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构建“绿色深圳”的十大关键词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1日14:56 深圳晚报

  

构建“绿色深圳”的十大关键词

  构建“绿色深圳”的十大关键词

  “绿色城市”研讨会提交71篇共35万字论文献计献策

  本报记者蔡志军王雅报道昨天下午,在市政协主办的建设“绿色城市”研讨会上,政府官员、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们提交了71篇35万字经过深思熟虑、调查研究后撰写的专题论文,从各个角度为深圳的绿色梦想献计献策。市政协主席李德成,市委常委、副市长吕锐锋参加了会议。本报从这71篇论文中撷取了10个关键词,透过这些政府官员、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的建议和意见,让读者能管中窥豹领略一下深圳的绿色梦想。

  关键词之一:土地

  在深圳“四个难以为继”的瓶颈性制约中,首要制约就是土地、空间有限。市国土房产局提出采取以下应对措施:对工业用地的出让,逐步以招拍挂方式取代协议方式,增强竞争性,对淘汰类、限制类项目分别实行禁止和限制供地;盘活并集约高效利用存量土地,如处理问题楼盘、推进“城中村”改造等;以市场和行政为手段,通过产业升级和土地回收储备、地价调控,把置换低效占用作为土地供应的新渠道。

  关键词之二:水

  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郑易之教授提出了一个推广“中水利用”的建议。“中水”也叫再生水,指通过污水处理提高水的质量,使排放掉的污水分别达到生态、农业、工业或生活用水的标准,使其资源化,达到重复利用的目的。建议建立中水处理点,把大量洗澡水、洗衣水、景观用水、使用过的循环水回收集中于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可用于生产用水、消防用水、车辆清洗、冲洗厕所等。

  关键词之三:人口

  市政协委员、市统计局副局长孔爱玲表示,和谐深圳不应仅仅是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和谐,还应包括所有生活在深圳的人口的和谐,要尽力消除内部人口流动的制约因素,激发人的活力,防范人口结构僵化,尽力促进人口性别比、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口经济结构的均衡,消除因人口结构问题而导致的人口安全隐患。

  关键词之四:能源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赵天寿、余同希称,深圳在诸多能源问题中以清洁能源汽车、建筑节能、城市照明等问题最为紧迫,提出的对策是:液化天然气是目前最有希望的汽车替代燃料;大力推广太阳能节能建筑,通过吸收和存储太阳能来达到供应热水及制冷的目的。政协委员李毅则建议以市政、公用项目的形式大力扶持太阳能企业或给予用户补贴的方式推广和普及推动太阳能利用。

  关键词之五:大气

  香港科技大学专家认为以氢为燃料的“燃料电池电动车”将成为未来的绿色交通工具,目前一些知名的汽车公司都在积极推出此类试验车,而北京、上海两地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活动也即将举行。另外,深圳冬季污染比较重,这主要是受来自北方内陆污染较重的气团控制,因此要加强与周边合作,共同合作进行大气污染的控制。

  关键词之六:绿色经济

  市政协主席李德成指出,建设绿色城市,要大力发展循环再生的绿色经济,主要通过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相协调。

  市总商会许鸿学认为,绿色经济是建设绿色城市的核心和关键,深圳要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关键词之七:绿色制造

  市标准技术研究院黄曼雪、温利峰提出,按照绿色环保要求或标准建立并具有屏障作用的制度或规则,即“绿色壁垒”,已逐渐成为我国出口的主要障碍。国际经济专家称,未来10年内绿色产品有可能成为世界商品市场的主导产品,所有产品都可回收、易拆卸,部件或整机可翻新和循环利用。因此,深圳企业不能躲避壁垒,要积极应对“绿色壁垒”。

  关键词之八:绿色食品

  市政协委员梁球胜认为,“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发展绿色食品就是食品安全的保证。目前全市约724家食品生产企业,仅有0.7%的企业获得绿色认证。要建立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大力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化经营,积极引导绿色食品的生产和消费。

  关键词之九:绿色交通

  市规划局龙岗分局陈祯耀表示,绿色交通是指适应人居环境发展趋势的城市交通系统,目标是建设高效、安全、低公害、有利城市生态环境、节约能源的多元化城市交通体系。深圳要以民为本,建设具有深圳特色的绿色交通体系,并有机地融入建设绿色城市之中。

  关键词之十:绿色文明

  市政协委员安邦强说,深圳要建绿色城市,必须要创建绿色文明,从人的思想深处进行变革,它包括绿色意识、绿色思想、绿色文化、绿色生活、绿色人居环境等,倡导健康文明的绿色消费方式,按照公平原则平等地分配自然资源和环境责任,要建设敬畏自然、尊重自然、关心自然、保护自然的绿色文化。

  我市建城区绿化覆盖率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6平方米。图为华侨城鸟瞰。

  本报记者吴永东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