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在大雪中踏上征程:神六发射时间确定的背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9日14:33 央视《纪事》

  央视《纪事》播出《神六发射时间确定的背后》,以下为节目内容。

  2005年10月12号神舟六号乘组的两名航天员在大雪中踏上了遨游太空的征程,这场突如其来的雪让很多人感到意外。我们将要讲述的就是这场大雪背后的故事。

  神舟六号任务发射场总指挥张育林说“:发射场区这块地方是戈壁滩,很平坦很开阔
。沙漠戈壁滩这些地方本身它就是干旱,少雨多日照,少雷电也少雨雪。每年有280天的时间都是符合航天发射条件的。这在任何地方都是很难找的,在我的眼光里它是一个理想的航天发射场。”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戈壁滩中一个孤独的地方,距离它最近的城镇也在200公里以外。随着神舟六号发射日期的临近,载人航天工程的七大系统的各个部门陆续进入了发射场区,这使得原来寂静的地方变得热闹了起来。

  10月5日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部第一次向媒体公开了神舟六号发射的日期和时间。

  在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记者介绍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陈炳德说:“经过一系列的工作,专家们一致认为具备了实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任务飞行的条件,如果气侯情况没有发生重大的变化,我们确定12号的上午9点钟正式发射神舟六号。”

  张育林说:“12号这个发射时间实际上是发射之前一个月左右的时候定下来的,因为要根据工作的进程根据天气的情况,实际上飞船还要考虑它当时的一些重要的社会政治活动,一些事件。9点这个时间是取决于哪一天发射,比如说如果再往前9月底左右可能就是8点半左右发射,再往后的话发射时间更要晚。这是受飞船本身的太阳电池,飞船本身的电源系统这样一些限制所确定的。”

  发射日期的公布,意味着神舟六号发射真正进入了倒计时状态。各个部门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着最后的检查和准备工作。发射场区显得紧张有序。

  进入10月份的酒泉发射中心日最高气温始终保持在20摄氏度以上,这种情况对于发射场来讲并不多见。已该到来的霜冻时节却始终看不到迹象。

  张育林说:“从9月底一直到这一段时间,今年东风场区这一块,就是发射场区这一块天气特别好,连续十几天都是晴天,风和日丽,晴空万里。

  但是这种长期高温、晴朗的天气却让酒泉气象中心的预测员们感到了不安。

  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气象室,神舟六号任务高级工程师/首席预报员刘汉涛:“因为你前期的气温特别高的话,说明前一段时间很长时间没有一个冷空气来影响。冷空气有一个积聚时间,在咱们场区的北面,西北面,一个积累时间冷空气一直没过来,它积攒积累得比较多了,突然一下子过来才爆发,就意味着就是这个。”

  2005年10月6日 距离神舟六号发射还有6天

  正如刘主任所预料的那样,10月6号发射中心气象站第一次接收到国际数码气象预报,报告显示一股强冷空气正朝着发射场区移动。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气象室预报员马振富说:“这个过程可能会带来大风、沙尘、降水。至于出现在什么时段,这个目前来讲还是难以把握的。”

  气象室众人讨论一人说:“11号12号属于中期预报,你要说是中期预报要讨论到要素上,你根本没办法讨论,所以说他们在上面不可能(说得很准确),只有24小时到48小时(才能报出)有无。”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副主任叶健说“这个过程到底什么时候会到我们这里,这个是个关键时间,至于到底到什么程度。”

  “叶主任,这三家预报产品报的都不一样。”

  “这牵扯到发射计划,11号、12号,如果真有问题就麻烦了。”

  “他报只能报趋势,他也报不出有无来。”

  由于中长期

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根本无法达到百分之百,对于这股强冷空气是否会影响神舟六号的发射,气象预测员们也有各自不同的结论。

  刘汉涛说:“有很多的结论,每个预报员都有自己的一个观点。从我这个地方全在所有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中间。不断的在寻找,希望能找出一个证据,更多的证据来证明我们的结论是正确的。

  随着发射窗口的日益临近,天气变化成为发射场区上至指挥长下至工作人员最常谈论的话题。

  一工作人员:“如果风不是特别大的话也不影响,如果平均风大于10米或15米。”

