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打工作家,成功之后的路该怎样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2日08:01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打工文学作为一种来自底层的文学现象,已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知。然而,面对复杂的现实生活,面对庞大的打工阶层和日趋多样化的文学,打工作家们又是何所思何所想?日前记者采访了林坚、张伟明、王十月、何真宗等几位打工文学作家,听到了他们的心声。

  怀着对打工群体深切的理解和关爱创作

  几位打工文学作家都曾经是打工族的普通一员,他们对千千万万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参与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现代化建设的打工者都怀着深厚的情感。

  今年1月以《纪念碑》一诗获共青团中央主办的“首届全国鲲鹏文学奖”诗歌类惟一一等奖的打工诗人何真宗对记者说:打工者从农村走进城市,他们不希望自己的生命权和生存权被遗忘。我生活在打工群体中,我的文字发自内心地记录和倾诉打工阶层的生活、情感,同时也渴望全社会来共同关注和协力解决打工者生存中的问题和困难。

  以作品《深圳有大爱》获“鲲鹏文学奖”报告文学一等奖的王十月说,在刚开始写作时,我心目中的读者就是我们工厂的那些打工的兄弟姐妹。我写我们的生活,经常是,我的手稿会在工友们中一转两个月。时常有工友会和我谈我的某一篇小说,他们说被感动得哭了,我就会很高兴。那时我把有没有将我的工友感动得流泪作为检验我小说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

  打工作家渴望打破局限进入主流

  打工作家们最初都是以表现打工者生活的作品而引起注意的。但他们对文学的理解在不断地扩展,他们也在努力探索文学艺术创作的一切可能性。

  有受访作家表示,自己的写作题材已经不再局限于打工生活和打工者。被评论家誉为打工文学经典之作中篇小说《别人的城市》的作者林坚说,我并不认为我只能去写“打工仔”。写作是我最大的喜爱,我想我会不断地写下去。近10年来,我很少发表作品,但我依然在写,只是没拿出去而已。总想写得更好一些。

  “鲲鹏文学奖”获得者、以小说《下一站》等而成为打工文学“经典作家”的张伟明,近年出版了长篇小说《无所适从》、《草鞋岗》、小说集《我是打工仔》等,最近又完成了长篇小说《南方果园》。他说,我的作品其实是用打工生活来思考一些人性的东西。张伟明说,我的创作以前更多是面对打工一族,之后所面对的读者就泛化了,读者对象是谁变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写自己想写的作品。打工者当然能读到我的作品,但可能他们读到的作品跟以前不太一样了。

  王十月说,打工题材的写作在我的创作中仍占有很大的比例,接近50%吧,近来我又在着手创作一个《底层生活实录》的长篇系列叙事散文。经过了时间的积淀,文学品质有很大的提高。我将写完的其中一篇《租房记》贴在网上,很多人跟帖,认为我说出了大家曾经共同的经历。

  打工文学远没有出现所谓的高峰

  受访的几位打工作家对打工文学的现状和前景表示乐观,并对文学界和社会有关方面的更多关注寄予希望。

  张伟明说,随着打工文学的多元发展,打工文学已经包容了文学本质的一切可能性,打工文学的自由性、对生活的更直接的表述形式及打工者在文字表述前的生命体验,是其它文学形态所无法涵盖、无法比拟的。打工文学也远远还没有出现所谓的高峰。我们第一代人搞打工文学搞得早,好比爬山,我们去爬了,而且也爬到了一定的高度,但这座山外还有很多更高的山,需要第二代、第三代打工作家去征服的。不要认为写了农村题材就只有农民的文化低端,写了外星人就拥有了外星人的智慧,更别认为写了打工题材就只有流水线上的水准,应该说任何一种题材都可能出现伟大的作品,打工文学的存在是随打工族群的存在而存在的,也是随打工族群的壮大而壮大的。

  随着这一族群的深化、扩大与提升,随着大批各种文化层次与背景的人才加入这一庞大群体,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位评论家的这么一句话:“打工文学是世界文学园地里的奇葩与异卉。”

  相关链接

  ■“打工文学”是指反映“打工族”这一社会群体生活的文学作品。“打工文学”最先出现在广东,广东珠三角有3000多万外来务工者,“打工文学”便应运而生,几乎影响了那一代漂泊南方的异乡人。

  ■打工文学代表作:林坚的中篇小说《別人的城市》、张伟明的《下一站》、《我们INT》,榛子的《且看满城灯火》、周崇贤的《漫无依泊》。

  ■2005年团中央为打工者设立的文学奖“鲲鹏文学奖”在广州颁奖,更引起了读者和评论界的关注。

  ■打工文学一度是深圳文化建设中的骄傲,曾为全国文坛关注的焦点,其作品在进城务工的人群中享有众口皆碑的知名度,但是,近来深圳的打工文学正在退潮。其主要原因有:作品缺乏积累和升华;作家群缺乏深厚的思想和艺术储备;主流文化界的肯定和引导不够等。打工文学土壤的全国化,使得深圳的打工文学失去了特殊性。

  ■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等相关部门曾召开“大写的二十年·打工文学研讨会”,来自北京、上海、江苏、广州、深圳等地的多位专家学者与本地打工文学的部分作者近百人,就打工文学的社会内涵、文化特征、发展历程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讨。

  ■“打工文学”曾引起海外学者的关注,韩国汉学研究者就曾专程到深圳了解“打工文学”。(漫画赵春青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