中国农村教育的一个痼疾。民进中央关于农村初中辍学状况的一份调查显示,平均辍学率接近40%;辍学学生的男女比例为11:19;农村初中辍学率上升已严重影响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平和农村教育的发展,也势必影响新一代农民素质的提高,阻碍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威县一位乡镇中学的校长说,我们的教学质量不能和城市的学校比,即使和县城的学校比也差得很远。但不管城市和农村,所有的孩子都在一条起跑线上,使用的是同一张试卷,但录取分数线却不一样。北京、上海的分数线竟然比我们低许多!当我们的孩子也幸运地拿到录取通知书时,他会发现,他所交的学费和城市孩子是一样的,少则数千,多则上万。对一个城市家庭来说,这也许并不算沉重的负担;但对一个农村家庭来说,这个数字是令人几近绝望的。许多农家父母都明白一个道理:和过去不同,大学招收的,不仅是聪明优秀的孩子,而且他们还要有一个腰包鼓鼓的父亲。 农家子弟求学路上这些让人举步维艰的障碍,是许多学生和家长"知难而退"的原因。孩子们的教育梦可能因此而断! 网络上有一篇流传甚广的文章《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文章生动地描述了一个农民子弟通过怎样的艰苦努力才和城市白领坐在"星巴克"一起喝咖啡的经历。事实上,对农家子弟来讲,能否和白领阶层一起喝咖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使每个人都有成功的希望和公平的机会。(完) 记者:李俊义、马书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