  神舟六号任务发射场副总指挥崔吉俊说:“如果仅仅是大于10米的风,我觉得可能性不是很大,就怕来个过程就是阴天,你看预报的11号那天阴天了,要阴天再下雨再加风这就没办法了,如果天气很晴朗,风接近于10米或者15米都还好说。”

  另一个人说:“现在这个气象还是个问题。”

  郭保新说:“就这怪,你一发射天气就不好,这几天天气太好了,所以说就是这样,这两天不好的话,到那天就好。”

  崔吉俊说:“就是看天公是不是做美。”

  一个人说:“今天是阴转晴啊,昨天是晴转多云,昨天是多云。”

  2005年10月6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气象站,有关专家进行气象预测会商。

  一个气象人员说:“结合数值预告图上来看的话,就是说未来这个地方明显拱起一个脊,今天的实况图已经看出来这个暖中心已经出现了,而且这些正在变高比较明显,然后11号和12号主要是一个明显的冷空气。”

  另一个气象人说:“就是刚才说的乌山冷空气南灌以后东移影响场区,影响的程度主要是在11号的白天,大概就是在白天到12号的前期。”

  “运气不太好”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气象室高级工程师高社院说:“11号应该是一个好转坏,云重然后还有大风沙尘天气,估计还可能有降水。然后在12号的时候咱们场区正好是一个最严重天气的区域中心,这样的话基本处在降水区里面,这样的话发射日天气背景应该不是太好。”

  另一个气象人员说:“7、8、9、10、11、12还有6天,明天上午的天气会商看看这个形势会怎么样。”

  刘汉涛说:“昨天晚上是一个结论,今天早晨8点是一个结论,今天晚上20点又是一个结论,如果最早明天上午会商至少有三个数值是时实的,这样子来说把握性大一点。”

  另一个人说:“现在你马上说12号不行,这个结论还不能下,你还没把握,再跟一跟,昨天刚说完了今天你就改,到明天一变你又改,那不行。”

  按照发射程序,10月7号,神舟六号进行了从厂房到发射架的垂直转运,这意味着发射场所有准备工作都已经就绪。这一天,很多工作人员和家属都来伴随神舟六号走完这最后1500米的转运路程,这也是许多人第一次完整的看到为之工作已久的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9号,距离神舟六号发射还有3天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最高气温达到了23点5摄氏度,超过了历史同期最高气温23点1摄氏度的记录。

  神舟六号任务发射场总指挥张育林说:“那么实际上9号,离发射就还有72个小时,9号上午9点的时候还有72个小时,所以9号下午第一次发射场区进行气象会商真正大家来决定是不是12号发射,这实际上是9号的下午来会商的。”

  神舟六号任务高级工程师/首席预报员刘汉涛说:“这次预报是压力最大的一次。”

  下午3点,相关人员在发射场区进行天气会商。刘汉涛说:“从这两个站的实况来看,我觉得这个云系应该是以高云为主,敦煌的实况是十个量的卷云在这个位置上,安西现在是零个量的卷云,不是很多的中云。这样的话我觉得这个云系看着很厉害,其实可能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重,有很多很多的中云团包含在里面所以这个我们结论基本不变。”

  张育林说:“当时最乐观的报告,预报员就说天气很好。报得最悲观的也认为风稍微大一些云重一些,但是一致的认为窗口时候还是符合发射条件的,这样我们就确定了发射在11号上午9点钟召开射前指挥部会,我代表发射场区指挥部,就向总指挥部就明确地提出建议就是11号加注,12号上午9点发射。”

  按照发射程序,一但对飞船和

火箭开始加注燃料,就意味着这次神六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不可逆性。

  高社院说:“那个压力太大了,那报不准我就说给我们拉出去砍头我都不为过。”马振富说:“在这个时候才能真正地考验一个预报员在关键的时候,他的预报水平和心理素质。”

  刘汉涛说:“存在着不正确的可能,所以说我们做的预报确实是精细化的一种预报,我们报的必须是每个小时。”

