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体验“金子般的音色”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1日09:45 解放日报

  

体验“金子般的音色”

  西蒙·拉特在充满激情地指挥。

  

  本报讯(记者 伍斌)上海观众终于体验到什么叫“金子般的音色”。昨晚,“福禧之夜”柏林爱乐乐团上海音乐会,在最雄壮也最细腻、最热烈也最静谧的音符中,表达出音乐艺术无与伦比的崇高与美丽境界。

  西蒙像“魔术师” 乐团如一人

  晚 7时 32分,一头白色卷发的西蒙·拉特出现在台口,弓腰向如潮的掌声致意。这位中年指挥近年声名四起,但对熟识了卡拉扬、阿巴多的上海观众来说还是个新客。当柏辽兹《海盗》的第一串音符响起,不少观众如一位乐迷所形容的那样“耳朵都竖了起来”。

  西蒙·拉特所开拓的法国作品演奏,并非擅长诠释德奥作品的柏林爱乐的传统强项,然而,西蒙宛如“魔术师”般挥舞着神奇的指挥棒,在舞台上放松、自信地牵引着乐团。而乐队各声部无懈可击的演奏水准,就像一个人在思考和呼吸,法国作品的浪漫、诡谲、迷离,出色流淌在弓弦管锥之中。《海盗》、《鹅妈妈组曲》被喜欢研究饮食的西蒙点染得“色香味”俱全,两曲终了,他已不得不三度谢幕。

  《英雄》气盖世 加演留余音

  下半场,观众最期待的保留曲目———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英雄),简直让观众屏住呼吸在倾听。这时的西蒙·拉特,从“魔术师”变成了率领千军万马的“将军”。他的指挥风格带上了 21世纪个性化诠释经典的烙印,整个乐团演绎的《英雄》英勇而不鲁莽,悲壮而喜冥想,贝多芬的沉重在西蒙·拉特“明朗的严谨”的风格注释下,变得热烈、开阔和多元。显然,西蒙·拉特使出了浑身解数,二、三乐章间,他竟搁下指挥棒,跑到台口用手帕拭汗,一位资深乐迷解释道:“这在他的指挥生涯中极少出现。”

  柏林爱乐献给上海观众的新《英雄》,在奏出最后一个音符后,稍静了几秒,立刻被观众包容、喜爱、理解的掌声所淹没。西蒙兴奋致词:“来上海我们太高兴了。雄壮的《英雄》之后,我希望给大家来一点静谧。”话音刚落,西贝柳斯用弦极为细腻、声响也极为控制的《鹤之梦幻》,便在全场“掉根针都听得见”的安静氛围中,完美地演绎出来。几分钟后,观众还未“醒”来,乐声戛然而止,西蒙·拉特搁下指挥棒,已经走了……

  上交总经理陈光宪解释,柏林爱乐在国外演出一般不加演曲目,这一支欲演还休的短曲,恐怕会令很多乐迷一夜梦里缭绕。

  热情兼理性 “学徒”在跟进

  演出现场不吝热情,走出东方艺术中心后则显得非常理性。国内几位指挥前辈既对乐团表达个人看法,又强调了学习世界一流音乐团队的重要性。陈燮阳说:“西蒙·拉特是很有想法的。相比于卡拉扬时代的凝重,他手下的柏林爱乐风格比较明快。我其实更喜欢卡拉扬的《英雄》,并认为以后也无人能够超越他。但这支乐团每个人所表现出的极高素质,我们达不到;对于柏林爱乐,学习一辈子也是不够的。”

  年逾八十的曹鹏认为,《英雄》是最考验交响乐团的“试金石”,柏林爱乐的答卷极为出色。卡拉扬把这部作品最深处的东西挖了出来,西蒙则比较丰富。他最欣赏乐队各个声部,尤其是圆号在《英雄》中的表现,几乎就是“天上的声音”。他认为,柏林爱乐的到来,对中国交响乐迷,对上海的交响乐发展真的太重要了,我们看到了国内乐团与世界顶尖乐团的巨大差距,追几辈子都是值得的事情。

  这个心愿也是中国艺术家们的共识。演出结束又传来消息,今天下午, 500上音学子以及上海交响乐团、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的演奏员们,将集体到柏林爱乐第二场演出彩排现场“取经”。看来,柏林爱乐带来的,远不止是两场演出那么简单。

  ·本报记者 金定根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