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光荣属于历史 功劳归于人民 未来在于创造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0日05:34 深圳商报

  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社论

  光荣属于历史 功劳归于人民 未来在于创造

  经过几代创业者的孜孜追求,经过千百万深圳百姓的血汗浇铸,“全国文明城市”的奖牌,带着党中央、国务院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厚爱,沉甸甸地颁到了深圳新一代接力者
手中。

  捧起这沉甸甸的奖牌,我们心里涌起一股浓浓的感恩之情。

  我们感恩:是党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一次又一次为深圳特区的改革发展拨开了迷雾,指明了方向,支持、呵护和鞭策着特区建设者勇迈新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十分关心深圳的发展,为我们特区确立了发展的标杆,坚定有力地推动特区事业的健康发展。有了这些,手中的这块奖牌显得格外耀眼和辉煌。

  我们感恩:市委、市政府的历任领导牢记特区的神圣使命,坚定地、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决策和省委要求,大胆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树立起城市文明发展的丰碑。

  特区初创时期,深圳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一系列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如火如荼,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文明的种子在这片热土生根发芽。上世纪90年代,精神文明建设被放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青年文明号、文明村、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市民等活动全面铺开。进入新世纪,深圳以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要务,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进一步提升城市文明发展的标杆。去年初,深圳再次吹响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冲锋号,创建工作全面提速。从这沉甸甸的奖牌,我们看到了深圳特区几代建设者和历届市委、市政府辛劳的身影,使她显得格外厚实和凝重。

  我们感恩:是千百万深圳百姓栉风沐雨,锲而不舍,为这座城市不断迈向新高度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深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广大市民、社会各界踊跃参与,6万多名义工、53万多名志愿者、76万人次无偿献血……正是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描绘出我们城市壮丽的画卷。这沉甸甸的奖牌,永远刻上了英雄们的名字:郭春园、丛飞、陈观玉、爱心一族……这一串串闪光的名字,代表着千千万万市民强烈的家园意识、高度的责任感和浓浓的爱心,使这块奖牌显得格外圣洁和庄严。

  捧起这沉甸甸的奖牌,我们须有十倍的清醒。古人云:“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正如李鸿忠同志多次指出的:和参与创建的广州、杭州等城市相比,与北京、上海等有着悠久历史和鲜明特色的城市相比,与同时获得荣誉的宁波、青岛、张家港等城市相比,与国内外许多先进的城市相比,深圳在许多方面还存在不足;与中央、省委和全国人民的期望相比,与深圳所肩负的使命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各方面工作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尤其是在社会治安、城市管理等方面还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荣誉,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没有任何理由停滞不前。我们要按照李鸿忠同志的要求,对照兄弟城市的先进做法和经验查找不足,认真梳理创建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始终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冷静、清醒地分析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更加虚心地向国内外先进城市学习,向其他全国文明城市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凝望着这块沉甸甸的奖牌,一种神圣的责任感油然而生,肩上如负泰山,足下如履薄冰。深圳的建设者们,十六届五中全会已为我们绘就了神州发展的宏伟蓝图,省委对特区“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市委确定了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国际化城市的奋斗目标,“全国文明城市”的巨大荣誉又给深圳“三个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此时此刻,我们只想跟大家说一句心里话:光荣属于历史,功劳归于人民,未来在于创造!

  作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