  为了更加准确的掌握未来几天的天气走向,气象室的预报员们开始在气象资料中寻找相似的天气图,希望在尘封已久的历史记录中找到未来的答案。

  从发现有可能影响发射场的降温气流后,气象室的预测员们便开始24小时不间断的监测和分析,以确保在第一时间里掌握新的气象信息。

  预测的11号的降温天气并没有如期而至,这让有着25年气象经验的刘汉涛主任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10月11日,距离神舟六号发射还有1天。

  张育林说:“11号这一天按照9号的预报天气应该是比较差的,阴天而且说还有扬沙,结果这一天天气很好,冷空气减弱了,天气也很好,大家都比较乐观。”

  刘汉涛说:“我们那个时候就非常着急了,因为起风晚就意味着结束要晚,结束得晚的话就越靠近发射窗口,所以说我们那时候心里面就已经开始着急了。如果说要是不行,我们怎么去?怎么办?”

  10月11日10点55分,距离神舟六号发射还有22小时05分

  10月11号中午,发射场各系统开始统一所有的计时器,各个岗位都处在待命的状态。与此同时,神舟六号的发射时间在各大媒体上公布出来。

  10月11日17点距离神舟六号发射还有16小时

  刘汉涛说:“到下午5点的时候就开始慢慢开始起风了,到6点钟的时候风已经比较大了,接近10米的风,平均风速10米的风速。然后到了晚上风速就更大了,我觉得从我心里面来说我还是非常有信心的,可以说在这之前对十月份的天气分了很多的形,总结了很多的,上百个个例,然后咱们分析了20多年,25年的气象资料,我们就来做这个工作,所以说我对10月份整个的天气背景、气候背景,它影响的时间,影响的强度我心里面是有数的。”

  11号下午6点半,酒泉气象室最后一次接到当天来自国际上的数字气象预报图,从图上可以明确的看出强冷空气将出现在12号清晨。

  刘汉涛说:“所以说这个槽,现在关键问题是槽已经滞后了,这个槽比预报上差得很远,我们原计划这个槽到这个位置,对不对?槽在这个位置,你看8点差不多正好经过我们场区。”

  另一个人说:“明天早上就在头顶上,对。”

  张育林说:“到了11号晚上11点半的时候,因为12号凌晨1点钟,要进入程序,我再一次去气象室就跟他们看了天气情况,听他们介绍天气情况。”

  10月11日23点30分距离神舟六号发射还有9小时30分

  张育林:“总理都来了,董建华都来了,天肯定会给点面子的。”

  另一个人说:“哦,董建华也来了。”

  刘汉涛说:“这时候我给首长汇报任何信息,都关系着任务的进展情况。”

  一个人说:“就这个云,可能这个云的主体在这个站的南边,它这个纬度是39度。”

  张育林说:“什么这个地面形式,什么高空形式,那么我就听完以后我就跟他提了个问题,我说你就明白地告诉我风什么时候能停,实际上这个问题是没有道理这样来问的。”

  当指挥长张育林向气象站的预报员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刚刚还在讨论问题的声音被沉默代替了。

  高社院说:“万事俱备只欠气象,这么一个情况下如果说我们再犹豫,首长也再犹豫,这样的话可能对首长决策带来很大的副作用、负面影响。”

  张育林说:“因为天气预报只能预报一个趋势。但那天晚上气象室的刘汉涛他也是胸有成竹,他跟我讲了一句让我当时都感到非常吃惊的话,他说我保证6点钟风停止。”

  张育林说:“那我们就按原计划了”

  一个气象员说:“我们的预报结论不变”

  张育林说:“不变,行,这样我们就进入状态了。你们今天晚上肯定睡不好,那股风就是让你今天晚上不睡觉的,现在是一个发射站,一个气象室。”

  张育林说:“1点钟,我们还是下决心正常地进入发射程序了。”

  10月12日2点距离神舟六号发射还有7小时

  10月12号凌晨2点,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气温骤然下降到零摄氏度,这比11号的最低气温整整低了五摄氏度。此时每秒16米的风速也达到了入秋以来的最大值。

  张汉涛说:“真正压力最大的是3点钟到5点钟,这个时候刮的风最大的时间,这个时候大风已经是16米的大风,完全整个超出了我们实验任务要求的条件,超出了很多,这个风速能不能小下来,我怎么看不到它结束的迹象,并且它还在逐步加大的一个过程。”

