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对上海,我心存感激——听前犹太难民讲述60年前的避难经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2日09:29 东方网-文汇报

  ■文/本报记者邵珍

  60多年前,当犹太人饱受纳粹疯狂迫害之时,上海向他们张开了接纳的臂膀。拎着薄薄的行李,迈着匆匆的脚步,一批又一批犹太人登上了这艘东方“诺亚方舟”,找到了生的希望。是什么把他们留在了这片土地上?

  “是宽厚善良、乐于助人的上海人民”、“是中犹人民的手足情谊”——在昨天举行的“犹太难民在上海”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围绕“上海为什么成为犹太难民的避难地”“上海犹太难民社区的生活”“患难中的中犹友谊”这三大议题,来自美国、德国、澳大利亚、以色列等国家的前犹太难民、学者和中方代表、学者纷纷给出了这样的观点。

  60多年前,当不少国家拒绝对急需救助的犹太人伸出援手时,中国的上海是全球唯一向犹太人敞开大门的大城市。“在我们一家决定来上海前,我的母亲说‘这是一次冒险之旅。’不过到上海后不久,我们就发现这个决定是正确的。”1939年离开柏林来上海的麦可·布卢门撒尔说,“当时,同样身处困境的上海人民,非常同情、理解我们的处境,对我们非常友善。对上海,我心存感激。”

  “见面时,上海邻居们总会微笑着打招呼,有时会邀请我们到他们家吃饭,甚至借房子给我们住,尽自己所能帮助我们。”“身处困境,我们都一样的坚韧不屈,勇敢面对”……会上,一些前犹太难民再次打开了记忆的大门。著名生物学家卡尔·贝特汉姆至今还记得当年在中国邻居家吃的一顿年夜饭,“就吃了那一顿饭,我一下子学会了使用筷子!”

  如今,那段历史已渐渐远去。在上海的避难生活虽然短暂,却在许多前犹太难民和他们的朋友心中种下了深深的中国情结。“发展中要保护好老建筑、保护好历史。”“要注意防治污染,不要让城市的环境受破坏。”在昨天的会议中,许多曾在上海生活过的犹太人,也由衷关心上海今天的发展。

  60多年过去了,上海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这座日新月异、充满活力的城市,再次吸引了许多犹太人的到来。上海犹太研究中心主任潘光告诉记者,目前,大约有1000多名犹太人在上海工作和生活。“他们不仅适应了上海的生活,并且有很多要好的中国朋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