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闻观察:公车改革应以“限权”为坐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0日01:28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厅局级干部专车可能性被取消”———这是《工人日报》11月8日一则报道的标题。报道中说,在公务用车改革中,我国已确立自下而上的基本思路,厅局级及以下干部的专车可能被取消。公务用车改革的目的是解决超编制和超标准配车、运营成本高、行政成本开支过大以及公车私用等问题。

  统计显示,目前各地政府采购汽车的数量每年都以超过20%的速度递增,2004年,我
国政府采购规模达2200亿元,其中汽车采购额就高达500亿元。

  公车开支过大,导致行政成本居高不下,并由此滋生公车私用等腐败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公众关注公车改革的焦点问题。对此,时下不少地方在进行公车改革时,往往把节约开支作为论证车改必要性和合理性的基本坐标。笔者不否认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车改思路,但同时我认为,这未必是切中车改肯綮的思路———因为在我看来,制约、规范公车滥用背后的权力,才是车改真正应该确立的价值坐标。我相信,公车改革势必会节省相当数量的财政资金,但是,我们不应止于这样的效果,我们还应该进一步追问:公车为什么总是成为浪费公共资金的黑洞?症结在哪里?显然,从买车到用车,在这一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权力制约,才是公车滥用、公车腐败的根源。换言之,即公车浪费的实质是制度问题。权力滥用、制约不力是因,而资金浪费是果。因此,要真正使公车改革顺利推进,就不能只盯在公车浪费的后果上,而要追本溯源———在公共资金的管理、分配、使用等问题上,行政权力的自由度是否太大,而公众相应的监督、制约力量是否过于薄弱?

  近年来各地实施的车改尝试不少,无论是“取消公车,按职务级别发车补”,还是“自购公车,公家补助”,或是“集中各部门公车,统一调度”等等,均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公众给予的评价却并不很高。在我看来,根本原因并不在于这些车改措施是否收到了节约之效,而在于这些改革还没能从根本上触及官员权力未受有效制约这一深层次问题。

  车补该怎么发?发多少才算合理?公车如何自购?公众对此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发言权,而是基本上由行政部门自己说了算。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地方的公车改革沦为变相的特权赎买,甚至成了增加公务人员福利的“游戏”,或者干脆推行不下去,乃至走回头路。

  所以我认为,要让公车改革的前景看好,必须抓住权力规范这个关键,从公共资金使用、监督等制度源头,遏制行政权力寻求自我利益的冲动。我认为,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公车滥用的根本解决,而且也有望化解其它方面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比如,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