  10月12日3点30分距离神舟六号发射还有5小时30分

  张育林说:“到了4点钟的时候,管气象的同志又偷偷过来,趴在我的耳朵上跟我说多布罗雷达,就是这个气象雷达发现在我们离发射场区北边的40公里的地方又发现了一个很小的降雨云系,开始下雨了,但这个云很小,这个云以非常快的速度直奔这个发射场的方向过来。”

  张育林说:“风有点降,但是现在好像还没有,现在还有大概12米的样子。”

  另一个人说:“平均风,不稳定。”

  张育林等到气象室,几个人谈情况“怎么样?”“现在10号院那边这个云系在影响”“这个地方但是有这么大的风,这个云是不是要过得快一点”“他们说半个小时才能过去”“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左右”“这阵风明显又偏大了,可能是这个天气要过境了,应该是这个天气在过境,这个分析现在明显比刚才又偏大了”“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一个周期”

  “正好这个过去它进入高压里面,高压相对稳定,它的梯度也小了,梯度小了光靠冷空气来影响风就没有那么大”

  马振富说:“因为现在云发展得比较快,你看看兄弟们辛苦一下,半个小时观测一次你看咋样,主要就是看看云。”

  10月12号凌晨4点50分,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的院子里,出现了很多前来采访航天员出征仪式的记者,门口也聚集了大量欢送航天员的群众。此时的气温已经降到了零下5摄氏度。

  凌晨5点05分,在密切监视中的降雨云系到达了发射场区上空。由于强低温的原因,降雨变成了降雪飘落下来,这让所有的人都感到意外。

  10月12日5点05分距离神舟六号发射还有3小时55分

  张育林说:“好多人跑到我跟前来,因为大家那时候已经都不敢说了,就是声非常小的贴在我的耳朵上说下雪了,实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第二句话没说就是还能打吗?”

  当发射场区飘落今年的第一场雪的时候,距离神舟六号的发射窗口的时间仅仅剩下了3小时55分钟。发射场指挥大厅里没有人谈论这场雪,能听见的只有程序的口令声,剩下的就是沉默。

  10月12日5点10分距离神舟六号发射还有3小时50分

  张育林说:“当时就已经是感觉到非常大的压力,因为整个发射场区上万人已经处于待命状态,就是说咱们平常说的箭在弦上了,从发射场区到整个的海上应急搜救区多少的人员,应急搜救处于等待状态,远望船已经都准备好了,测控系统都已经准备好了,包括通讯系统、包括通讯线路、供电线路的保障,可能成千成万的人都在那里处于这样一个待命状态,这个时候已经不允许轻易地来改变发射计划了,这时候我就去到气象室又看了一下雷达反射波的信号。”张育林等几个人到气象室看情况

  “怎么下起雪来了?哪是咱们场区”“场区是圆心”“基本上都快过去了”

  “现在它是这么移,这一点了”

  “那过得挺快,是吧?”“这个重云系基本上就这一块了,基本上已经过去了,就还差这么点。”

  “继续监视吧”

  “他说风到六七点钟才能小”“希望这样,他们那边也在讨论也在会商”

  张育林说:“刘汉涛刚才给我打电话了,说是这个小云大概半个小时就过去了。”刘汉涛说:“我觉得现在咱们这个发射场,应该来说是在700百帕槽过境的时候,也就是说下午的时候对马东山这个地方最严重的区域。我觉得正好是处于700百帕,影响马东山造成降雨、造成下雪。现在这个槽线应该是到我们发射场区的上空了,影响我们发射场的700百帕,现在浅层风在增帕。我觉得以高云为主,配合一些中云,结论基本上不变。”刘汉涛说:“我只能说我的一个结果,我只能明确地告诉他结果是什么。看到飘着雪花的时候,真正到了那个时候,我的心情已经稳定下来了。因为我从我的这些资料反映上面,从我的雷达回波上面,我已经看到这个冷空气,即将结束影响的迹象了。”

  张育林说:“即使6点钟这个过程结束了,到发射还是有3个小时的,还是比较安全的,所以我们当时还是下决心继续往下走。”

  10月12日5点15分距离神舟六号发射还有3小时45分

  2005年10月12日凌晨5点15分,执行神舟六号飞行任务的两名航天员的出征仪式在大雪中开始了。

  聂海胜说:“总指挥长同志,我们奉命执行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请指示!”

  陈炳德说:出发。”

  “飞船发射什么都经历过了,低温的、大风的、下雪的,就是没经历过下雪和大风,正好今天赶上了。”“正好赶上了,我估计很快就过去,这是从北边过来一个小的过程。”“但是现在只有三个小时了,三个小时我觉得可能。”“马上航天员要进舱了。”张育林说:“张实际上每个人都在疑问,这个天气能发吗?当时我们跟各系统的总指挥总师在征求意见讨论这个问题。有的系统总指挥甚至说‘我都不应该在那个发射命令上签字,因为这个发射命令要大家都来签字,他说你看我都签后悔了,这风这么大能打吗?’”

  08号测发大厅指令

  “神舟六号,我是零号,我听你声音好。”

  张育林说:“当时我就坐在9008测发大厅后排大椅上,实际上我始终在看着,眼睛没看别的东西,耳朵里在听着他们各系统工作的状态报告、指挥报告,眼睛始终是盯着风速的。从地面8米到地面80米的风速的变化情况,整个那个晚上,实际上我眼睛基本上没离开过这个屏幕。”

  10月12日6点10分距离神舟六号发射还有2小时50分

  10月12日早上6点10分到6点15分,在5分钟的时间内风速瞬间开始下降,降雪也在此时停止了,发射场区显得非常宁静。

  一个气象人员说:“对对对,温度回升了,风速减小了,温度回升了。”

  6点30分,两名航天员进入神舟六号返回舱。

  张育林说:“非常快,大概就是在几分钟的时间里面,从每秒14米左右的风一下子降到了每秒0.3米,每秒0.3米等于是没有风。这时候雪也停了,风也停了。尤其是三点钟的时候,气象室的主任刘汉涛,跟我斩钉截铁说的‘我保证6点钟停,差了15分钟停了。”

  12号上午7点,作为发射场总指挥长的张育林最后一个在神舟六号发射命令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10月12日8点距离神舟六号发射还有2小时

  张育林说:“我找了9008(大厅)的角上就在火箭测试区的后边桌子那个地方去,静静地坐在那个地方,发射书有好多份都把我的名字签上。签那个字的时候,我对发射过程还是充满信心的,我感觉,实际上我们所遇到的不是风雨,风雪都已经过去了,我们各种工作实际上已经做到了,到那个时候不带任何疑点,包括天气不存在疑点了。产品没有疑点,天气没有疑点,应该说就应该有胜利的曙光了。”

  ”刘汉涛说:“火箭仍然矗在那个地方,我的心情并没有放松,我是一直听着调度口令。”

  刘汉涛说:“我只有等到临发射前一分钟我才到我们这个楼顶上,我们这个楼顶上看发射特别好。我到楼顶上看发射,为什么等到一分钟呢?我希望我监测的天气变化不要有任何的急遽变化,我感觉只有这一分钟的时间才是我最自由的时间。”

  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这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跨入宇宙空间应用的第二阶段。据统计整个神六载人飞行任务直接参与者超过万人。

  马振富说:“小孩就是有点感冒,因为前天不有一次过程有点降温嘛!按理说搞气象的都明知道天气要变坏,但是没时间跟媳妇说一声‘让小孩多穿点衣服’我觉得做得相对来说自己做得不是很好吧!”

  刘汉涛说:“说实在话,想喝点酒。那一天正好是我生日。”

  张育林说:“就是说这是一个轰轰烈烈的事业,大家最后看到的哪怕8个小时都没有看全,但是发射之前,经过了几个月的工作,所以最后的这样一个辉煌的工作是靠一点一滴这样的工作把它积累起来的。”

  CCTV新闻频道

  [首播]:周六23点15分

  [重播]:周日11点10分

  下周五14点10

  联系方式:北京市羊坊店115号央视新闻评论部《纪事》栏目

  邮编:100038

  热线电话:010-63984661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